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京人的年味記憶,春節裡的京味小吃,盆兒糕,姜汁排叉,焦圈兒

北京人的年味記憶,春節裡的京味小吃,盆兒糕,姜汁排叉,焦圈兒

北京人的年味記憶,春節裡的京味小吃,盆兒糕,姜汁排叉,焦圈兒

老北京有種小吃叫盆兒糕,這仨字兒念出來必須得帶兒化音,衆所周知,盆兒糕是大黃米面,黃米給它提前泡好了,泡一宿,然後磨成的那個面再加上七成熟的紅芸豆和成面,蒸好了上頭再鋪一層棗兒,盆兒下一面擱一層棗

北京人的年味記憶,春節裡的京味小吃,盆兒糕,姜汁排叉,焦圈兒

老北京的盆兒糕最初是推着車串胡同叫賣,一路上熱氣騰騰,香味兒四溢,在胡同裡大老遠兒的就讓人饞涎欲滴,那麼這麼接地氣兒又有北京特色的小吃,為什麼不能在廟會上現做呢?

北京人的年味記憶,春節裡的京味小吃,盆兒糕,姜汁排叉,焦圈兒

其實原因也很簡單,因為盆兒比較大,廟會上不能直接弄個蒸鍋過去,是以老北京的盆兒糕都是蒸好了的,過去老北京人賣盆兒糕,早晨在推車上得點一個煤爐子,帶上原料,這就出門兒了

北京人的年味記憶,春節裡的京味小吃,盆兒糕,姜汁排叉,焦圈兒

一路上,這盆兒糕就完成了制作的過程,翻倒出來,根據北京人的需求切成大小塊兒,講究現做現吃,産量有限,做一鍋盆兒糕起碼得四五個小時,頭一天晚上做好了再拿到廟會上,隔夜了就不好吃了,如果一大早現做恐怕到了下午都吃不上

北京人的年味記憶,春節裡的京味小吃,盆兒糕,姜汁排叉,焦圈兒

是以它跟速戰速決的羊肉串,炸灌腸兒相比起來,這盆兒糕在廟會上就少了不少優勢

北京人的年味記憶,春節裡的京味小吃,盆兒糕,姜汁排叉,焦圈兒

而且這制作盆兒糕的家夥什兒還有點特殊之處,蒸盆兒糕得用老北京專門的瓦盆兒,底下開孔,類似蒸鍋‘盆兒糕’的名字也正是從瓦盆兒這得來的,做好的盆兒糕層次分明,味道香甜,棗香濃郁,但它與衆不同的是除了香甜之外,還有一絲絲苦味兒

北京人的年味記憶,春節裡的京味小吃,盆兒糕,姜汁排叉,焦圈兒

因為黃米本身就帶有一點苦味兒,老北京人吃盆兒糕還有一個特殊的方法,那就是買回家切成小塊兒,過油一炸,甜糯之外又有了一份兒脆香,再蘸上點白糖和炸糕有着異曲同工之妙

北京人的年味記憶,春節裡的京味小吃,盆兒糕,姜汁排叉,焦圈兒

姜汁排叉,原料是生姜和面粉,因為加了生姜,有驅寒,養胃的作用,用生姜加糖熬成糖稀,排叉進去洗個澡,拿出來晾涼就成了姜汁排叉

北京人的年味記憶,春節裡的京味小吃,盆兒糕,姜汁排叉,焦圈兒

薄薄的糖衣更加了排叉的脆度,外甜内鹹,再加上生姜的香辣氣,使這小小的姜汁排叉變得不再簡單,然而這種逢年過節老北京人互相饋贈的小吃卻很少出現在廟會上

北京人的年味記憶,春節裡的京味小吃,盆兒糕,姜汁排叉,焦圈兒

或許是姜汁排叉出鍋之後,需要一個晾制的過程,容易招土,而提前制作裝袋兒又因為過于酥脆,難以運輸,是以我們很少在廟會上看到姜汁排叉的身影兒,咱北京小吃,大多數都有少數民族特色,從吃上就展現了這座城市的包容性

北京人的年味記憶,春節裡的京味小吃,盆兒糕,姜汁排叉,焦圈兒

清真小吃的精益求精,肉食的豪邁粗犷,以及滿族小吃的精緻考究,就拿糕點來說,滿族人叫饽饽,它是死面兒做的,特點就是特别能抗時候兒,有那種飽腹感,和好的面團,放進烤箱裡烘烤,講究點的老北京人會在上面點一紅點,這是為了讓它的賣相兒好

北京人的年味記憶,春節裡的京味小吃,盆兒糕,姜汁排叉,焦圈兒

老北京小吃裡,甜的,黏的,炸的,各種口味的小吃應有盡有,而其中饽饽最為出彩,無論是制作還是外形看上去感覺都沒有驚豔的地方,但這是道地的滿族小吃,其次它是饑餓又友善攜帶的小吃,重點是傳遞出了北京小吃一種鮮明的特色

北京人的年味記憶,春節裡的京味小吃,盆兒糕,姜汁排叉,焦圈兒

影響力跟西安的白吉馍不分上下,看似簡單,卻難以模仿其中的精髓,好在老北京城還有一些老字号依然還秉承着墩兒饽饽的制作講究,不少人還把它稱之為是最原始的北京味道!

北京人的年味記憶,春節裡的京味小吃,盆兒糕,姜汁排叉,焦圈兒

老北京茶菜可能很多年輕人都沒聽說過,過去因為家裡窮,都是吃蕃薯,正是因為蕃薯的價廉成為 了當年茶菜的主要食材之一,有人說北京人窮講究,揭不開鍋了,也得七碟兒八碗兒講排場,其實不然

北京人的年味記憶,春節裡的京味小吃,盆兒糕,姜汁排叉,焦圈兒

因為那是一種對禮數的尊重,再窮咱也得講禮兒,反過來說,講禮兒不需要奢華,論地位北京的茶菜能和法國大餐的開胃菜比肩,但食材和做法上卻極其樸素,從不故弄玄虛,給它切成片炸了,做成飯後甜點,為了中和炸制過程當中的油膩,北京人還會熬點糖給它裹一下,最後在放點果脯進去

北京人的年味記憶,春節裡的京味小吃,盆兒糕,姜汁排叉,焦圈兒

最後從顔色上咱們就能看出來,五顔六色,花花綠綠的确實好看,制作過程也不複雜,現如今老北京茶菜因為種種原因出現了斷檔,這種傳統道地的京味小吃除了老北京人會做,在外面是吃不着的,可能有些人聽都沒聽說過老北京還有茶菜

北京人的年味記憶,春節裡的京味小吃,盆兒糕,姜汁排叉,焦圈兒

最後再來說說老北京人的最愛,焦圈兒,雖然焦圈兒向來是豆汁的标配,但并不意味着它離不開豆汁兒,因為離開豆汁兒,焦圈兒照樣能自個兒獨立,焦圈制作起來很簡單,把和好的面切成條狀,然後下到油鍋裡

北京人的年味記憶,春節裡的京味小吃,盆兒糕,姜汁排叉,焦圈兒

焦圈兒本身不擱油,它在油鍋裡炸是小火,不能開大火,不然它就糊了,焦圈兒裡外都浸着油,是以它是泡脆了,道地的京味兒焦圈兒即便沒有豆汁兒白嘴兒吃也依然很香,當然了,它的最佳拍檔永遠都是豆汁兒,因為它倆在北京人眼裡就是典型的絕配!部分圖檔來源于網絡,歡迎關注北京城old school公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