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也有“杀猪饭”,不过只在每年腊月里,村里杀年猪的时候才吃得上。
有一年冬天,随着朋友到他老家黄冈农村去吃杀猪饭。满满一桌热腾腾的“杀猪宴”,因为位置不大,我俩索性舀上一碗滚烫的猪杂碎肉汤,蹲在门边,吸吸溜溜地吃起来。冬日乡村人口稀少,旷野冷寂,有些萧条。屋子里却酒香肉香,气氛热烈。主人家倾其所有,热情招待,客人们吃得酣畅淋漓,喝得兴致高涨。
那一会儿,我真切地体悟到乡愁的真意。乡愁是有形的,其载体是家乡的山山水水,吃吃喝喝;乡愁的魂儿却是无形的,其实只是城市里久违少见的热情好客和浓浓的人情味。
花溪是贵阳的一个远城区,除了满街的牛肉粉外,还有许多专营杀猪饭的小餐馆。
这些“杀猪饭”小馆子,在城和乡之间,把乡愁与美味接续在一起。
印象深刻的一家杀猪饭开在老农业科技大学旁边,老板姓彭。五花肉、猪肝、肚条、猪血块,加以大量的糟辣椒、蒜头、生姜爆香,然后做成一个干锅上桌。猪一定是农村自家养的,肉味极纯正,再加上独特的糟辣秘方加持,五花肉、肚条是鲜香、猪肝、猪血是嫩香,火候老到,肉味、香味、酸味、辣味融汇交织,吃得真叫一个过瘾啊。
晚上宵夜又去见识了热门的地摊火锅。除了放火锅的小桌子、客人坐的小椅子一律降低了高度,颇有点农村围着火塘吃锅子的风貌,其实就是另一种形式的杀猪饭。最出彩的反而是玉米糁和大米一起蒸制的包谷饭,就着锅里酸辣鲜美的各色猪肉菜式,又有一些腌萝卜、腌酸菜等开胃解腻的小菜搭配,包谷饭格外的香甜。
贵州物产丰富,但无论是杀猪饭还是地摊火锅,其实取材还是有点单调,吃来吃去就是个猪肉猪杂。
这样单调的杀猪饭,却能够风靡全省,经久不衰。我想,其原因不仅仅是杀猪饭味道好,更多的是让人联想到远方的家乡,和乡里乡亲围桌相聚的浓浓情谊。
这样的美味承载着思念和想象。
这样的乡愁,不是“断肠人在天涯”的惆怅和忧伤,而是“青春作伴好还乡”的快意和舒畅,整合着美食美味,让人眷念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