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吳稚晖:與陳獨秀兄弟相稱,陳延年曾視其為恩師,卻狠心出賣延年

作者:文史之新

吳稚晖是近代史上一位大佬級别的人物,狂妄與怪異不下于魏晉名士,為後人留下了不少趣聞。放眼整個近代中國的曆史程序,吳稚晖的參與度也是極高,從戊戌變法到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再到“四一二”、抗日戰争,他的身影都活躍于其中。

吳稚晖生于1865年,母親早逝,由外祖母一手拉扯大,自幼聰穎好學,23歲中秀才,26歲中舉人,但參加了幾次會試都名落孫山。戊戌變法之時,吳稚晖曾拜會康有為,針對八股、鴉片、小腳發表了一番驚人的言論。之後,吳稚晖遠赴日本求學,漸漸走到了反清戰線前列,聲名鵲起。1905年,孫中山慕名拜訪吳稚晖。吳稚晖應邀加入同盟會,成為了最早的會員之一,日後則被尊為元老級人物。

吳稚晖:與陳獨秀兄弟相稱,陳延年曾視其為恩師,卻狠心出賣延年

吳稚晖

辛亥革命之後,吳稚晖擔任了教育部讀音統一會議長,主持國語注音工作。吳稚晖認為漢語的難學造成了教育無法普及的問題,主張廢除漢字而采用完全由字母組成的“萬國新語”。對于如何在全國範圍内推行“萬國新語”,吳稚晖亦做了詳細的規劃。如今很多人大都記得錢玄同曾竭力主張漢字拉丁化,但其實吳稚晖比錢玄同更早鼓吹這一點。

1915年9月,從日本歸來的陳獨秀在上海創辦了《新青年》,新文化運動由此發端。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吳稚晖其實也參與了《新青年》的策劃工作。吳稚晖本人曾回憶說:見獨秀兩個名詞,尚以為是個絕世美男子。後我在《新青年》發起時晤到,令我叫奇。吳稚晖與陳獨秀一見如故惺惺相惜,兩人很快就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吳稚晖:與陳獨秀兄弟相稱,陳延年曾視其為恩師,卻狠心出賣延年

吳稚晖與陳獨秀影視形象

當時吳稚晖已是文化界的一個代表性人物,思想激進前衛,陳獨秀自然不會放着這麼好的資源不用。對于陳獨秀的邀稿,吳稚晖并未拒絕,在病中寫下了《青年與工具》一文,刊于《新青年》第二卷。對此,陳獨秀極為感動,在文章後面的按語中盛贊吳稚晖道:笃行好學,老而愈摯,誠國民之模範。吾輩之師資。

此後,吳稚晖不僅撰文發表于《新青年》之上,也時常提點後輩,尤其是同樣緻力于漢字改革的錢玄同。錢玄同曾親筆寫道:我知道吳先生對于補救中國文字的方法懷抱的精思偉識非常之多,是以寫信去請教他。

吳稚晖:與陳獨秀兄弟相稱,陳延年曾視其為恩師,卻狠心出賣延年

錢玄同

就連對吳稚晖并不感冒的魯迅,談起吳稚晖對新文化運動的貢獻時也說:想起來就記得,吳稚晖的筆和舌,是盡過很大的任務的。總之,當時的陳獨秀是領袖,吳稚晖則隐隐有領袖旁的“老師傅”的意味。吳稚晖比陳獨秀年長14歲,兩人平日裡以兄弟相稱,書信往來中,則互相尊稱對方為兄。

陳獨秀回到上海不久之後,大兒子陳延年與二兒子陳喬年也從安慶老家來到了上海。延年和喬年對父親陳獨秀有很深的成見,這主要是因為陳獨秀在幾年前帶着高君曼私奔。高君曼是延年、喬年母親高曉岚的親妹妹,比高曉岚小10歲,卻和陳獨秀相愛了。

吳稚晖:與陳獨秀兄弟相稱,陳延年曾視其為恩師,卻狠心出賣延年

高君曼影視形象

姐夫和小姨子相戀,這無疑極辱門風高家和陳家自然極力反對這段感情。陳獨秀向來叛逆不羁,别人越反對他就越堅定,一咬牙就帶着高君曼私奔了。這樣一來,高曉岚就隻能在家獨守空房了,還要辛苦照顧幾個小孩以及伺候公婆。延年和喬年深知母親的不易,自然就對陳獨秀極為不滿,和姨媽兼繼母高君曼一起生活也頗為尴尬。是以,兄弟倆人到上海後,沒在陳獨秀家住幾天就搬出去自力更生了。

陳獨秀也沒攔着延年和喬年,這倒不是因為他對兩個兒子有成見,而是希望看到兒子能自力更生。當時陳喬年才13歲,陳延年也不過17歲,都無一技之長,隻能在碼頭當苦力。沒幾天下來,兄弟倆就蓬頭垢面面黃肌瘦了。

吳稚晖:與陳獨秀兄弟相稱,陳延年曾視其為恩師,卻狠心出賣延年

延年、喬年影視形象

就連高君曼都看不下去了,既是真心心疼兄弟倆,也是怕别人說她虐待孩子,便勸陳獨秀把孩子接回家。但陳獨秀卻不同意,隻認為高君曼的“婦人之仁”表面上看起來善良,但卻會害了延年和喬年,少年人的人生,應當讓他們自己創造前途。

陳延年和陳喬年沒有令陳獨秀失望,他們不僅養活了自己,還沒有落下學習,尤其是法語成績出色。1917年,延年和喬年雙雙考入了複旦大學。也正是在這一年,陳獨秀應北大校長蔡元培之邀擔任了北大文科學長,帶着《新青年》編輯部一起離開了上海,每月僅給延年、喬年5元生活費。

吳稚晖:與陳獨秀兄弟相稱,陳延年曾視其為恩師,卻狠心出賣延年

蔡元培

是以,延年和喬年上了大學之後仍要半工半讀。吳稚晖是勤工儉學運動的發起者之一,在青年學生中有很大的影響力,延年、喬年對他極為尊崇。吳稚晖對這兩位好友之子,亦是青睐有加。在吳稚晖的影響下,延年和喬年雙雙加入了“進化社”,并接受了吳稚晖所提倡的無政府主義思想。

吳稚晖的這種思想主要來源于西方的巴枯甯、克魯泡特金等學者,認為互幫互助是人類的本能,是社會進步的重要因素,依靠這種力量人類最終能實作“各盡所解,各取所需”的大同社會。年少的陳延年和陳喬年,因為視吳稚晖為聖人般的老師,對其思想自然極為尊崇。

吳稚晖:與陳獨秀兄弟相稱,陳延年曾視其為恩師,卻狠心出賣延年

吳稚晖影視形象

一戰爆發後,歐洲各國勞動力奇缺,尤其是法國。再加上法郎的大幅度貶值,在巴黎求學和在上海求學的花費已相差無幾。在此之前,能出國留學的學生要麼全部是官費培養,要麼是家庭條件比較好。而一戰之後,貧苦人家的孩子亦能在國外半工半讀。吳稚晖發現了這個重要契機,便大力呼籲國内的青年學生去法國半工半讀。

陳延年和陳喬年受吳稚晖影響,也産生了前往法國留學的願望。但陳獨秀并不同意他們去法國,而是希望能去十月革命之後的蘇俄。陳延年和陳喬年既對陳獨秀本人缺乏信賴感,又對他所宣揚的思想缺乏認同感,自然不會聽陳獨秀的話。但這樣一來,他們就沒有出國的旅費和保證金了。

吳稚晖:與陳獨秀兄弟相稱,陳延年曾視其為恩師,卻狠心出賣延年

陳獨秀父子

就在延年、喬年因錢而發愁之時,吳稚晖幫他們交了保證金,并且幫他們買了去法國的船票。1919年年底,陳喬年和陳延年擠在一艘由上海開往法國的遠洋郵輪的下等艙裡,漂洋過海前往法國勤工儉學。此後,延年和喬年對吳稚晖抱有強烈的感恩之情,視他為恩師。

但是,因為吳稚晖與勤工儉學的學生之間難以調和的沖突,陳延年、陳喬年與吳稚晖的師生之情不可避免地破裂了。吳稚晖對出國勤工儉學的認識過于樂觀,他認為學生們出國後能通過打工養活自己,再擠出時間學習,這樣便能夠成才。他曾這樣表示:出國人越多越好,學不到别的,改良茅廁,總是有效果的。

吳稚晖沒有考慮到的是,在語言、習慣都不相通的異國,在工業遠比中國發達的法國,并不是每一個中國學生都能勤工儉學、半工半讀。很多學生到了法國之後,遲遲解決不了打工問題,求學則更是遙不可及。當時很多學生都是窮苦人家出身,家中變賣家産、東借西借才湊夠出國的錢,在法國遇到無法解決的困境之後,自然對吳稚晖這位倡導者心有不滿,感覺自己上當受騙了。

吳稚晖:與陳獨秀兄弟相稱,陳延年曾視其為恩師,卻狠心出賣延年

1920年6月,吳稚晖為經營中法裡昂大學而來到法國。在華法教育學會舉行的歡迎儀式上,很多學生針對生活、學習困境向吳稚晖發問,希望能得到教育學會的幫助。但吳稚晖樂觀地表示:隻要有志氣,一切問題都不是問題,做與專業無關的苦工也不成問題,隻要認定“勞工神聖”四個字就行。

青年學生們在異國舉目無親,華法教育學會是他們唯一可以依靠的對象。但吳稚晖發現學會與勤工儉學學生之間的沖突之後,沒有想辦法向外界争取援助以幫助學生解決問題,而是建議取消學會對學生的援助。但這明顯是不切實際的,因為這些學生都是在教育學會的鼓動之下才來到法國的。

到了第二年2月,蔡和森、李維漢等人上司400多名勤工儉學的學生請願鬥争,矛頭直指北洋軍閥駐法大使陳箓。按理來說,吳稚晖身為勤工儉學運動的發起者,應當果斷與學生們站在一起,但他卻并沒有這樣做,而是與陳箓站在了一起。陳延年與陳喬年對此極為失望,漸漸,吳稚晖的偶像形象轟然倒塌。

吳稚晖:與陳獨秀兄弟相稱,陳延年曾視其為恩師,卻狠心出賣延年

四個月之後,趙世炎、李立三、徐特立等人因發現北洋軍閥以犧牲中國權益為代價,秘密向法國借款,組織學生發起了“拒款大會”。之後,法國當局做出了斷絕一切維持費用,遣送這些學生回國的決定。此時,學生們唯一的希望是吳稚晖擔任校長的中法裡昂大學。

但是,吳稚晖此時卻對勤工儉學的學生抱有非常大的偏見,認為他們“不守紀律、不肯吃苦、言而無信”,拒絕讓勤工儉學的學生進入裡昂大學學習。最終,蔡和森、 李立三、陳毅等104名學生被遣送回國。在與吳稚晖的鬥争中,陳延年和陳喬年始終與勤工儉學的學生們站在一起,與吳稚晖徹底決裂。

吳稚晖:與陳獨秀兄弟相稱,陳延年曾視其為恩師,卻狠心出賣延年

中法裡昂大學舊址

通過實際的鬥争,加上周恩來、王若飛、趙世炎、李立三等勤工儉學學生的影響,延年和喬年放棄了原先尊崇的無政府主義思想,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思想。1922年,陳延年、陳喬年、周恩來、王若飛等人創辦了《少年》,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同年8月,延年和喬年在胡志明的介紹下加入了法共,不久後成為我黨正式黨員,并與周恩來一同成為了了旅歐支部的支部上司成員。

陳獨秀得知延年、喬年的思想轉變之後極為高興,尤其這是延年、喬年在實踐中自動轉變的,他等這一天已經等了好多年了。而吳稚晖則極為惱怒,始終無法接受延年、喬年走到自己對立面的事實。對于兄弟二人,吳稚晖恨延年甚于恨喬年,因為他認為喬年是受延年影響才與自己對立的。這位後來延年的不幸遇害,埋下了伏筆。

吳稚晖:與陳獨秀兄弟相稱,陳延年曾視其為恩師,卻狠心出賣延年

陳延年影視形象

1924年冬,在莫斯科學習了一年多的陳延年、陳喬年雙雙回國,其中延年被派往南方工作,喬年則被派往了北方。陳延年到達廣州後,先是負責團的工作,之後接替周恩來擔任了廣東區委書記。陳延年對廣東的革命做出了非常偉大的貢獻,他一方面大力發展各條戰線上的積極分子入黨,使廣東的革命力量迅速發展壯大;另一方面積極上司群衆進行革命活動,最著名的是為期一年多的省港大罷工。

陳喬年在北方的工作亦極為出色,他替代趙世炎成為了北方區委組織部長,協助李大钊在北方開展了許多有重大影響力的工作,如創辦刊物、加強組織建設、上司革命活動等等。到了1927年的時候,陳喬年和陳延年都被選舉為了中央委員,再加上擔任總書記的陳獨秀,一門三委員。

吳稚晖:與陳獨秀兄弟相稱,陳延年曾視其為恩師,卻狠心出賣延年

陳延年與陳喬年

就在革命力量茁壯成長之時,吳稚晖向老蔣進言“清黨”,為其發動“四一二”縫制了一件合法外衣。此前不久,吳稚晖還與陳獨秀有書信來往,仍與陳獨秀以兄弟相稱。不僅如此,吳稚晖還與陳獨秀有一次長談,而談話的内容不幸成為了吳稚晖檢舉揭發的證據。

根據吳稚晖在日記中的記載,當時吳稚晖曾說“列甯式的社會,對中國來說200年可能不夠”,但陳獨秀卻不以為然,堅持認為“20年足矣”。陳獨秀富有說服力的分析,加上當時蓬勃發展的革命形勢,吳稚晖不由細思極恐,很快便向老蔣進言“清黨”,導緻無數革命兒女血灑大地。曾視吳稚晖為恩師的陳延年,更是一個被吳稚晖害了兩次的受害者。

吳稚晖:與陳獨秀兄弟相稱,陳延年曾視其為恩師,卻狠心出賣延年

吳稚晖與陳獨秀

1927年6月26日,陳延年秘密召開的江蘇省委成立大會上因叛徒出賣不幸被捕,當時陳延年剛剛被選為江蘇省委書記。不過,陳延年被捕後身份并未暴露。一是因為叛徒并不認識陳延年,僅僅知道這個名字。二是因為陳延年被捕時穿的又是粗布短衣,長年勞動把皮膚弄得黑黝黝,完全是一幅底層苦力的樣子,敵人根本沒把他往“要人大員”方面想。

陳延年被捕後表現得亦極為冷靜,聲稱自己叫陳友生,是房東家的夥夫,軍警前來抓人的時候場面過于混亂,不幸被抓了,其實自己根本與他們要抓的人不搭邊。審問者信了陳延年的話,但沒有把他立即釋放,因為他在被捕時表現得非常兇狠,用凳子打了兩個巡警。

組織得知陳延年被捕的消息後,立刻展開了營救行動。王若飛委托好友劉方嶽出面找滬上知名律師吳凱聲為陳延年辯護,并湊出了一筆錢用來打通關節。吳凱聲是一個有正義感的中國人,雖然猜測到了陳延年、王若飛的身份,但并未因害怕風險而拒絕營救陳延年。吳凱聲以律師的身份前去獄中看了案情記錄,确定了陳延年的身份并未暴露,并打點了一番。

吳稚晖:與陳獨秀兄弟相稱,陳延年曾視其為恩師,卻狠心出賣延年

王若飛

陳延年身份并未暴露,律師又打點了一番,正常的話很快就會被釋放。但是,除了王若飛等人在營救陳延年之外,陳獨秀的好友汪孟鄒也在想方設法救延年。汪孟鄒是亞東圖書館經理,幫很多名人出過書,與各界人士來往密切,消息亦是相當靈通。汪孟鄒知道延年被捕的消息之後極為憂慮,但他自己并無過硬的關系,便想到了他和陳獨秀的共同好友胡适,而胡适剛好又在上海。

胡适是很多名人的朋友,為人也仁厚,幫過不少人的忙。汪孟鄒開口之後,胡适出于與陳獨秀的友誼及對愛國青年的愛護,答應了出手相助。但胡适當時跟軍政界的人走得也不是特别近,于是便想到了找“大紅人”吳稚晖幫忙。當時胡适隻知道吳稚晖與陳獨秀是好朋友,對延年、喬年兄弟亦極為欣賞,并不知道他們之間已經決裂。沒成想,這下可壞事了。

吳稚晖:與陳獨秀兄弟相稱,陳延年曾視其為恩師,卻狠心出賣延年

胡适

吳稚晖得知上海巡捕已經抓住了陳延年,而陳延年的身份又尚未暴露,馬上寫信向上海警備司令楊虎“告密”。據後來公開登在《申報》中的信件顯示,吳稚晖用語頗為狠毒地寫道:今日聞尊處捕獲陳獨秀之子延年,不覺稱快。先生真天人,如此之巨憨就逮,佩賀之至。延年恃智肆惡,過于其父百倍,應盡快就地處決。

楊虎這才知道手下已經抓住陳延年了,立刻前去獄中提審陳延年。陳延年得知自己的身份暴露後,立刻抱定了必死的決心。早在省港大罷工時期,身處危險中的他就曾對身邊的人說過一個黨員的犧牲,勝于千萬張傳單。是以,無論楊虎如何威逼利誘、如何嚴刑拷打,延年就是不說一句話。楊虎惱羞成怒,當即下令第二天處決陳延年等人。

吳稚晖:與陳獨秀兄弟相稱,陳延年曾視其為恩師,卻狠心出賣延年

陳延年

1927 年7月初(一般認為4日,但據筆者查到的資料,很可能是2日,後文會附上資料),劊子手将陳延年秘密押到了上海龍華刑場。劊子手喝令陳延年跪下受刑,但延年昂首挺胸就是不跪,同時擲地有聲地說道:革命者光明磊落,視死如歸,隻能站着死,絕不跪着死!

幾個劊子手一擁而上,将陳延年推倒在地,但延年很快就掙紮挺立。劊子手們惱羞成怒,再次蜂擁而上将延年亂刀砍死。傲立的延年,最終倒下了。但倒下的隻是他的肉體,他的精神将永遠屹立不倒。當時的延年,年僅29歲。而一年後,年僅26歲的喬年亦倒下了這個地方。

吳稚晖:與陳獨秀兄弟相稱,陳延年曾視其為恩師,卻狠心出賣延年

陳延年英勇就義之後,楊虎馬上給吳稚晖發了一封感謝信。在信中他這樣寫道:昨奉手教,過承嘉許,虎受寵若驚,敢不益加奮勉……

吳稚晖:與陳獨秀兄弟相稱,陳延年曾視其為恩師,卻狠心出賣延年

楊虎的這封感謝信,無疑更加坐實了吳稚晖落井下石無情害死延年的事實。而曾視吳稚晖為恩師的延年,大概怎麼也不會想到在最後關頭害死自己的人竟是昔日崇敬的師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