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走进林海音的童年

作者:燕子飞行

走进林海音的童年

——初读《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这本书,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读完,感觉意犹未尽,便寻到改编同名电影,花了一个半小时看了一遍。对比之下,感觉还是林海音笔下的文字,更有韵味!

作者简介

林海音,原名林含英,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五岁来到北京,并在那里度过了难忘的童年生活。1948年全家迁往台湾,被称为“台湾文学的祖母级人物”。

1968年林海音创办《纯文学》月刊,后又经营纯文字出版社(1968—1995)。以其小说《城南旧事》闻名于世。她所经营的纯文学出版社曾出版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书,如彭歌译的《改变历史的书》;子敏的散文集《小太阳》《和谐人生》,长篇小说《蓝与黑》《滚滚辽河》等都历久不衰。

林海音出版了18本书。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两地》《做客美国》《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另外有《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入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此外,她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

林海音于2001年12月1日在台北振兴医院病逝,享年83岁。

内容简介

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住着英子温暖和乐的一家。透过童稚的双眼,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文章中那种无往不复的悲剧轮回,令人触目和深省,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

请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只要细心呵护,再贫瘠的心灵土壤上,都能开出美丽的人性之花。

作品速览

作品一共包括六个小故事:《冬阳•童年•骆驼队》《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是英子,时间是从1923年开始,英子由一个七岁的小女孩长到十三岁。

书中故事的发展,循着英子的观点转变。故事虽是全体书骨骼,英子的观察却给它血肉。英子原本是个懵懂好奇的旁观者,观看着成人世界的悲欢离合,直到爸爸病故,她的童年随之结束,她的旁观者身份也至此终结,在13岁的年纪“开始负起了不是小孩子该负的责任”。

文学特色

一、以儿童视角看世界。全书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大人眼中的疯子——秀贞,是英子的好朋友;巡警眼中的小偷——厚嘴唇的年轻人,是英子心中的好人。英子用她自己独特视角,感知这社会的温情与冷漠,悲欢与离合。

二、悲剧的意蕴。小说充满了悲剧的韵味,秀贞找到了女儿,结果母女却双双死于车轮之下;厚嘴唇的年轻人为了弟弟,迫不得已去偷盗,最后被巡警带走,连看海也是一种奢望;兰姨娘是一个苦命的人,出身于烟花之地,嫁于大自己几十岁的人为妾;宋妈的丈夫是赌徒,儿女一死一被送人;英子小学毕业之后,父亲离开了她,她将担负起不属于这个年龄的责任。

三、散文化的风格。文章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作者自己也说过:“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文中有数不清的景物描写,用景物衬托人物的心情,情景交融,这是散文化的境界。

读后感悟

童年应该是无忧无虑的,童年应该是充满欢乐的,但是英子的童年,却是快乐和无忧中透着淡淡的哀愁。

英子的童年和其他人一样,她好奇、活泼、善良,她喜欢交朋友,所以她认识了其他人都害怕得“疯子”——秀贞,她认识了妞儿,她每天去惠安馆找秀贞,听秀贞讲她的丈夫、讲她的孩子,并帮助秀贞和妞儿母女相认;她认识了厚嘴唇的年轻人,听他讲他的弟弟,想与他分享第一次参加游艺会的心情,并约定好将来要一起去看海。英子机灵,在感觉到父亲与兰姨娘的关系微妙的时候,采取了自己的方式,保卫家庭的完整;英子有责任感,当父亲离世后,她知道自己是家里的老大,要照顾弟妹,帮助母亲。

但是,英子的童年却散发着淡淡的哀愁。秀贞母女好不容易相认,却双双丧命于车轮之下;厚嘴唇的青年,为了供弟弟读书,不得已而偷盗,最后被警察带走;兰姨娘出身于风尘,委身于施老爷子,最后与德先叔走在一起;宋妈的丈夫是赌徒,儿子已死,女儿被送人,她却不知道;父亲正值壮年,却因为疾病离开人世。这些都是悲哀的,是令人惋惜与悲伤的。

这种淡淡的哀愁贯穿于全文,每个人身上都散发着哀伤的基调。这种哀愁,是当时的社会造成的,百姓生存于水火之中。秀贞的疯是因为思康的离开和小桂子的被遗弃造成的;厚嘴唇青年要供养弟弟读书,如此的小愿望,要靠偷盗来实现;爸爸的病,是由于认识爱国叔叔被伤害而引起的。那是一个动荡不安的社会,英子的童年是一个充满淡淡哀愁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