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商鞅為秦國做出了巨大貢獻,為何秦孝公在臨死之前還要試探商鞅?

作者:一号通史
商鞅為秦國做出了巨大貢獻,為何秦孝公在臨死之前還要試探商鞅?

春秋戰國時期,說實話是一個“百花齊放,百家争鳴”的時代,各種學派在這個時期不斷湧現。我們所熟知的比如說:儒家、法家等紛紛在這個時代綻放出屬于它自己的奇光異彩。

當然了這個時代也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從另一方面來講有一些人才還是會埋沒的。不過是金子總會發光,總有自己發光的地方。

《論衡·書解篇》:“商鞅相孝公,為秦開帝業。”

說到這裡可能許多人就知道我們今天要說的人物了,沒錯今天的主角就是商鞅。

商鞅為秦國做出了巨大貢獻,為何秦孝公在臨死之前還要試探商鞅?

其實商鞅在早期的時候在魏國根本沒有發揮自己的才能的地方,商鞅離開魏國說實話也是不得已的。在當時也正好趕上秦孝公頒布求賢令,希望招募到天下擁有大才之人。

也正是這樣的機緣巧合之下商鞅來到了秦國,不過他想要在秦國立足腳跟首先必須是要取得秦孝公的信任。他也甚至秦孝公想要的是什麼,于是他在秦孝公面前提出了變法圖強的主張,這一點算是說道秦孝公的心坎裡了。

接下來商鞅就被秦孝公任命為秦國的左庶長,先後于公元前356年以及公元前350年,先後兩次在秦國實施相關變法,其主要内容就是:“廢井田、開阡陌,獎勵耕織和戰鬥”

商鞅為秦國做出了巨大貢獻,為何秦孝公在臨死之前還要試探商鞅?

經過商鞅變法後的秦國真的是脫胎換骨,國力蹭蹭的往上漲。昔日被中原霸主魏國奪去的河西之地也被收回了,這就為秦國進一步挺向中原的整體大戰略打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秦孝公在看到商鞅偉大的功績之後,也深知商鞅在自己死後将要面臨什麼,是以秦孝公也是有打算将王位傳給商鞅的,隻求他能夠讓秦國繼續強大下去。

《戰國策·卷三·衛鞅亡魏入秦》就有相關記載:“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傳商君,辭不受。”

然而商鞅為何會選擇拒絕呢?

商鞅為秦國做出了巨大貢獻,為何秦孝公在臨死之前還要試探商鞅?

公元前338年,也就是秦孝公二十四年,秦孝公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在彌留之際他是說過将秦國的王位傳給商鞅,讓商鞅成為秦國的君主。

不過對于秦孝公的好意商鞅的态度也很明确,就是拒不接受。

秦孝公去世之後。葬在了弟圉,他的兒子也順理成章的登上了王位,史稱:“秦惠文王”。

其實細想一下,秦孝公彌留之際為何會讓商鞅繼承秦國的王位,我們不難看出其實這一幕與當時劉備白帝城托孤的道理是一樣的,就是為了試探商鞅的心究竟是屬于誰。是以說秦孝公的真正目的不是要将王位傳給商鞅,這隻不過是秦孝公的一種手段而已。

商鞅為秦國做出了巨大貢獻,為何秦孝公在臨死之前還要試探商鞅?

這種禅讓制度也是存在的,不過年代比較久遠,要說也就是說到:堯舜禹時期。夏朝之後王位的繼承也都是家族式的,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秦孝公真的這麼做了,那麼他就是他們老嬴家的罪人,秦國自秦襄公直至秦秦孝公這數十代人的努力算是付之東流了。

再者秦國的建立野司十分的艱辛的,稍微留意《大秦賦》的都會知道,秦國被燕國稱之為“馬奴”。可見秦嬴在當時的地位是多麼的低下。

公元前905年,老秦人的先祖秦非子因養馬有功被周天子封了一個附屬國,當時還不是一個正式的諸侯國,人口也極為的稀少、即便到了秦襄公時期老秦人的人口也就才幾萬人,最後因為秦襄公護駕有功被周平王封為了諸侯,賜地

商鞅為秦國做出了巨大貢獻,為何秦孝公在臨死之前還要試探商鞅?

在這個時候秦國才可以真正意義上的被稱為諸侯國,然而這也僅僅隻是周平王開出的一張空頭支票。岐山以西之地當時還被犬戎部落給占據着。

想要将這塊地拿回來說實話不是很容易,周平王之是以東遷,就是因為犬戎部落将這個地方給占領了。犬戎占領着了這裡,殺死了周幽王,西周也就被滅了。

我們也是可以看出周平王還是很不厚道的,換言之就是周平王不相信老秦人能夠将犬戎部落給趕走。

至于秦孝公為什麼要試探商鞅,是因為這麼些年來商鞅在秦國主持變法,積累的聲望還是很大的,再者這個人是非常有能力的。

商鞅為秦國做出了巨大貢獻,為何秦孝公在臨死之前還要試探商鞅?

而秦孝公死後,秦惠文王即位,那麼秦惠文王肯定是要掌握秦國的大權的。那麼這個時候商鞅無疑成為了他最大的障礙,是以商鞅也就成為了秦惠文王的眼中釘肉中刺。商鞅也就在劫難逃了,商鞅的最終結局是車裂,還是挺悲慘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