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味鄉愁殺豬飯

我的家鄉也有“殺豬飯”,不過隻在每年臘月裡,村裡殺年豬的時候才吃得上。

有一年冬天,随着朋友到他老家黃岡農村去吃殺豬飯。滿滿一桌熱騰騰的“殺豬宴”,因為位置不大,我倆索性舀上一碗滾燙的豬雜碎肉湯,蹲在門邊,吸吸溜溜地吃起來。冬日鄉村人口稀少,曠野冷寂,有些蕭條。屋子裡卻酒香肉香,氣氛熱烈。主人家傾其所有,熱情招待,客人們吃得酣暢淋漓,喝得興緻高漲。

那一會兒,我真切地體悟到鄉愁的真意。鄉愁是有形的,其載體是家鄉的山山水水,吃吃喝喝;鄉愁的魂兒卻是無形的,其實隻是城市裡久違少見的熱情好客和濃濃的人情味。

花溪是貴陽的一個遠城區,除了滿街的牛肉粉外,還有許多專營殺豬飯的小餐館。

這些“殺豬飯”小館子,在城和鄉之間,把鄉愁與美味接續在一起。

印象深刻的一家殺豬飯開在老農業科技大學旁邊,老闆姓彭。五花肉、豬肝、肚條、豬血塊,加以大量的糟辣椒、蒜頭、生姜爆香,然後做成一個幹鍋上桌。豬一定是農村自家養的,肉味極純正,再加上獨特的糟辣秘方加持,五花肉、肚條是鮮香、豬肝、豬血是嫩香,火候老到,肉味、香味、酸味、辣味融彙交織,吃得真叫一個過瘾啊。

晚上宵夜又去見識了熱門的地攤火鍋。除了放火鍋的小桌子、客人坐的小椅子一律降低了高度,頗有點農村圍着火塘吃鍋子的風貌,其實就是另一種形式的殺豬飯。最出彩的反而是玉米糁和大米一起蒸制的包谷飯,就着鍋裡酸辣鮮美的各色豬肉菜式,又有一些腌蘿蔔、腌酸菜等開胃解膩的小菜搭配,包谷飯格外的香甜。

貴州物産豐富,但無論是殺豬飯還是地攤火鍋,其實取材還是有點單調,吃來吃去就是個豬肉豬雜。

這樣單調的殺豬飯,卻能夠風靡全省,經久不衰。我想,其原因不僅僅是殺豬飯味道好,更多的是讓人聯想到遠方的家鄉,和鄉裡鄉親圍桌相聚的濃濃情誼。

這樣的美味承載着思念和想象。

這樣的鄉愁,不是“斷腸人在天涯”的惆怅和憂傷,而是“青春作伴好還鄉”的快意和舒暢,整合着美食美味,讓人眷念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