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走進林海音的童年

作者:燕子飛行

走進林海音的童年

——初讀《城南舊事》

《城南舊事》這本書,我是一口氣讀完的。讀完,感覺意猶未盡,便尋到改編同名電影,花了一個半小時看了一遍。對比之下,感覺還是林海音筆下的文字,更有韻味!

作者簡介

林海音,原名林含英,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五歲來到北京,并在那裡度過了難忘的童年生活。1948年全家遷往台灣,被稱為“台灣文學的祖母級人物”。

1968年林海音創辦《純文學》月刊,後又經營純文字出版社(1968—1995)。以其小說《城南舊事》聞名于世。她所經營的純文學出版社曾出版了許多脍炙人口的好書,如彭歌譯的《改變曆史的書》;子敏的散文集《小太陽》《和諧人生》,長篇小說《藍與黑》《滾滾遼河》等都曆久不衰。

林海音出版了18本書。散文集《窗》(與何凡合作)《兩地》《做客美國》《芸窗夜讀》《剪影話文壇》《一家之主》《家住書坊邊》,散文小說合集《冬青樹》,短篇小說集《燭心》《婚姻的故事》《城南舊事》《綠藻與鹹蛋》,長篇小說《春風》《曉雲》《孟珠的旅程》,廣播劇集《薇薇的周記》,另外有《林海音自選集》《林海音童話集》,入選《中國近代作家與作品》。此外,她還有許多文學評論、散文等,散見于台灣報刊。

林海音于2001年12月1日在台北振興醫院病逝,享年83歲。

内容簡介

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裡,住着英子溫暖和樂的一家。透過童稚的雙眼,向世人展現了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天真,卻道盡人世複雜的情感。文章中那種無往不複的悲劇輪回,令人觸目和深省,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讀者。

請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有一顆善良的心。隻要細心呵護,再貧瘠的心靈土壤上,都能開出美麗的人性之花。

作品速覽

作品一共包括六個小故事:《冬陽•童年•駱駝隊》《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貫穿全書的中心人物是英子,時間是從1923年開始,英子由一個七歲的小女孩長到十三歲。

書中故事的發展,循着英子的觀點轉變。故事雖是全體書骨骼,英子的觀察卻給它血肉。英子原本是個懵懂好奇的旁觀者,觀看着成人世界的悲歡離合,直到爸爸病故,她的童年随之結束,她的旁觀者身份也至此終結,在13歲的年紀“開始負起了不是小孩子該負的責任”。

文學特色

一、以兒童視角看世界。全書透過英子童稚的雙眼,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大人眼中的瘋子——秀貞,是英子的好朋友;巡警眼中的小偷——厚嘴唇的年輕人,是英子心中的好人。英子用她自己獨特視角,感覺這社會的溫情與冷漠,悲歡與離合。

二、悲劇的意蘊。小說充滿了悲劇的韻味,秀貞找到了女兒,結果母女卻雙雙死于車輪之下;厚嘴唇的年輕人為了弟弟,迫不得已去偷盜,最後被巡警帶走,連看海也是一種奢望;蘭姨娘是一個苦命的人,出身于煙花之地,嫁于大自己幾十歲的人為妾;宋媽的丈夫是賭徒,兒女一死一被送人;英子國小畢業之後,父親離開了她,她将擔負起不屬于這個年齡的責任。

三、散文化的風格。文章透露出一種“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作者自己也說過:“可是,我是多麼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對自己說,把它們寫下來吧,讓實際的童年過去,心靈的童年永存下來。就這樣,我寫了一本《城南舊事》”。文中有數不清的景物描寫,用景物襯托人物的心情,情景交融,這是散文化的境界。

讀後感悟

童年應該是無憂無慮的,童年應該是充滿歡樂的,但是英子的童年,卻是快樂和無憂中透着淡淡的哀愁。

英子的童年和其他人一樣,她好奇、活潑、善良,她喜歡交朋友,是以她認識了其他人都害怕得“瘋子”——秀貞,她認識了妞兒,她每天去惠安館找秀貞,聽秀貞講她的丈夫、講她的孩子,并幫助秀貞和妞兒母女相認;她認識了厚嘴唇的年輕人,聽他講他的弟弟,想與他分享第一次參加遊藝會的心情,并約定好将來要一起去看海。英子機靈,在感覺到父親與蘭姨娘的關系微妙的時候,采取了自己的方式,保衛家庭的完整;英子有責任感,當父親離世後,她知道自己是家裡的老大,要照顧弟妹,幫助母親。

但是,英子的童年卻散發着淡淡的哀愁。秀貞母女好不容易相認,卻雙雙喪命于車輪之下;厚嘴唇的青年,為了供弟弟讀書,不得已而偷盜,最後被警察帶走;蘭姨娘出身于風塵,委身于施老爺子,最後與德先叔走在一起;宋媽的丈夫是賭徒,兒子已死,女兒被送人,她卻不知道;父親正值壯年,卻因為疾病離開人世。這些都是悲哀的,是令人惋惜與悲傷的。

這種淡淡的哀愁貫穿于全文,每個人身上都散發着哀傷的基調。這種哀愁,是當時的社會造成的,百姓生存于水火之中。秀貞的瘋是因為思康的離開和小桂子的被遺棄造成的;厚嘴唇青年要供養弟弟讀書,如此的小願望,要靠偷盜來實作;爸爸的病,是由于認識愛國叔叔被傷害而引起的。那是一個動蕩不安的社會,英子的童年是一個充滿淡淡哀愁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