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雲南野蘑菇拾趣•幹巴菌

說起幹巴菌,最先要說的是它的外形,和一般的蘑菇迥然不同,沒有菌蓋和菌杆之分,呈現灰黑白三色,且幹巴菌不會生蛆,别的蘑菇撿回家後放置一段時間就會生蛆,是一種類似于果蠅的幼蟲,但幹巴菌不會,用南瓜的葉子包裹起來,會越捂越白。

雲南野蘑菇拾趣•幹巴菌

山上的野生幹巴菌

外形和幹巴菌類似的蘑菇大概隻有掃把菌,但二者在色澤,味道方面天差地别,掃把菌并不值錢,雲南當地人是絕不會把二者認錯的。

雲南野蘑菇拾趣•幹巴菌

左邊幹巴菌,右邊掃把菌,二者完全不一樣

幹巴菌的另一個特點就是昂貴,與其他蘑菇截然相反,其他蘑菇越小越嫩,菌蓋沒有打開越值錢,而幹巴菌越大越值錢,品相好的上千塊錢一公斤也不為過,且十分暢銷。

幹巴菌除了在承包的山林裡慢慢養,比較容易長大外,在人很多的山林裡并不容易長太大,因為幹巴菌菌窩常上山的人都知道,在其很小的時候就會被人發現,撿走或是破壞,是以在一定程度上,能見到拳頭大的幹巴菌已是非常難得,而碗口大或是盤子大的幹巴菌已是幹巴菌中的上品。

雲南野蘑菇拾趣•幹巴菌

小碗碗口大的幹巴菌

曾聽聞有人撿到過篩子那麼大的幹巴菌,現實中倒從未見過,隻是當做奇聞聽聽罷了。

在幹巴菌成長的過程中,一些枯枝落葉,沙礫會附着甚至深深地嵌入到幹巴菌菌體中,大多在其根部,在摘撿的過程中比較難以清理幹淨,是以為了祛除這些雜質,幹巴菌需要撕裂成一小片一小片的進行清理,越大的幹巴菌就越容易清理幹淨,而越小的幹巴菌不便于撕裂成小片,就難于清理,在民間傳說的清理方法中就有一個方法:将撕成小片的幹巴菌,用小麥面粉浸泡揉捏,來回幾次以後就能清理幹淨,但其實想來也就是一個心理安慰吧,我用這種方法嘗試洗過,嵌入太深的小沙礫或是其它雜質,并不能用這個辦法清理幹淨。

雲南野蘑菇拾趣•幹巴菌

清洗幹巴菌

幹巴菌的常用做法是炒着吃,我從沒見過煮着吃的,先将洗幹淨的幹巴菌放在一邊,鍋中下油,依次放入大蒜,切好的青椒,然後放入幹巴菌,炒熟即可起鍋,又鮮又香,吃在嘴裡很有嚼勁,也就是幹巴菌的勁道很好,口感很不錯。

雲南野蘑菇拾趣•幹巴菌

炒熟後的幹巴菌

對于上山撿蘑菇不是專門奔着幹巴菌去的人,從6月蘑菇上市到10月蘑菇漸漸消失,能撿到一次拳頭大的幹巴菌已是僥幸,在一定程度上幹巴菌确實很稀有,對于市場上出現的幹巴菌,很多是野蘑菇販子這裡收一點,那裡收一點,囤積起來的,當然這是對于大多數情況而言,剛才提到的專門撿幹巴菌的人,他們運氣好或是幹巴菌多的時候,能撿到的品質好的幹巴菌也就會很多,隻是和别的蘑菇比起來,還是會顯得相對較為稀少,是以更加的昂貴。

雲南野蘑菇拾趣•幹巴菌

幹巴菌

買幹巴菌一定要注意看看幹巴菌是不是自成一朵,有的野生菌販子為了幹巴菌能賣上價,會把一些小幹巴菌粘連在一朵相對大一些的幹巴菌上,要是買到這樣的幹巴菌,隻能自認倒黴了,原因就是我上文提到的,越小的幹巴菌越不容易清洗幹淨。

雲南野蘑菇拾趣•幹巴菌

按我的經驗,幹巴菌屬于無毒,一般也可以生吃,但這種吃法很少,我沒在餐館或是日常的生活中見過,但在山上撿到,撕下幾片嘗一嘗,是完全沒有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