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排坐,
吃粉果,
小小孩講笑話……
每當這首悠揚的童謠響起,許多街坊都會忍不住露出微笑,跟着哼唱上幾句。
歌詞中的“粉果”,正是廣東地區傳統的點心之一。而廣式的粉果又被稱為“娥姐粉果”,曆史悠久,頗受歡迎。
咦?

命名時為什麼要加“娥姐”二字?
“娥姐粉果”和“潮州粉果”有關系嗎?
别急,
早茶,可是老廣們的“必修課”!
今天洋洋便帶大家來了解下這道傳統點心吧~
娥姐做粉果 美名流傳至今
作為廣州老字号大同酒家的行政總廚,何偉權師傅對這道點心了解頗深。他告訴洋洋,現在擁有娥姐粉果手藝的酒家已經不多了。
何偉權師傅
娥姐粉果起源于上個世紀30年代。相傳一位名叫“亞娥”的女傭人在西關大戶人家招待客人時首創了這道點心,赢得了客人們的喜愛。後來粉果還轉移到茶室中進行售賣,風靡一時。這也讓它得以流傳下來,并被命名為“娥姐粉果”。
娥姐粉果
而被業界譽為“點心女狀元”的徐麗卿便來自大同酒家。她從手工和餡料上改良了娥姐粉果,使得它成為酒家的招牌菜之一。
娥姐粉果?潮州粉果?大有不同
許多街坊區分不出“娥姐粉果”和“潮州粉果”,但對于點心師傅而言,這二者卻有着很大的差別~
點心師傅陳英傑制作娥姐粉果已經有4、5年了,在他看來,娥姐粉果和潮州粉果不同點主要在于形狀和餡料。
陳英傑師傅
“娥姐粉果是榄核形狀,而潮州粉果是雞冠形。”陳師傅介紹道,在餡料上,娥姐粉果則是固定不變的五種餡料:瘦肉、蝦仁、冬筍、冬菇、叉燒。炒制的時候娥姐粉果的餡料偏幹爽,差別于潮州粉果的濕潤。
(潮州粉果圖來源網絡)
餡料精細 用刀拍皮“快薄圓”
要做出傳統正宗的娥姐粉果,最關鍵便是餡料!師傅會選取新鮮的食材,将瘦肉、蝦仁、冬筍、冬菇、叉燒切成指甲片大小,炒制好并放在一旁備用。
“切餡料是最難的。我當時學了兩、三個月。”陳師傅告訴洋洋,娥姐粉果的餡料刀工一定要“細膩”,不然容易使粉皮破裂。
而粉果的皮柔韌透明,想做好也有不少的技巧。陳師傅介紹,生粉和澄面要以6比4的比例,加入熱水進行混合,揉制成光滑的面團。
将面團裹上保鮮膜後,便可以進行“拍皮”環節了!
用刀背“拍皮”時,講究“快薄圓”。“快”是為了防止粉皮放置太久變幹,“薄”和“圓”則是粉皮的口感和榄核形狀決定的。
隻見師傅手起刀落,一塊又一塊面團便被刀背拍成均勻、圓潤、厚薄相差無幾的粉皮。
接着,在師傅靈巧的手指下,娥姐粉果包裹上餡料,呈榄核形狀放上蒸籠。
大火蒸上4分鐘左右,待氤氲的白氣從小巧的蒸籠縫中大搖大擺地跑出來,便可取出蒸籠~
蒸好的娥姐粉果呈半透明、色澤鮮亮、粉皮微微鼓起,讓人食指大動。
師傅刷上一層食用油,點上蟹籽後,賞心悅目又美味的娥姐粉果就能上桌了!
洋洋迫不及待地試吃上一個——粉皮薄而柔軟,餡料鮮香十足。一入口便能感覺到冬筍、蝦仁、冬菇等食材的鮮嫩之氣,叉燒則給餡料增添了特别的風味,好“正”!
半彎銀月耀長空,精選佳珍盡此中。
玉臂輕搖微動感,甘為娥姐補奇功。
點心大師何世晃寥寥幾句,便把娥姐粉果“彎如銀月”的形狀、“精選佳珍”的餡料形象地描繪了出來。伴着詩意,娥姐粉果吃起來更香了~
這周末,
不如一起去吃娥姐粉果吧!
哪裡能吃到娥姐粉果?
大同酒家
(圖檔來源網絡)
新興飯店
陶陶居雅園
以上推薦均非商業廣告
出品:大洋網
采訪:莫穎秀、陳燕敏(實習生)
文:莫穎秀、羅楓霖
拍攝:袁世傑
圖、視訊:袁世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