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鯉魚下面睡,上面蓋棉被——中華名吃,鯉魚焙面

“下有鯉魚,上有焙面。熘魚色澤柿紅透亮、魚肉鮮嫩,焙面細如發絲、蓬松酥脆。”老佛爺親自賜名,鯉魚焙面究竟有什麼奇形奇味,能讓吃遍山珍海味的老佛爺大悅?

鯉魚下面睡,上面蓋棉被——中華名吃,鯉魚焙面

清代以前,豫菜中沒有鯉魚焙面這道菜。清代末期為給慈禧太後賀壽,才産生了這道名菜。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攻占北京,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後逃往西安。光緒二十七年“辛醜回銮”,光緒和慈禧回京路過開封,在開封住了一月有餘。農曆十月初十,适逢慈禧太後66歲生日,開封各路官員哪敢怠慢!他們緊急策劃準備壽宴。為讨老佛爺歡心,開封巡撫在長壽面上做出了好“文章”。他别出心裁,令廚師将龍須面過油烹炸,然後蓋在燒好的軟熘鯉魚上,作為長壽面獻給了慈禧。

鯉魚下面睡,上面蓋棉被——中華名吃,鯉魚焙面

慈禧一看大悅,見熘魚色澤柿紅透亮、魚肉鮮嫩,焙面細如發絲、蓬松酥脆。她動筷一嘗,不禁連連叫好。慈禧食後高興地說:“膳後忘返。”她吃了此菜,連京城也不願回了。她又問道:此菜何名?開封巡撫忙答:此菜沒名,請老佛爺恩賜。慈禧道:下有鯉魚,上有焙面,就叫鯉魚焙面吧(現稱糖醋軟熘鯉魚焙面)。衆人山呼萬歲,感謝老佛爺賜名之恩。從此就有了這道名菜鯉魚焙面。光緒皇帝也稱之為“古都一佳肴”。随行官員還寫了“熘魚何處有,中州古汴州”的條幅賜予開封府衙。鯉魚焙面這道佳肴成了豫菜的傳統代表名菜。

鯉魚下面睡,上面蓋棉被——中華名吃,鯉魚焙面

其實,鯉魚焙面是由軟熘鯉魚和焙面兩個傳統名菜組合而成,這兩道名菜各自都有着悠久的曆史。糖醋軟熘鯉魚是由宋代的宋嫂魚羹演變而來的,金元時期稱為醋魚,經明代改進以後稱為醋摟魚,清朝末年再經研制提高,始稱糖醋軟熘鯉魚。焙面又稱龍須面。據《如夢錄》載,明清年間,開封人謂每年農曆二月初二為“龍擡頭”,這一天達官顯貴以至市井鄉人,以龍須面互相饋贈,以示吉祥。龍須面原為煮制,澆鹵汁食用。後因慈禧壽宴,才改為過油炸制。

鯉魚下面睡,上面蓋棉被——中華名吃,鯉魚焙面

本文選自大象出版社《汴梁城的稀罕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