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是梁啟超眼中宗室第一賢人,八國聯軍攻破北京後,選擇上吊殉國

作者:林屋公子

自鴉片戰争以來,來華傳教士越來越多,與我底層百姓沖突也越來越多。在一幫隻知道順從洋人欺壓百姓的無恥官員高壓統治下,我中華大地爆發了專門反對洋人的義和團運動。

許是民怨太深,義和團運動發展得極其迅猛,很快就開始殺洋人,毀壞洋教堂,甚至開始進攻天津租界。

當慣了特殊國民的洋大人們哪兒能忍受這個,很快,各國公使就照會清朝的總理衙門,要求取締義和團。然而此時,清政府裡的一些高層認為民心可用,也樂于讓洋人在中國吃點苦頭。于是,他們沒有聽從洋人指令取締義和團,反而暗中鼓勵團民們扶清滅洋。

他是梁啟超眼中宗室第一賢人,八國聯軍攻破北京後,選擇上吊殉國

光緒二十六年五月廿五日,八國聯軍仗着自己船堅炮利,開始進攻我大沽炮台。以慈禧為主的清政府釋出诏書,号召全體百姓勇敢戰鬥,與西方侵略者們一決雌雄。

雖然我對義和團團民分殺洋人的勇氣非常贊賞,但巨大的實力差距,确實不是勇氣可以彌補的。

很快,中國軍隊就敗下陣來。

光緒二十六年七月二十日,以德國人瓦德西為統帥的八國聯軍攻入北京。二十一日淩晨,慈禧太後帶着光緒乘騾車倉皇出逃。有樣學樣,朝野官員、阖城百姓都在想着法子逃離京城以避一時之難。

他是梁啟超眼中宗室第一賢人,八國聯軍攻破北京後,選擇上吊殉國

當然,作為一國之都的北京城被人攻破,是有很大象征意義的,嚴重點說,可以算是亡國之兆了。而中國素來就有殉國的傳統,為此,也有不少大清的孝子賢孫決定為國盡忠,給大清留點顔面。

七月二十三日,北京西城白廟胡同,滿洲宗室壽富,帶着自己的一個弟弟兩個妹妹,在這裡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壽富,字伯茀,号菊客,愛新覺羅氏,滿洲正黃旗,是滿清開國功臣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的九世孫,和末代皇帝溥儀是同輩。

當然,滿清宗室多如牛毛,一個宗室的身份并不能給壽富帶來太大的便利。畢竟,早在他曾祖父興隆那代,就已經被降為閑散宗室,不過得了個宗人府筆政的工作。

不過,從壽富祖父這輩開始,他家裡好像被文曲星眷顧了。道光二十二年,壽富祖父常祿高中進士;同治七年,壽富父親寶廷高中二甲第六名進士;光緒二十四年,壽富中二甲八十八名進士。祖孫三代,連中進士,并且還都點了翰林,在滿人中是非常罕見的。

他是梁啟超眼中宗室第一賢人,八國聯軍攻破北京後,選擇上吊殉國

這裡需要着重說一下壽富的父親寶廷,在整個清朝文壇,此人都是可以排得上号的。他詩才橫溢,諸體皆能,有滿清宗室第一詩人之稱,與納蘭容若一起成為滿清八旗詩人之魁首。另外,在官場上,寶廷也有不小的名聲。光緒初年,與張之洞、張佩綸、陳寶琛、鄧承修等人一起以直谏敢言名揚天下,并稱為清流五虎。

那種以直谏敢言揚名天下的,大多是腦子比較軸的。有其父必有其子,壽富和他父親寶廷一樣,為人行事比較固執,想到什麼就說什麼,即便被人非議也在所不顧。據說晚清四公子之一的孫寶瑄曾經在上海拿《紅樓夢》人名比拟當時人物,壽富就被比為尤三姐。

尤三姐愛慕柳湘蓮,柳湘蓮卻因為尤三姐和賈珍賈蓉父子有聚麀之诮,覺得三姐不是幹淨的女人,拒絕了三姐的示愛,三姐一氣之下橫劍自刎了。壽富能被比為尤三姐,說明在孫寶瑄眼裡,壽富也是那種有原則,認死理的人。

他是梁啟超眼中宗室第一賢人,八國聯軍攻破北京後,選擇上吊殉國

在滿清宗室中,壽富是少有的眼光卓越之輩,他知道大清已病入膏肓,迫切需要改革,為此他曾寫了一篇《與八旗君子陳說天下大勢啟》,在這篇文章中,他呼籲應該抛棄滿漢之别,通力合作,各盡其才。

壽富的文章在當時可以說是于無聲處響起一顆驚雷,讓不少維新黨人都欽佩不已,梁啟超就曾對壽富有過非常高的評價:

宗室壽伯福太史富,可為滿洲中最賢者矣。其天性性厚,其學博,其識拔,愛國之心,盎睟于面。

然而,正如前面所說,滿清已經病入膏肓積重難返,不是一兩個壽富就能解決問題的。光緒二十四年,慈禧不滿光緒的戊戌變法,悍然發動政變結束了百日維新。壽富作為宗室,見皇帝受此淩辱,自己卻什麼也不能做,心灰意冷之下,閉門謝客不問世事了。

他是梁啟超眼中宗室第一賢人,八國聯軍攻破北京後,選擇上吊殉國

然而僅僅兩年,八國聯軍就打入了北京城。壽富本就對時局徹底絕望,生無所戀之下,決心以自己的一死為大清殉國,免得千載之下,有人說什麼首都被破,竟無一血性男兒為國死難。

其實,壽富之是以自殺,倒并不是覺得清朝要就此滅亡了。隻是他覺得慈禧控制光緒一日,清朝就一日沒有希望,早死晚死都是一死,何必再苟活幾年。

在他殉難前夜,他曾對摯友說過:

我亦确信洋人不滅我國,但我知太後拉皇上去,則将來議和之後,皇上終不能脫出太後之手。大清不久仍必滅亡,吾何必多活數年。

寶廷是滿清宗室第一詩人,壽富作為寶廷之子,詩寫得也很不錯,最後貼三首壽富臨終之前寫的絕命詩。

衮衮諸王膽氣粗,竟将血氣喪鴻圖,請看國破家亡後,到底書生是丈夫。

曾蒙殊寵對承明,報國無能負此生,惟有孤魂凝不散,九原夜夜祝中興。

薰莸相雜東林黨,黨禍牽連竟陸沉,今日海枯看白石,二年重謗不傷心。

感謝閱讀,敬請關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