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華納又來割韭菜啦!貓和老鼠的前世今生

華納又來割韭菜啦!貓和老鼠的前世今生

最近沒有新片上映,春節檔相當于透支的市場,下個月不能慢下來,本周隻有真人版的《湯姆和傑瑞》,為了童年的回憶,哥哥早起去看。

華納又來割韭菜啦!貓和老鼠的前世今生

《貓捉老鼠》是一部二維動畫加真人拍攝,這種形式以前用得很少,最成功的是1988年的《誰陷害了羅傑兔》,由《阿甘正傳》導演澤米吉斯執導,還獲得了奧斯卡提名。

華納又來割韭菜啦!貓和老鼠的前世今生

新版真人版《貓捉老鼠》無話可說,華納明明是來切"情韭菜"的,心甘情願地接了誘餌,沒想到故事寫得更精彩,畢竟動畫《貓捉老鼠》多半是短片,不靠劇情取勝。

但仍然有點出乎意料,故事弱得離譜,劇情稀疏,表演尴尬,整部電影都圍繞着一場破碎的婚禮展開。

華納又來割韭菜啦!貓和老鼠的前世今生

部分貓鼠的味道很對,都是老梗老的回憶,最後的追車場面很精彩,好萊塢科技真的很好,二維組合非常完美,音樂變了原來古典到現代,非常有節奏感,有幾段我都閉着眼睛聽歌。

華納又來割韭菜啦!貓和老鼠的前世今生

不過,華納被懷疑是虛假宣傳,預告片大多是貓捉老鼠的追逐,但實際上,他們沒有太多的場景,而且他們置身于叙事之外,而不是他們看起來的那樣,他們能做到。

我的建議是"你能看到也好,不看",如果你沒有差錢,想買票進會場找回聲,你也可以做到。

今天主要講的是《湯姆和傑瑞》這個老IP的過去和現在的生活,總是說那是童年的記憶,但我猜不太懂它背後的故事的學生,寫一篇小文章讓你起來。

華納又來割韭菜啦!貓和老鼠的前世今生

1940年,米高梅制作了動畫迷你劇《湯姆和傑瑞》(以下簡稱《貓捉老鼠》)的第一集《甜蜜的家》,而著名的《甜蜜的家》也是對真人版的緻敬。

華納又來割韭菜啦!貓和老鼠的前世今生

起初,兩位主角有别的名字,貓叫賈斯珀,老鼠叫金克斯,但米高梅老闆不喜歡,是以他在員工中招兵,最後湯姆和傑瑞赢了。

"湯姆和傑瑞"是19世紀流行的英國俚語,意思是"吃喝玩樂的浪子",我認為在動畫中可以了解為"失去朋友",在眨眼之間墜入愛河,相殺了八十多年。

《貓捉老鼠》的背後是兩位神:威廉·漢納和約瑟夫·巴伯拉,他們曾獲得過七項奧斯卡獎和八項艾美獎,他們在好萊塢動畫界的資曆大概僅次于華特迪士尼。

華納又來割韭菜啦!貓和老鼠的前世今生

到1958年,兩人已經為米高梅制作了114集"貓和老鼠"短片,按照嚴格的标準,這些短片被認為是"電影"。

《貓捉老鼠》每集6-10分鐘,劇情很簡單,男貓湯姆和小老鼠傑瑞追殺,大多數時候傑瑞赢了湯姆醜陋,但也有例外,比如湯姆被折騰挂斷,傑瑞也會留下鳄魚的眼淚,偶爾大家都很開心。

華納又來割韭菜啦!貓和老鼠的前世今生

早期的《貓鼠》規模較大,往往有暴力橋梁,如湯姆被劈成兩半,傑瑞被抓到時槍炮、斧頭甚至毒藥,而這批人的濃重味道可能是打二戰的40年代,人們對暴力的容忍度更高。

華納又來割韭菜啦!貓和老鼠的前世今生

這部動漫非常接近時事,在1943年的一集中,也有諷刺希特勒的圖像。

華納又來割韭菜啦!貓和老鼠的前世今生

除了T和J,一些配角也令人印象深刻。比如,作為貓捉老鼠大戰最大受害者的鬥牛犬斯派克,經常掉進坑裡,真人版反複向頭上的包緻敬。

華納又來割韭菜啦!貓和老鼠的前世今生

湯姆的主人叫"兩隻鞋太太",她隻露過一次臉,大部分都是下半身錄影機,經常充當貓捉老鼠大戰的終結者,從中年黑人女性的特點來看,按照目前的好萊塢标準,這是種族主義歧視(不要讓黑人露臉),今天肯定會被噴死。

華納又來割韭菜啦!貓和老鼠的前世今生

為什麼這麼簡單的故事會持續這麼久?

我猜可能是因為它足夠純潔,湯姆是壞人,傑瑞是個聰明的鬼魂,不要看關系單線,但很符合世人分善惡的習慣,惡霸一定是倒黴!(傑瑞不是一個好胡茬),對孩子群體特别友好,孩子長大了,後代繼續看,它滾雪球般地成為電影史上最著名的IP之一。

然後是無聲電影的再現,湯姆和傑瑞大部分時間都不說話,純粹是身體上的搞笑,連愛斯基摩人都能了解。

華納又來割韭菜啦!貓和老鼠的前世今生

1958年,電視沖擊了電影業,米高梅的收入暴跌,卡通工作室關閉,貓和老鼠停止了。幾年後,米高梅發現貓捉老鼠IP還能賣錢,于是與其他制作公司合作,期間經曆了兩位上司者,一位是吉妮·德特基,另一位是查克·瓊斯,兩人在60年代共制作了47部短片。

2020年4月,Gini Dyche去世,網上悼念文章在螢幕上,到目前為止,所有四位"貓和老鼠"藝術家都已經去世。(但僅限于當時的預算太低,戴奇的《貓捉老鼠》品質一般)

華納又來割韭菜啦!貓和老鼠的前世今生

到1975年,《貓與老鼠》的兩位創始人漢娜與巴伯拉重聚,但在電視台的要求下,他正在制作一部電視節目,讓湯姆和傑瑞成為朋友,不再隻是一場狩獵。

華納又來割韭菜啦!貓和老鼠的前世今生

前幾天有個朋友問我,說《貓捉老鼠》不屬于米高梅,如何成為華納旗下?

當然是買的!

米高梅于1986年被媒體大亨特德·特納(Ted Turner)收購,并在五年後将《貓捉老鼠》的版權賣給了華納,這就是為什麼,當《貓和老鼠》不久前被指控種族主義時,華納站出來發表聲明,這意味着這些是時代的産物,就像1940年代和1950年代的社會氛圍一樣。 我們現在強烈譴責,但并沒有刻意回避曆史。

華納又來割韭菜啦!貓和老鼠的前世今生

華納後來拍了一些我沒有看過的大貓和老鼠電影,口碑一般。

此外,《貓捉老鼠》的配樂,電影中幾乎沒有忏悔,除了角色的動作都是關于音樂的,而音樂總監斯科特·布拉德利(Scott Bradley)是米高梅的資深人士,他寫了歌舞表演。

華納又來割韭菜啦!貓和老鼠的前世今生

聽到開場的旋律,我腦子裡有一幅畫面,有一種強烈的歌舞感,是以湯姆和傑瑞其實不是在追,而是在跳舞。

黃金時代的好萊塢動畫喜歡用古典作為配樂,而布拉德利則非常謙虛,說他隻寫了搞笑的部分,主要是大師們的功勞。

在《貓捉老鼠》中,布拉德利變成了一個超級"拼接怪物",選用了很多世界名曲,什麼施特勞斯、李斯特、柴可夫斯基、肖邦都在上面,還有爵士樂、民歌等元素,是以很多人把《貓捉老鼠》的原聲當成音樂音響CD光牒。

華納又來割韭菜啦!貓和老鼠的前世今生

經典放在那裡,怎麼用就是一門手藝,昆汀幾乎不邀請作曲家,想從音樂架上傳來什麼情感,這看來是懶洋洋的,背後是辛苦的,聽了多少首歌!

好吧,我知道這一點,雖然電影有點拉扯,但是寫完這篇文章後又激起了我的消費欲望,就去訂貨買了一個貓鼠盲盒。[遮住你的臉]

哎。。。。。沒有人能逃脫成為韭菜的命運,華納,你又赢了。

完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