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何日軍不敢進鄧家祠堂,究竟怕什麼,鄧世昌是誰?

作者:小明同學7v4h

在近代史上,鄧世昌是對抗日本的英雄。鄧世昌的英勇事迹,造就了子孫後代為國服務的心血。據統計,鄧世昌的八個後代中有五個進入了黃埔軍校。在後來的抗日戰争中,日軍一直不敢進入鄧家宣堂,這表明鄧世昌的影響力和威懾力,或者說非常強大。

為何日軍不敢進鄧家祠堂,究竟怕什麼,鄧世昌是誰?

1938年廣州淪陷時,日軍不敢進入鄧家宣堂,也許是出于恐懼,也許是出于對這位偉大英雄的敬畏。鄧世昌二十七年的海軍生涯,隻三次回家,鄧世昌把最後的美好歲月獻給了國家。這樣的英雄連日本人都非常敬佩,是以日本人沒有進入鄧家宣堂。

為何日軍不敢進鄧家祠堂,究竟怕什麼,鄧世昌是誰?

為了紀念民族英雄鄧世昌,1996年國家命名為遠洋船"石昌号",讓英雄鄧世昌的名字刻在船上,也讓英雄們經常可以俯瞰大海,與現代海軍,一起,與新世紀的藍海藍天同在。

為何日軍不敢進鄧家祠堂,究竟怕什麼,鄧世昌是誰?

1894年,清政府腐敗時,鄧世昌在中日海戰中的表現讓日軍看起來令人印象深刻,當時,雖然鄧世昌的遠船傷痕累累,但鄧世昌仍然英勇作戰,将這艘遙遠的艦艇直接開往日軍的旗艦吉野号,在不幸的日軍炮彈擊中遠處艦艇的魚雷發射管後, 導緻魚雷爆炸導緻遠處的船隻沉沒。鄧世昌放棄了生存,說道:"我決心殺敵報國,現在死在海上,義人也,為什麼要活下去!""。鄧世昌和250名官兵沉入海中殉難。

為何日軍不敢進鄧家祠堂,究竟怕什麼,鄧世昌是誰?

鄧世昌放棄了生存的機會,在與遠舟共存中死去。對國情的熱愛也激發了無數後代的心血,讓更多的人團結起來抗日抗争。光緒皇帝還親自為鄧世昌寫信,光緒皇帝回賞鄧家很多養老,然後用養老用公積金修建鄧家玄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