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陝西水盆羊肉,湯清如水碗大入盆,肥而不膻瘦而不柴,三步吃法掰扯掰扯水盆羊肉寫在最後

<h1 class="pgc-h-arrow-right">掰扯掰扯</h1>

在南北朝時期,戰争連綿,百姓也是流離失所。有一個人叫毛修之,被宋武帝俘虜。但是此人廚藝比較高明,會做水盆羊肉。于是做了一碗水盆羊肉,進獻給宋武帝。宋武帝品嘗之後大喜,不僅沒有殺他,還賞賜給他一個小官做。

陝西水盆羊肉,湯清如水碗大入盆,肥而不膻瘦而不柴,三步吃法掰扯掰扯水盆羊肉寫在最後

結果從此之後,毛修之憑借這碗羊肉湯,一路開挂,從小縣官做官做到了南郡公。可見水盆羊肉的魅力,不僅可以讓人的胃滿足,關鍵時候,甚至拯救生命、改變命運。

水盆羊肉可不是大盆的羊肉,準确地說應該叫羊肉湯。湯清如水,碗大如盆。這就是水盆羊肉名字的由來。陝西地處中原和胡人的緩沖地帶,是以說,陝西不少地方的人,在古代,應該是兼具胡人的特色。這也是陝西為啥“清真”館子比較多,吃牛羊肉比較多的原因。陝西不少地方,都是回漢融合。

陝西水盆羊肉,湯清如水碗大入盆,肥而不膻瘦而不柴,三步吃法掰扯掰扯水盆羊肉寫在最後

水盆羊肉還有一個名字叫“六月鮮”。這是因為在以前,生産力低下,物資比較短缺。人吃頓羊肉不容易,甚至一年也吃不了幾回。吃頓羊肉,簡直就是一件大事兒。而且羊肉是進補之物,是以一般會在秋冬季節吃羊肉。但是,很多賣羊肉的館子,也想多賣些羊肉,于是就想出了在夏天賣羊肉湯,在冬天賣羊肉的想法。是以,水盆羊肉一般是在六月份開始賣,賣到十月份就停止不賣了,轉而開始賣羊肉。而且六月的羊,基本是肥瘦相間,是最好吃的時候。是以,水盆羊肉也叫“六月鮮”。現在,應該叫“全年鮮”了。

陝西水盆羊肉,湯清如水碗大入盆,肥而不膻瘦而不柴,三步吃法掰扯掰扯水盆羊肉寫在最後

<h1 class="pgc-h-arrow-right">水盆羊肉</h1>

一般吃水盆羊肉,還會搭配月牙燒餅,這是一套。吃水盆羊肉,最好按“三步吃法”。

第一步先喝口湯,這湯清如水,但味道俱全,而且非常渾厚,喝幾口湯,順一順。喝幾口湯,就能感覺到這水盆羊肉的歸屬。這裡就要說到水盆羊肉的兩大派系——蒲城系和澄城系。如果是花椒味比較突出,那就應該是屬于蒲城系;如果是小茴香味兒比較突出,就應該是澄城系。水盆羊肉本身調料不是很重,基本就是幾樣香料,如花椒、胡椒、小茴香、良姜、八角等等。味兒太多,會把羊肉的鮮湯味遮蔽,反而不好吃。

陝西水盆羊肉,湯清如水碗大入盆,肥而不膻瘦而不柴,三步吃法掰扯掰扯水盆羊肉寫在最後

第二步,撈一撈水盆裡的羊肉夾馍吃。經常吃水盆羊肉的老吃家應該都知道,好的水盆羊肉裡的羊肉可不是切出來而是撕出來的。這是因為新鮮的羊肉,用手撕比用刀切要好使,而且羊肉不必沾染“鐵腥氣”,最能保持羊肉的原味兒。這樣做出來的羊肉,細嫩無比,香而不膻。這裡還要說一點,撈羊肉咋不撈粉絲吃一吃?這是因為這裡根本沒有粉絲!正宗的水盆羊肉裡,應該是沒有粉絲的。将“套餐”裡的月牙馍從中間剖開,将羊肉夾進去一些,最好來點肥的。再重重地咬下去,這味道,才是老陝的味道。在陝西,馍可以夾一切。

陝西水盆羊肉,湯清如水碗大入盆,肥而不膻瘦而不柴,三步吃法掰扯掰扯水盆羊肉寫在最後

第三步,将馍馍掰開,泡一泡。在陝西,馍不僅可以夾一切,凡是帶湯的吃食,也皆可以泡馍。因為這配的馍不是半死面,是以 不耐泡,吃多少,泡多少就可以了。湯裡加上辣子,攪和開了之後,再泡,口味更佳哦。

陝西水盆羊肉,湯清如水碗大入盆,肥而不膻瘦而不柴,三步吃法掰扯掰扯水盆羊肉寫在最後

<h1 class="pgc-h-arrow-right">寫在最後</h1>

無論咋吃,總少不了一樣重要的搭配,蒜!吃啥都來點蒜,一口蒜,一口馍,一口湯,這味兒才夠。喝完水盆羊肉湯,還可以再去續湯,吃不夠,再去續點湯,啥時候吃飽啥時候算完。

陝西水盆羊肉,湯清如水碗大入盆,肥而不膻瘦而不柴,三步吃法掰扯掰扯水盆羊肉寫在最後

老陝就是這麼實在,點個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