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成都小吃"三大炮"

作者:小高說日常

成都美食一直是很多吃貨心中獨一無二的存在,很多熱門的小吃店鋪也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每次還沒看見店鋪就已經提前被那飄散出來的香味所吸引,今天就來介紹一下成都的一款經典小吃"三大炮"來看看究竟是怎麼做的和一些曆史故事。

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成都小吃"三大炮"

三大炮

三大炮是著名的四川地區傳統特色小吃,主要由糯米制成,由于在抛扔糯米團時,三大炮如"彈丸"一樣,發出"當、當、當"的響聲,分為"鐵炮","火炮","槍炮",故名總稱"三大炮"。

吃時配以"老蔭茶",别有風味。三大炮有香甜可口、不膩不粘又化渣的特點,且價廉物美。三大炮的主要食材為糯米、紅糖、芝麻、黃豆,口味香甜。三大炮非涼食,賣時将舂好的半成品糍粑裝入鍋中至火爐上以微火保溫,吃時現做。

三大炮是糯米制作的一種美食,也是舊時"趕花會"時才有的一種"糍粑"的特殊售賣形式。因每份(盤)隻有三坨,而且是現在熱鍋盆中抓出一大坨糍粑分為三小坨後,現分現用力摔向案闆中央。

由于案闆一邊放有鋼碟,因擊打案闆而震動時發出金屬響聲,隻聽見"砰砰砰"三聲,三坨糍粑早已飛向對面斜靠的竹簸上滾入下面裝滿芝麻粉、黃豆粉的竹簸中,另一人将三坨糍粑撿入盤中(此時糍粑已自然地裹上了一層粉末),再澆上濃汁,送于食客手中。

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成都小吃"三大炮"

三大炮在成都的旅遊景點基本上都會有如錦裡,文殊院,寬窄巷子等知名巷口。三大炮吸引遊客的方法是弄出很大聲響,讓人覺得有趣有料的制作過程,忍不住駐足觀看。

當你專注于聞聲而去的時候,三團糯米團就已經做好了,如果不是捕捉細節,很少有人看得清制作過程。做好的糯米團會借助彈力向對面斜放的竹碗中落下,摻雜着黃豆粉,芝麻粉香味,撒一些醬汁,多汁美味的三大炮就做好了!逛景點的時候人手一碗,也算吃過成都的特色小吃了!

其實懂的人都知道,三大炮其實就是糯米團子,當地還有一種名稱叫做糯米糍粑,和紅糖糍粑的味道相似,多了芝麻粉和黃豆粉的口感會增加一點糯香的氣味,球狀的丸子可能會比長條的紅糖糍粑看起來更有食欲,巷口吆喝着10元一碗,遊客瘋搶着一哄而上。

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成都小吃"三大炮"

不過在當地人眼中,還是紅糖糍粑更對味,畢竟沒有了街頭和巷口那些遊客的捧場和炒作,安安心心吃上才是正事。這些其實就是對外來者來說比較新穎,像那些老成都的人對這些東西都沒有什麼感覺了,早已經見怪不怪了,平平淡淡才是真。但是三大炮算是一種甜食,是以就不像其他小吃那麼熱門,可以說其實知道三大炮的人并不是很多。

其實三大炮的故事也算很有趣的,下面小編來給你們講講,康熙皇帝喜歡微服出宮,了解民情。這一天皇上帶着三德子就悄悄溜出宮了,他們在路上看見一家店很火熱但是乍眼一看發現是元宵店但是現在也沒有到元宵節呀,他們也跟着進去叫了兩碗,後面了解過後才知道他們老兩口是為了來京城找已經兩三年沒有音訊的兒子,短暫的寒暄之後就看見街邊一個長須瞎子,朝過往人群大聲吆喝:“算命了!算命了!免費算命!”

  

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成都小吃"三大炮"

康熙一聽免費算命,來了興趣,正要朝瞎子走過去,沒想到瞎子主動開口了:“二位爺,算一卦?”三德子納悶了,問道:“你怎知我們是兩位?”瞎子笑道:“這個……我眼瞎但聽覺靈敏,既然會算命,難道算不出兩位是想來我這裡算卦?”瞎子說完,不等康熙開口,臉上露出了驚慌的神色:“兩位爺狀态很不好啊,剛才食用了何物?”康熙微微一笑:“剛才吃了代表團團圓圓的元宵。”瞎子連連搖頭,歎了三聲。康熙問他歎氣為何意,瞎子說:“元宵豈能亂吃?元宵是‘元消’的諧音,代表元氣消散,一個人元氣消散了還能活命麼?你再想想,吃元宵時一口咬下去,裡面的東西是不是像腸子一樣流出來?正是開膛破肚之意啊!況且元宵為白色,白色代表喪事,大兇!大兇啊!”後來康熙回到皇宮後就一直悶悶不樂,後來三德子也找到了元宵店的兒子把他帶回去後跟他們說了這個情況,然後老人的兒子說這根本就不是真的皇上是被瞎子蒙騙了并說他的叔父是一個道士有辦法解決,然後三德子帶他回了皇宮。然後那個道士做好儀式後,道長取出壇中一顆雞蛋大的白色丸子,使勁往大鼓上一砸,鼓“咚”地一聲響了,康熙被吓了一大跳,道長大吼一聲:“迎吉避兇!”後面分别又砸了兩顆并喊道"迎吉避兇","多福多壽"然後對皇上說這是聚元丹,上面的黃粉意思就是黃袍加身,康熙聽了很開心當場就吃完了,第二天康熙果然身體好多了想去尋找那位道士,後來了解那位道士是巴蜀人士已經回去了。後來他們家後人中有聰明的,将“聚元丹”做出來賣,為了吸引顧客,鼓被擊三次時聲音越洪亮越好,遂改名為“三大炮”,至今還是成都的名小吃呢!

作為一名愛美食的吃貨,你更喜歡紅糖糍粑還是三大炮?還有什麼你認為值得品嘗的成都風味?歡迎讨論留下你的看法,和我們一起發現更多真正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