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小吃姜汁儿排叉,它不光代表北京小吃文化,还是最像样儿的北京味道!要说姜汁儿排叉它是咱老北京的传统名小吃,而且还被评为北京名小吃,中华名小吃,颇具特色的姜汁儿排叉酥甜香脆,这是姜汁儿排叉的独特之处,入口姜汁儿浓郁却不辛辣,满口回味这蜜甜的香味!姜汁儿排叉主要得准备面粉,姜粉,鲜姜,糖桂花,麻仁,京糕条

在《天桥小吃》中记载,旧天桥有一专门卖姜汁儿排叉的店,用草纸包装还有一红商标,曾经有诗人是这样形容的"全凭手艺制将来,具体面微哄小孩。锦匣蒲包装饰好,玲珑巧小见奇才
咱在家做姜汁儿排叉和面的时候的放姜粉用温水和,使普通的标准粉就可以,一般咱在家里做都是一斤面搁半斤水,就是以前老北京人说的一斤半的水面,也就是水和面等于是二比一,两份面一份水,软硬程度比咱们家那烙饼面要硬,得硬一点儿,揉成团以后至少要饧十分钟到十五分钟,然后就是起酥,使热油起酥,得做点儿油酥,讲究七分的水面三分的油酥面,给它包裹起来使热油沏它一下,也有不少人喜欢把花生油和香油混合在一起
饧好以后先要给它擀成一饼状,擀的薄一点儿再就是包酥就跟包馅儿一样给它包上这老北京都门清儿特别简单,就全都攒到一块就成,里边儿不要存气儿,擀的时候也有讲究得一点一点来,直接擀开的话容易露馅儿甭着急慢慢来,拿擀面杖压一压然后来回来去给它折几下,折的目的就是让它有层次,您折的次数越多,它的层次越多
一般老北京人至少都得折两次,竖着折完横着再折一次,这里头学问大着呢然后就是使刀切成小条,正宗的姜汁儿排叉个头儿都不大,过去办喜事儿都有这吃食,叫它小吃也成,茶点也成,您都切好了还得单独在排叉上小切一刀,然后从里边掏一下,在中间一掏这姜汁儿排叉的形状就齐了,排叉做好了还不算完事儿,您还得在案板上抖落抖落,这主要就是为了让它拿起个儿来
排叉下锅以后随着油温的升高,它马上就漂起来了,您使中火就成,正面炸完反面炸跟炸油条差不多,而且炸一次不够,您得再炸一次,第一次是让它挺实定型,第二次是为了让它上色,炸的时候千万不能过火金黄色带点白就得,因为咱炒糖的时候糖也有颜色,所以上了颜色以后就是金黄色了
接着就是过糖炒制,您得把切好的姜丝儿用水泡,因为它叫姜汁儿排叉所以姜汁儿泡好了直接下锅,然后搁白糖得多搁点儿必须得挂上,您记得开大火烧开,到冒小泡的时候再改火,水走差不多糖变粘稠了没有气儿了就行了,这时候咱搁点桂花这必须得后放,不然这桂花的香味就熬没了,最后把排叉往锅里一倒,迅速裹糖再撒点芝麻,哎哟,这味儿甭提多香了
京味十足的姜汁儿排叉不不仅仅是老北京的传统小吃,同时它还是北京人童年里最熟悉的味道,过去逢年过节都少不了这姜汁儿排叉,小时候没冰箱都是搁院里,随吃随拿,所以说起老北京味道一定少不了姜汁儿排叉!
更何况老北京人对吃食都特讲究,俗话说吃姜治百病,所以这个季节吃姜汁儿排叉最好不过了!
北京孩子打小在四九城长大,对这些老北京小吃都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所以我们对它都有深厚的情节,它们都是北京人的独家记忆,北京小吃经历了百年的历史变革,但至今老北京人还沿用传统的工艺和规矩,所以无论怎么改变,老北京味道老北京人一直都没有变!所以它不光蕴含了老北京小吃文化,还有北京人的回忆,因为它是最像样儿的北京味道!本文由北京城oid原创,抄袭必究,欢迎关注北京城oidshcooi公众号,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