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甘肅越野馬拉松21人遇難,中國極限馬拉松第一人陳貝辛斌:不能全都歸咎于組織者或運動員,有時候退出比賽比追求難度更大,需要提前準備應對天氣,如何保證賽事的安全?裝置和救援對于未來的事件來說很重要,不是增加難度,而是增加安全系數

編輯:周世玲

5月22日,黃河士林山地馬拉松100公裡山地越野賽在甘肅省銀城舉行,突然受到極端天氣的沖擊。172名參賽者中有8人受輕傷,21人因體溫下降而死亡。據報道,許多受害者是賽車手,包括中國24小時超級馬紀錄保持者梁靜和殘奧會冠軍黃冠軍。

也有報道稱,這可能是馬拉松曆史上傷亡人數最多的一次,也是國内單項賽事中死亡率最高的。

"有這麼多人同時參加比賽真是太可怕了,包括一些經常赢得冠軍的有經驗的球員。第一位赢得國際極限馬拉松比賽的中國選手陳貝辛斌感到震驚和悲傷,他說這是一個警鐘,讓我們思考如何避免未來類似事件重演。

甘肅越野馬拉松21人遇難,中國極限馬拉松第一人陳貝辛斌:不能全都歸咎于組織者或運動員,有時候退出比賽比追求難度更大,需要提前準備應對天氣,如何保證賽事的安全?裝置和救援對于未來的事件來說很重要,不是增加難度,而是增加安全系數

5月23日,甘肅省銀市市長張旭晨在活動中鞠躬道歉,稱自己作為活動主辦方感到内疚。

陳是第一個出現在《戶外》雜志封面上的中國人。2014年,陳光誠在南極洲赢得100公裡極限馬拉松冠軍,成為曆史上第一位赢得國際極限馬拉松的中國人,也是世界上第一個完成"七大洲極限馬拉松大滿貫"的人。

為什麼這場比賽造成了如此多的傷亡,我們如何防止悲劇重演?這是陳說的。

甘肅越野馬拉松21人遇難,中國極限馬拉松第一人陳貝辛斌:不能全都歸咎于組織者或運動員,有時候退出比賽比追求難度更大,需要提前準備應對天氣,如何保證賽事的安全?裝置和救援對于未來的事件來說很重要,不是增加難度,而是增加安全系數

陳貝辛斌在南極洲赢得了100公裡極限馬拉松比賽,因為他是第一個赢得國際極限馬拉松比賽的中國人。

<h1級"pgc-h-arrow-right-track"資料軌道""56">事件不應該一心一意地困難,需要提前為天氣做好準備</h1>

我對此感到非常難過,在這項賽事中,一次有這麼多人,包括一些經常赢得冠軍的經驗豐富的運動員,越野賽車的頂級運動員,這太可怕了。這場比賽給我們敲響了警鐘,讓我們思考未來應該如何監管它,以防止這樣的事情再次發生。

當問題發生時,不僅要運動員做好準備,賽事也不應盲目追求困難和突破。

當我在2014年南極洲比賽時,是10月,10月是南極洲的夏天,在文森特山。因為山在文森峰的邊緣,活動組織者沒有選擇繞着文森峰轉一圈,而是把位置放在我們營地所在的山上,這樣峰底就能對運動員産生保護作用。如果遊戲處于文森特的巅峰,危險等級就會增加。

當時的比賽是一個環形交叉路口,100公裡的路線分為10圈,每圈10公裡,呈梯形,而不是設定100公裡的圈數。因為畢竟,在南極洲,100公裡的圓圈對運動員群組織者的控制将減少。

賽前,比賽會用滾輪壓實路線上的積雪,路邊有許多半人高旗供引導。

有兩個補給點,一個5公裡,一個10公裡。到後面因為有點風,從第30公裡開始,主辦方要求大家,無論跑多快,每10公裡必須去補給站喝水、吃飯、休息、換衣服等,這些都是為了舉辦一場安全合格的賽事而采取的保障措施。

甘肅越野馬拉松21人遇難,中國極限馬拉松第一人陳貝辛斌:不能全都歸咎于組織者或運動員,有時候退出比賽比追求難度更大,需要提前準備應對天氣,如何保證賽事的安全?裝置和救援對于未來的事件來說很重要,不是增加難度,而是增加安全系數

在事發現場的照片中,幾名參賽者聚集在一起躲避強風,穿着短袖短褲和幾條絕緣毯在風中翩翩起舞。

賽事派對和運動員選擇參加比賽,尤其是突發的、困難的賽事,我認為最好降低一些難度。如果你想參加更難的比賽,無論是賽事還是運動員都應該多做準備和保護。運動員應該保護自己,腰帶應該帶,組織者應該避免天氣因素等等,多考慮一點。

目前,我從網上了解到,銀牌比賽海拔比較高,有2000多米,如果是從低空運動員,比如從浙江、北京等零海拔地區,到2000多米的地方心跳就會加速。在比賽之前,這些運動員必須提前十天去當地适應,但普通運動員很少提前适應。

在這方面,有些活動是強制性的。比如,當我在喜馬拉雅山比賽時,我被要求提前10天适應當地的環境,不能說我想有一天比賽,當天可以參加。這樣就能提前10天适應高海拔和天氣的變化,開始訓練自己的神經和血液,運動量沒有比賽那麼大,可以慢慢調整,心理适應和準備是一樣的。

甘肅越野馬拉松21人遇難,中國極限馬拉松第一人陳貝辛斌:不能全都歸咎于組織者或運動員,有時候退出比賽比追求難度更大,需要提前準備應對天氣,如何保證賽事的安全?裝置和救援對于未來的事件來說很重要,不是增加難度,而是增加安全系數

來自該網站的視訊顯示,運動員在極端天氣下吐痰并躺在地上。

記得第一天到達時腰部有點高,頭有點酸痛,坐着不動的心每分鐘跳到100、120左右。一兩天後,我的心率慢慢恢複到平均70多分鐘,我呆的時間越長,我的心率和血液就越是慢慢适應和變化。

此外,運動員在賽事中必須檢查天氣,包括這次關于多少溫度,賽前還要檢查天氣預報,這樣才能知道穿什麼樣的衣服。

每個人在比賽時都需要的是輕便,跑得更快,是以他們通常穿得更少。如果遇到極端天氣,問題會突然形成。

如何避免這種事情的發生,主要是比賽時間的選擇。如果比賽方有一些強制性要求,比如能夠全年控制天氣,或者在比賽時間上有選擇性,就不會有雷暴,相信這樣的事情發生的可能性會大大降低。

我們應該考慮如何以有計劃的方式提前為賽事做準備,比如在比賽開始前六個月做一些準備。當然,造成這場悲劇的主要原因是惡劣的天氣、雨水、大風造成的絕緣,如何應對活動期間的天氣變化是一個關鍵點。

甘肅越野馬拉松21人遇難,中國極限馬拉松第一人陳貝辛斌:不能全都歸咎于組織者或運動員,有時候退出比賽比追求難度更大,需要提前準備應對天氣,如何保證賽事的安全?裝置和救援對于未來的事件來說很重要,不是增加難度,而是增加安全系數

賽前組委會提供的天氣預報顯示,賽當天氣溫高達19攝氏度,建議穿薄外套、開襟牛仔褲等。

"pgc-h-right-arrow"資料軌道""55"的< >如何保護事件?裝置和救援很重要</h1>

在越野比賽中,運動員所穿戴的裝置至關重要。

運動員需要對比賽有一些了解,比如溫度是多少,才能了解你在比賽時需要帶什麼裝備。組織者還必須給出一些建議,并配備一些強制性裝置,這取決于組織者的了解能力。每個舉辦賽事的地方都不一樣,強制性裝備的選擇和賽事方對比賽的了解和投入,需要團隊慢慢讨論來做到這一點。

甘肅越野馬拉松21人遇難,中國極限馬拉松第一人陳貝辛斌:不能全都歸咎于組織者或運動員,有時候退出比賽比追求難度更大,需要提前準備應對天氣,如何保證賽事的安全?裝置和救援對于未來的事件來說很重要,不是增加難度,而是增加安全系數

在活動組委會要求的強制性物品中,隻保暖救生毯,而其他如風衣/打孔外套,保暖内衣,急救箱等則建議使用。

我去喜馬拉雅山跑步的時候,當地海拔3200到5400米左右,氣溫基本是零下12度,我穿羽絨服可以抵擋零下二三十度,很厚很重,衣服褲子也會穿得很厚,我們準備了這麼多怕失去溫度等情況, 當時的賽方也逼着我們帶上這麼厚的衣服。

但是在澳洲有一場比賽,我想跑得更快,要輕,羽絨服會很薄,薄的羽絨服保暖會有點,我邊走邊跑感覺有點冷,但幸運的是沒有出溫,然後繼續跑後沒有問題。

此外,在寒冷天氣下舉行的活動通常需要急救毯,這在高海拔地區也是必需的。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裝置,雖然它很薄,但密封,包裹在人體内可以很好的保暖,特别是在急救特殊用途中。

我不知道這次比賽中是否所有的運動員都有急救毯,但我看到很多運動員都帶了。有些人的急救毯被吹壞了,但品質好的急救毯沒有被吹出來。而有些運動員喜歡突擊服會被帶到比賽中,有的會被安置在補給站,這取決于他們自己的考慮。

在保證運動員安全方面,一般本地信号,會讓手機撥打,沒有提供救援信号,比如在天空中飛翔,非常明亮,每個人都能看到的那種,運動員不舒服的時候可以使用。

主辦方還會在每個補給點對運動員進行稱重,賽前、賽中、賽後,如果運動員脫水過多,資料不好,将被迫不參加比賽。

我參加過的每項賽事都配備了醫務人員和救護車設施。對于越野賽車等困難賽事,救護車通常在賽道一側配備一輛或兩輛救護車,具體取決于人員數量,并有當地醫務人員參與。

甘肅越野馬拉松21人遇難,中國極限馬拉松第一人陳貝辛斌:不能全都歸咎于組織者或運動員,有時候退出比賽比追求難度更大,需要提前準備應對天氣,如何保證賽事的安全?裝置和救援對于未來的事件來說很重要,不是增加難度,而是增加安全系數

賽道圖中,遇難者運動員摔倒在Cp2-Cp3路段,那裡的車輛也難以到達

同時,越野賽基本上每七八公裡就會配備一個補給站,裡面有從業人員和食物等補給。由于需要為上百名運動員提供水、補給品等,這些物品不易人工搬運,一般由車輛、車輛通常可以開到補給站。

安全性至關重要,這些活動不是由一個人完成的,而是由團隊完成的,事件也是如此。

我參加的中國賽事很少,2015年我挑戰100天馬拉松的時候,有九輛車,30多人,包括醫護人員、按摩師、營養師等隻為我一個人服務,我專注于跑步可以按摩、伸展、放松和補充蛋白質,相當于一個非常科學的保證,是以跑100多天沒有受傷。

<h1級"pgc-h-right-arrow"資料軌道""41">未來事件不應增加難度,而是增加安全系數</h1>

這個事件的問題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一件大事,在中國甚至世界範圍内可能都沒有那麼嚴重。我不知道過去的國際形勢是怎樣的,但過去國内比賽中發生過一兩次意外死傷,但這肯定是第一次在中國有這麼多人死傷。

在事故調查之前,事件的幾個方面,包括天氣選擇,運動員的裝置和賽道的布局,将不為人所知。你不能都責怪組織者或運動員,突如其來的極端天氣是沒有人能阻止的,人們想要赢得這一天是不現實的。

但如果比賽沒有選擇這麼高海拔的區域,如果能計算和預測天氣,選擇一年中相對安全的時間舉辦比賽,沒有遇到這麼大風、大雨、低溫的情況,如果賽道不使用現有的路線,而是一條平坦的道路,有房屋在一旁的情況, 如果不是一圈100公裡的賽道,但像南極賽那樣的賽道每圈隻有5-10公裡,也許類似事件的幾率會下降,甚至避免悲劇。

此外,對于我們的運動員來說,學習如何保護自己非常重要。

如果您覺得比賽期間天氣不對勁,請務必立即退出。球員們很難做出這樣的判斷,因為每個人都想完成比賽。

有時候,退休比完成更難。在這場比賽中,有20多人在一場比賽中喪生,其中包括一些最優秀的球員,早上看到它,我真的很震驚和害怕。

但我認為運動員不僅要有完成比賽的精神,還要有退役的精神。運動員必須意識到,任何項目在回家到達終點線之前都不必完成。無論最終比分是多少,無論第一名是什麼,甚至退出,隻要你回家就是冠軍。

另外,特别是像銀道一樣,山裡有很多鐵軌,人很小,不是我們征服山,是山讓我們過去。隻有當我們知道如何敬畏自然時,我們才會知道如何保護自己。

近年來,我國越野馬拉松的水準在不斷提高,賽事數量也在增加,賽事方面做得越來越完善。

我建議,今後國内事件不要增加難度,而要增加安全系數,考慮天氣原因,以免出現這麼多這樣的突發事件。同時,賽道最好有一條行車路線,在發生緊急情況時,救援會快很多,還要對醫護人員進行AED訓練,這些運動員會有很大的保護。

甘肅越野馬拉松21人遇難,中國極限馬拉松第一人陳貝辛斌:不能全都歸咎于組織者或運動員,有時候退出比賽比追求難度更大,需要提前準備應對天氣,如何保證賽事的安全?裝置和救援對于未來的事件來說很重要,不是增加難度,而是增加安全系數

在馬拉松曆史上,2013年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造成三人死亡,260多人受傷。

如何應對突發事件,如何早點停頓,如何實施治療計劃,如何保證山上的第一個遇險資訊能夠得到快速響應等等,這一系列問題對事件的運作至關重要。随着賽事難度的增加,防護程度也要跟上,細節越多,就越能保證賽事的安全。

版權聲明:本文的版權屬于天文台,今日标題已獲得獨家授權的資訊傳播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