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利潤不夠,提價來湊,海天醬油又漲價了

#媒體微觀##百姓關注#利潤不夠,提價來湊。10月12日晚,海天味業正式官宣調整部分産品出廠價,幅度為3%-7%,新價格将于2021年10月25日開始實施。值得一提的是,就在9月27日,海天味業還在針對漲價傳言釋出澄清公告稱,“調價計劃尚未确定”。兩周的時間,海天味業快速敲定漲價計劃或與其業績增長乏力有關。半年報顯示,海天味業不僅上半年營收、淨利增速遠低于往年平均水準,其二季度營收淨利也創上市以來首次單季度業績下降。

但漲價真的能給海天味業帶來可持續的業績增長嗎?在業内人士看來,漲價隻能緩解成本上的壓力,本質上很難助推海天味業業績更上一層樓,尤其在競争比較充分、産品同質化的調味品市場,持續漲價或會失去部分價格敏感型消費者。是以,面對增長逐漸見頂的主營業務,海天味業僅僅依靠短期提價是遠遠不夠的。

利潤不夠,提價來湊,海天醬油又漲價了

官宣漲價3%-7%

漲價傳言成真,海天味業正式宣布調整主要産品出廠價格。

“鑒于各主要原材物料、運輸、能源等成本持續上漲,經公司研究決定,對醬油、蚝油、醬料等部分産品的出廠價格進行調整,主要産品調整幅度為 3%-7%不等,新價格執行于 2021 年 10 月25 日開始實施。”海天味業在公告中表示。

事實上,此次漲價并非心血來潮。在今年9月底,市場上就有消息傳出,海天味業或針對醬油、蚝油等部分産品提價5%左右。對此,9月27日,海天味業還釋出澄清公告稱,“由于今年以來各主要原材物料、運輸、能源等成本持續大幅上漲,給公司的經營帶來了一定的挑戰,近期公司正在評估是否對産品價格進行調整,但調價計劃尚未最終确定”。

利潤不夠,提價來湊,海天醬油又漲價了

從評估産品價格調整到正式實施漲價計劃僅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海天味業“光速提價”背後或是難承業績重壓。根據海天味業對外公布的2021年上半年财報,上半年該公司營收、淨利增速分别為6.36%和3.07%,而自2014年上市以來,海天味業的收入增速一直維持在15%左右,利潤增速維持在20%左右。是以,無論是營收還是淨利,海天味業業績增速均創上市以來新低。

此外,海天味業今年二季度營收淨利雙雙下滑,創上市以來首次單季度業績下降。具體來看,營業收入為51.74億元,同比下滑9.39%;淨利潤13.99億元,同比下滑14.68%。受此影響其股價也不斷下滑,與市值同年初巅峰相比幾近腰折。

對于此次漲價,中國食品産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在多種因素的加持下,海天産品漲價是必然的。從外部因素看,持續的旺季使得原材料和輔料價格大幅攀升;從内部需求看,整個資本市場對于調味品整體的利潤也不滿意。

興業證券在研究報告中統計,海天味業此前曾在2010-2017年之間經曆過數次産品提價,其中最近的一次發生在2017年1月,海天味業對公司多數産品提價約5%。如今是海天味業時隔近五年後再度啟動産品漲價。

提價減負易,再尋增量難

漲價真的能給海天味業帶來可持續的業績增長嗎?在香頌資本董事沈萌看來,漲價隻能緩解成本上的壓力,本質上很難助推海天味業業績更上一層樓。

“在競争比較充分、産品同質化的調味品市場,持續漲價或會失去部分價格敏感型消費者。”業内人士稱。

以涪陵榨菜為例,相關資料顯示,自2008年以來,涪陵榨菜至少進行了12次産品提價,價格從過去的0.5元/袋提高至将近3元/袋,去年6月,涪陵榨菜再度變相提價,将主力産品的淨含量從每袋80g減少至70g。然而,漲價并未給涪陵榨菜的業績帶來好處,今年上半年營收同比增12%,淨利潤及扣非淨利潤則分别同比降6%、5%。

利潤不夠,提價來湊,海天醬油又漲價了

對此,方正證券也指出,在目前調味品需求較疲軟、行業整體庫存較高情況下,提價造成了庫存轉移。價格體系的順利傳導還存在不确定,社群團購對價格體系破壞未完全停止,需觀察提價後的動銷情況。

在業内人士看來,面對增長逐漸見頂的主營業務,海天味業僅僅依靠短期提價是遠遠不夠的,它必須尋找到新的業績增長點。

事實上,面對業績壓力,海天味業也曾嘗試開拓新的領域,尋找第二增長曲線,但效果都并不理想。2020年下半年以來,海天味業陸續進軍食用油、火鍋底料、大米等賽道,推出新的食用油品牌“油司令”,大力度宣傳“火鍋@ME”火鍋底料,并低調推出了“地理印記”系列大米新品。

不過,從今年上半年海天味業産品營收可以看出,醬油還是主力,新品仍難挑大梁。除醬油、蚝油、調味醬三大闆塊産品,其他品類産品實作營收僅為11.25億元,占總營收9.02%。

在朱丹蓬看來,目前海天味業面臨的不僅是原料成本問題,除老産品利潤遇天花闆,其布局的糧油、火鍋底料等新賽道也較為飽和,以食用油為例,目前,食用油行業的市場格局已經相當穩定,海天味業想要分羹并非易事。是以,僅靠提價,海天味業很難突破業績增長瓶頸。

對于未來如何提振業績,北京商報記者發郵件采訪海天味業,但截至發稿并未收到回複。

(郭秀娟 王曉 燕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