
扬子晚报网10月26日讯(记者 刘孝浦)由交通运输部、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1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 将于11月3日—5日在虹口区北外滩举行。本届论坛以“开放包容,创新变革,合作共赢——面向未来的国际航运业发展与重构”为主题,将发布《2021上海倡议》,呼吁全球航运界协调行动,共同实现智能、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合力应对疫情,为全球经济复苏贡献力量。论坛将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在10月26日上午举行的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新闻发布会上记者了解到,航运作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中国95%以上的国际贸易运输,是重要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和服务性产业,也是支撑我国全方位、全领域、深层次、高水平对外开放、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领域。
近年来,我国航运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一是船队、港口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到2020年底,我国海运船队控制运力规模达到3.1亿载重吨,居世界第二位。中远海运集团、招商局集团经营船舶运力规模分别已经达到全球综合类航运企业第一位和第二位。我国已成全球海运连接度最高的国家,海运服务网络联通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港口。港口规模稳居世界第一,2020年,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10名的港口中,中国港口分别占8席、7席。
二是航运竞争力明显增强。国际海运业实现全面对外开放,依托自贸港、自贸区开展了一系列航运制度和政策创新并向全国复制推广,运输便利化水平显著提高。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基本建成,航运交易、航运金融保险、海事仲裁、航运和法律信息服务等现代航运服务体系不断健全,航运“软实力”不断增强。2020年在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中,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首次跻身世界排名前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显著提升。大连、天津、厦门等区域性航运中心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
三是科技创新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北斗系统正式纳入全球无线电导航系统,成为继美国GPS和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后第三个被国际海事组织认可的海上卫星导航系统。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洋山深水港四期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实现自主集成创新的重大突破。港口机械、海上大深度饱和潜水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交通装备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至2020年,累计建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9个,在建7个,涌现了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引领世界智慧港口新潮流。
校对 王菲
来源:紫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