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小吃姜汁兒排叉,它不光代表北京小吃文化,還是最像樣兒的北京味道!要說姜汁兒排叉它是咱老北京的傳統名小吃,而且還被評為北京名小吃,中華名小吃,頗具特色的姜汁兒排叉酥甜香脆,這是姜汁兒排叉的獨特之處,入口姜汁兒濃郁卻不辛辣,滿口回味這蜜甜的香味!姜汁兒排叉主要得準備面粉,姜粉,鮮姜,糖桂花,麻仁,京糕條

在《天橋小吃》中記載,舊天橋有一專門賣姜汁兒排叉的店,用草紙包裝還有一紅商标,曾經有詩人是這樣形容的"全憑手藝制将來,具體面微哄小孩。錦匣蒲包裝飾好,玲珑巧小見奇才
咱在家做姜汁兒排叉和面的時候的放姜粉用溫水和,使普通的标準粉就可以,一般咱在家裡做都是一斤面擱半斤水,就是以前老北京人說的一斤半的水面,也就是水和面等于是二比一,兩份面一份水,軟硬程度比咱們家那烙餅面要硬,得硬一點兒,揉成團以後至少要饧十分鐘到十五分鐘,然後就是起酥,使熱油起酥,得做點兒油酥,講究七分的水面三分的油酥面,給它包裹起來使熱油沏它一下,也有不少人喜歡把花生油和香油混合在一起
饧好以後先要給它擀成一餅狀,擀的薄一點兒再就是包酥就跟包餡兒一樣給它包上這老北京都門清兒特别簡單,就全都攢到一塊就成,裡邊兒不要存氣兒,擀的時候也有講究得一點一點來,直接擀開的話容易露餡兒甭着急慢慢來,拿擀面杖壓一壓然後來回來去給它折幾下,折的目的就是讓它有層次,您折的次數越多,它的層次越多
一般老北京人至少都得折兩次,豎着折完橫着再折一次,這裡頭學問大着呢然後就是使刀切成小條,正宗的姜汁兒排叉個頭兒都不大,過去辦喜事兒都有這吃食,叫它小吃也成,茶點也成,您都切好了還得單獨在排叉上小切一刀,然後從裡邊掏一下,在中間一掏這姜汁兒排叉的形狀就齊了,排叉做好了還不算完事兒,您還得在案闆上抖落抖落,這主要就是為了讓它拿起個兒來
排叉下鍋以後随着油溫的升高,它馬上就漂起來了,您使中火就成,正面炸完反面炸跟炸油條差不多,而且炸一次不夠,您得再炸一次,第一次是讓它挺實定型,第二次是為了讓它上色,炸的時候千萬不能過火金黃色帶點白就得,因為咱炒糖的時候糖也有顔色,是以上了顔色以後就是金黃色了
接着就是過糖炒制,您得把切好的姜絲兒用水泡,因為它叫姜汁兒排叉是以姜汁兒泡好了直接下鍋,然後擱白糖得多擱點兒必須得挂上,您記得開大火燒開,到冒小泡的時候再改火,水走差不多糖變粘稠了沒有氣兒了就行了,這時候咱擱點桂花這必須得後放,不然這桂花的香味就熬沒了,最後把排叉往鍋裡一倒,迅速裹糖再撒點芝麻,哎喲,這味兒甭提多香了
京味十足的姜汁兒排叉不不僅僅是老北京的傳統小吃,同時它還是北京人童年裡最熟悉的味道,過去逢年過節都少不了這姜汁兒排叉,小時候沒冰箱都是擱院裡,随吃随拿,是以說起老北京味道一定少不了姜汁兒排叉!
更何況老北京人對吃食都特講究,俗話說吃姜治百病,是以這個季節吃姜汁兒排叉最好不過了!
北京孩子打小在四九城長大,對這些老北京小吃都有一種特殊的感情,是以我們對它都有深厚的情節,它們都是北京人的獨家記憶,北京小吃經曆了百年的曆史變革,但至今老北京人還沿用傳統的工藝和規矩,是以無論怎麼改變,老北京味道老北京人一直都沒有變!是以它不光蘊含了老北京小吃文化,還有北京人的回憶,因為它是最像樣兒的北京味道!本文由北京城oid原創,抄襲必究,歡迎關注北京城oidshcooi公衆号,部分圖檔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