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魔鬼都要懼怕的王亞樵,多次逃脫追殺,卻因重情義,死于情婦背叛

“世人都怕魔鬼,但魔鬼怕王亞樵。蔣介石一提這個人,假牙就發酸;戴笠若是聽說這個人又露面了,第一個反應就是檢查門窗是否關好;而汪精衛的肋巴骨硬是被王亞樵這三個字活活敲斷的;連上海灘超級惡霸黃金榮、杜月笙一類流氓泰鬥遇上王亞樵,也得趕緊繞道走。——國民黨軍統少将沈醉”

在舊社會的大上海,十裡洋場,燈紅酒綠,是個令人無比留戀的地方。

這是近代中國第一個大都市,也是當時最繁華的城市。在當時的上海灘街頭,常常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彪形大漢,腰間别着铮亮的斧頭行走在街頭巷尾。

這些人,大多數都來自同一個組織,那就是名震上海的斧頭幫。

看過周星馳的電影《功夫》的朋友,對裡面嚣張霸氣的斧頭幫肯定會印象很深。這些西裝革履的人,一人一把斧頭,在大上海是無惡不作,一手遮天。

但是,不同于影視作品中的形象,在現實生活中真正的“斧頭幫”卻是另外一種感覺。

雖然他們也是人手一把斧頭,過的也都是血雨腥風的日子,但大多數時候,他們隻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而當國家危難,在民族大義面前,他們卻表現出高尚的氣節,無愧于鐵骨铮铮的漢子。

這裡面最富有傳奇性的,就要說“斧頭幫”幫主——王亞樵。

提起王亞樵,這是個在上海灘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人物。

在上海灘以“青幫三巨頭”黃金榮、杜月笙和張嘯林為代表的幫派勢力可謂是呼風喚雨。他們憑借自己的财力和勢力,穿插在政界官商、租界洋人之間,成為上海灘的“地下皇帝”,黑白兩道,誰也不敢與之抗衡。

然而,在上海灘,王亞樵和他“斧頭幫”卻是他們不敢招惹的,哪怕你是杜月笙都要忌憚三分。歸其原因,就在于六個字,團結、手狠、正義。

魔鬼都要懼怕的王亞樵,多次逃脫追殺,卻因重情義,死于情婦背叛

王亞樵

相反,王亞樵的身材十分消瘦,長相文弱,而且喜歡戴一副金絲眼鏡,看起來斯文有禮、文質彬彬。

但就在這樣一副平靜如水的外表下,卻潛藏着一顆好勇狠鬥的靈魂,任何人都不能使其屈服。

這位上海灘“斧頭幫”的幫主,最先追随孫中山投身辛亥革命、鏟除軍閥徐國粱助力北伐,随後後廬山刺蔣、北站刺宋、擊殺日軍白川大将、重傷國民政府行政院長汪精衛。

王亞樵做的每一件事,都可謂是驚天動地的大事。

在王亞樵短短的前半生,不僅赢得了“江淮大俠”“暗殺大王”和“民國第一殺手”的稱号,更是憑借自己氣節,成為了一位鐵骨铮铮的抗日志士和民族英雄。

王亞樵1889年2月14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磨店鄉的一個窮苦家庭。

王亞樵自幼讀書刻苦好學,再加上他天資聰穎過人,在同年齡的學生裡面,非常的出色。後來參加了清末的科舉考試,名列前十名,這在當時是非常好的成績。

王亞樵的家裡很窮,王家人世代都是本分的農民,靠着幾畝薄田,在土地裡讨生活。

在那個列強并起的昏暗年代,貧弱的中國是搖搖欲墜,在這樣的環境下,王家這樣的本分的人家,隻有被層層壓榨和剝削的命運。

當時正值英、法、日、俄、德列強洶洶入侵,瓜分中國。年少的王亞樵目睹清廷媚外無能,民族瀕臨滅亡,深感痛心。

他經常與合肥、巢縣、壽縣青年志士談論“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每每說到關鍵處,王亞樵總是義憤難平,恨不能做出一番大事業。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滿清王朝的喪鐘正式被敲響。

這一年22歲的王亞樵再也按不住自己的性子,在安徽都督、同盟會員柏文蔚的鼓勵下,雄心勃勃的王亞樵在鄉間組織地方武裝,參加了革命。

随後王亞樵加入“中華革命黨”,正式開始追随孫中山,參加“二次讨袁”運動。

無奈當時革命黨的實力相比較于北洋政府還是很弱小的,“二次讨袁”運動失敗後,王亞樵幾經輾轉,逃亡到上海灘。

來到上海灘後的王亞樵也是第一次見到這樣繁華的大都市,一時間他也是有些摸不着頭腦,但是王亞樵多年的革命經驗告訴他,要想在上海這樣的地方站穩腳跟,自己必須要想辦法組織自己的勢力。

彼時,在上海有很多的安徽籍的勞工,他們大多數都在碼頭從事勞累的體力活動,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飽受壓迫的他們,由于勢單力孤,根本沒有任何反抗的力量。

王亞樵來到上海後,接觸到了很多在上海的安徽勞工,通過一段時間的交流,他深深體會到這些人的辛酸。

為了幫助這些勞工維護自己的權利,同時也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王亞樵在上海成立了“安徽旅滬勞工會”。

這個就是“斧頭幫”的雛形。

為了壯大自己的聲勢,王亞樵命人買來100多把鋒利的斧頭分發給幫會成員,哪個勞工被資本家或地痞流氓欺負了,他的“斧頭幫”就一擁而上,擺出一副拼命的架勢,或砍或殺,異常兇猛。

他們高喊“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很多資本家都避而遠之,連上海青幫大亨黃金榮、杜月笙也懼其幾分。

魔鬼都要懼怕的王亞樵,多次逃脫追殺,卻因重情義,死于情婦背叛

王亞樵(前排中)和斧頭幫成員

在那個年代,“斧頭幫”的出現,實在是一種無奈之舉。如果都能過上好日子,有誰會願意以命相搏呢?實在是本分人在這亂世要想生存下去實在是太難了,王亞樵和他的兄弟們除了團結起來,沒有其他任何的選擇。

由于王亞樵處事公正,說一不二,又肯為自己的兄弟出頭,很快他的“斧頭幫”就在上海“砍”出了一片天地,勞工會會員達十幾萬,拜在他門下的弟子也越來越多,門徒最多時有數千人,他也是以一躍成為“上海勞工總會”領袖。

王亞樵和“斧頭幫”的崛起,攪動了上海灘原有的勢力分布,杜月笙等青幫大佬面對這個異軍突起的人物,都有心試試他的成色。

幾番試探下來,杜月笙得出了一個結論:魔鬼可以惹,但是不可以惹王亞樵。

1923年11月,王亞樵受皖系軍閥盧永祥之子盧小川之托,暗殺了盤踞在上海的直系軍閥淞滬警察廳廳長徐梁,受到盧永祥的賞識。

盧永祥除了贈予他重金外,還委任他為浙江别縱隊司令,把湖州地區劃給他做據點。

這對于王亞樵來說是一個等待許久的機會,于是他把“上海勞工總會”丢給幾名手下管理,馬上就到湖州上任了。

在湖州王亞樵大規模招兵買馬,練兵備戰,準備大展拳腳,這期間他手下有幾位得力的幹将。

一個就是後來成為國民黨軍統特務頭子的戴笠,當時在浙江江山縣任保安鄉自衛團團總,被王亞樵招進别縱隊,任命為縱隊長。

還有就是後來成為“西北王”的胡宗南,以及後來投奔馮玉祥的方振武、餘亞農等人也都在王亞樵的别縱隊任縱隊長。

這幾個人與王亞樵交往甚密,先後結拜成為兄弟。

但是這樣的局面并沒有維持多久,1925年盧永祥兵敗,通電下野,靠山倒了以後王亞樵部也作鳥獸散。

戴笠、胡宗南等人各自回鄉,不久報考了黃埔軍校,而王亞樵則傳回上海。分别之際,兄弟幾人依依不舍,互道珍重,當時他們誰也沒想到,幾個拜把子兄弟日後竟會成了不共戴天的生死對頭。

王亞樵再次回到上海後重操舊業,但是在他的心中始終對孫中山先生抱有十分崇高的敬意,終其一生,王亞樵都秉承孫中山的建國理念。

這也就使得王亞樵對于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當局十分的不滿。

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大屠殺”,第一次國共合作瓦解。

王亞樵甚為憤慨,在南京中山公園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說,高呼“打倒軍閥,反對屠殺!”和“保障人權,人權第一!”

自此,王亞樵拒絕了國民黨的所有威逼利誘,并開始了一系列暗殺國民黨高層人士的行動。

王亞樵的身上有一種天不怕、地不怕的膽識,深得柏文蔚等國民黨内部西南派人士的賞識,是以受邀加入西南派在上海成立的秘密反蔣組織。

在1931年,王亞樵做了兩件大事,一件就是在廬山刺殺蔣介石,差點要了老蔣的命,另一件就是在火車站暗殺宋子文,同樣也是差點成功。

但是此時的王亞樵充其量就是一個反蔣的江湖豪俠,影響力也不過是上海一隅,而真正讓他實作從江湖豪俠到民族英雄轉變的,還要從抗日戰争開始。

早在“九一八事變”爆發之後,王亞樵就對東北軍的不抵抗十分的氣憤。

當張學良到了上海後,一直住在杜月笙的府裡,王亞樵直接給張學良送去了一個拆了引信的炸彈,并給張學良提了三個條件:第一、立刻回到東北整頓人馬,同日本人決一死戰。第二、如果不肯戰那就回東北,自殺以謝天下。三、如果不敢死,那就是把錢都捐出來,購買軍火支援關外的抗日義勇軍。

三個條件,必須滿足一個,否則第二次收到的就是有引信的炸彈。

魔鬼都要懼怕的王亞樵,多次逃脫追殺,卻因重情義,死于情婦背叛

戴笠和王亞樵

一件事,足見王亞樵對于日本人,那是切實的恨之入骨。

1932年“一·二八”事變爆發,日軍在上海大舉進攻中國守軍。

王亞樵摩拳擦掌,帶領3000弟兄,自發上前線,在太倉協助國軍作戰。同時他将原有幫會改編,成立“淞滬抗日義勇軍”,矢志“全力以赴抗曰”,還組織成立了以暗殺日軍進階軍官和鐵杆漢奸為對象的“鐵血鋤奸團”。

當然,還有他的老本行,暗殺!

是年2月,前關東軍司令、日本陸軍大将白川義則抵達上海吳淞口,坐陣日本海軍旗艦“出雲号”,指揮日軍對十九路軍的攻擊。

王亞樵見此時機,決心幹掉這個日本的劊子手。

王亞樵挑選出一批身負炸藥的“敢死隊”隊員,潛入江中,在“出雲号”艦底引爆炸藥。一聲轟鳴,白川義則被吓得落荒而逃,最後雖未把“出雲号”炸沉,但也重重打擊了日軍的嚣張氣焰。

這一次沒有能夠得手,王亞樵很生氣,但是王亞樵并沒有就此罷手。

到了4月29日,白川義則在上海日租界的虹口公園,為日本天皇誕辰舉行“慶功會”。

中國老百姓十分氣憤,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總指揮陳銘樞更是氣得拍桌子大罵,他親自跑到上海,讓王亞樵破壞日軍的“慶功會”。

王亞樵也正發愁沒有機會,于是便應允下來。

根據當時駐上海的日軍規定,大會隻準日本人和北韓人參加,中國人不得入内。王亞樵無法下手,便聯絡了自己原來的部下,流亡上海的北韓獨立黨人安昌浩等3人,請他們實施暗殺任務。

4月29日,安昌浩等人把定時炸彈裝在暖水瓶裡帶入會場,放在講台桌下,然後迅速離去。

兩分鐘後,炸彈爆炸,白川義則重傷後送往醫院不治身亡,日本駐華公使重光葵被炸飛了一條腿,其他十幾名日本文武官員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創傷。

而白川義則也成了整個抗日戰争中,在中國陣亡的日本最進階的将領。

自此後王亞樵得到了“遠東第一殺手”的名号。

但是王亞樵的表演還遠遠沒有結束。

同年9月,由英國外交官李頓率領的“九一八事變”國聯調查團來到了中國,在整個調查過程中,李頓枉顧事實真相,存心偏袒日本,中國人聞之無不憤恨。

王亞樵對此更是十分的氣憤,他跟身邊的人說道:“世界上有強權無公理,隻有訴諸武力。”于是他決定給這個李頓一個“血的教訓”,實施一次暗殺。

魔鬼都要懼怕的王亞樵,多次逃脫追殺,卻因重情義,死于情婦背叛

前關東軍司令、日本陸軍大将白川義則

經過周密的安排,到了當年11月,王亞樵派出的殺手在李頓一行下榻的飯店提前設下了埋伏。但是就在他們正準備行動時,不慎被警察逮捕。

而李頓受此驚吓,慌忙逃離中國,這一暗殺未遂事件也迅即傳遍國際社會,國際輿論的冷嘲熱諷讓李頓顔面盡失。

王亞樵這一系列驚天動地的行動,全國的抗日志士都沸騰了,這極大地提升了當時的國民士氣,很多年輕人都開始以王亞樵為偶像,加入抗日鋤奸團。

而此時,王亞樵也不可避免地引起了蔣介石的注意。

其實自從白川大将被暗殺後的喜訊傳出後,南京國民政府就開始關注這件事,尤其是蔣介石對此事極為關注,得到消息後立即派剛剛擔任特務處處長的戴笠去了解内情。

戴笠很快了解到此事系王亞樵所為,蔣介石聽罷非常地滿意,他認為王亞樵幹了政府官員不能幹的事,對他十分地欣賞。

這時候的蔣介石急于招兵買馬,為了能把王亞樵控制在自己手中,先後派戴笠、胡宗南等人去拉攏、收買王亞樵。

蔣介石讓戴笠給王亞樵帶去了4萬大洋,并且許下了中将軍銜,但是被王亞樵拒絕了,王亞樵隻是淡淡的說:“蔣介石擁兵百萬都不抗日,我們老百姓抗日是分内的事,不需要答謝。”

一番胡說的戴笠是啞口無言。

王亞樵之是以拒絕蔣介石,一方面在政見上分歧較大,蔣介石的獨裁統治,王亞樵十分的不贊同;另一方面,他也擔心自己過去暗殺蔣介石、宋子文之事被查明,那時候就是羊肉虎口。

蔣介石和戴笠不明内情,認為王亞樵這是不識擡舉,非常氣憤。

随後就抓了王亞樵的幾個門徒,在一番嚴刑拷打之後,門徒供出了王亞樵策劃暗殺蔣、宋未果之事。

蔣介石怒不可遏,立即指令戴笠緝拿王亞樵,王亞樵在家人和門徒的掩護下,化裝成搬運工,搭乘開往香港的貨輪,逃脫了戴笠的追捕。

來到香港後的王亞樵沒有就此罷手,他是個有仇必報的性格,蔣介石既然如此地追殺他,那麼他就一定要讓蔣介石付出代價。

1935年,王亞樵和部分門徒雲集香港,在國民黨元老胡漢民等人的支援下,繼續醞釀暗殺蔣介石和汪精衛等國民政府首腦的計劃。

為了準确掌握蔣介石等政府首腦的行蹤,王亞樵在南京設立了“晨光通訊社”,派得力助手華克之負責,帶領孫鳳鳴、張玉華等人前往南京,僞裝成記者,設法擷取有用情報。

10月,王亞樵通過自己的情報網,得知國民黨将于11月1日在南京中央黨部禮堂召開國民黨四屆六中全會,認為這是刺殺蔣介石、汪精衛的大好時機。

魔鬼都要懼怕的王亞樵,多次逃脫追殺,卻因重情義,死于情婦背叛

青年蔣介石

孫鳳鳴主動要求承擔此次刺殺任務。華克之讓張玉華以“晨光通訊社”的名義去申請六中全會的記者出入證,他自己則負責善後工作。

11月1日,孫鳳鳴以記者身份進入中央黨部大院,隻見汪精衛率中央委員們在禮堂門口合影留念,卻不見刺殺的主要對象——蔣介石。

原來,中央委員們開完會走出禮堂,準備合影留念時,蔣介石見記者蜂擁而上,不悅地退回禮堂。汪精衛傳回禮堂催請,蔣介石謊稱身體不适,汪隻好傳回,率中委們合影。

雖然蔣介石沒有露面,孫鳳鳴還是不想錯過這次絕好的暗殺機會。待中委們合影完畢準備散去時,他毫不猶豫地抽出藏在攝影箱裡的手槍向汪精衛射擊。

汪精衛連中三槍倒地,孫鳳鳴也被衛士開槍擊斃。

事發後,蔣介石非常氣憤,他知道這次暗殺的目标絕對不是汪精衛而是自己,他把戴笠叫去大罵了一頓,命他3天内查出線索。

戴笠幾經周折,終于抓到了張玉華。

在特務們的嚴刑拷打下,張玉華供出了王亞樵、華克之等人,蔣介石氣急敗壞,命戴笠迅速緝拿王亞樵,一下子王亞樵成為政府懸賞100萬大洋全國通緝的“首犯”。

但是在香港要想抓到王亞樵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王亞樵初到香港時,胡漢民曾請香港總督關照他,說他是反蔣人士,不是刑事犯。

是以“刺汪案”發生後,大批國民黨特務湧到香港,都未能找到王亞樵的行蹤。

在戴笠等人的圍追堵截之下,香港漸漸地變得不再安全,1936年2月,王亞樵同部下逃亡廣西梧州,投奔李濟深。

王亞樵寄居梧州,深感國土之大,卻無立錐之地,悲憤之下寫下其唯一存世的文學作品《念奴嬌·西江煙雨》.

“西江煙雨哭陸沉,魑魅魍魉狐兔,北土淪亡黃流注。中原烽火彌路,悲恨相繼,萬裡煙塵,江山知何處。

堂堂中華,難忍東倭猖寇,醉生夢死内戰,媚倭求存,何言對國人!閩海羊城興義師,蒼蒼太無情,天涯海角,足迹無門,千載留淚痕。鷗蒙山重,北顧延河非孤雲。”

字裡行間,無不浸透着對家國淪喪、兵燹連年的怆郁之情。

此時的王亞樵一門心思隻有抗日,但是眼看國民黨政府是幹打雷不下雨,王亞樵是氣不打一處來。

這時候李濟深向周恩來推薦了王亞樵,之後王亞樵親自給毛澤東緻信說道:“當今各派勢力都與蔣有苟合之可能,而惟獨中共與蔣決不妥協,思前慮後,願率随從前往延安,在正義之師中得遂正義之志”。

但是就在王亞樵躊躇滿志地想要幹一番事業的時候,意外發生了。

原來為了抓住王亞樵,戴笠可謂是煞費苦心,但幾次交手下來,王亞樵都成功逃脫,這使得戴笠很有挫敗感。

而這一次,戴笠決定智取,他找到的突破口是一個叫餘婉君的女子。

這個餘婉君,是王亞樵鐵血鋤奸團成員餘立奎的小妾。1935年11月1日,王亞樵策劃刺殺汪精衛後,戴笠旋即以綁票的方式将餘立奎從香港抓到南京,關進了監獄,餘立奎誓不叛變。戴笠等人找到餘立奎的小妾餘婉君,以重金收買。

戴笠的目的就是通過餘婉君将王亞樵引出來。

而之是以選擇他,是因為戴笠知道,王亞樵與餘婉君這位“朋友妻”,在早年曾經有過一段不能言說的感情。

是以餘婉君對于王亞樵來說,就是一個有分量的女人。

王亞樵這個人重情義,是以,戴笠料定,隻要餘婉君向王亞樵求助,王亞樵一定不會坐視不理。

魔鬼都要懼怕的王亞樵,多次逃脫追殺,卻因重情義,死于情婦背叛

于是乎,1936年10月間,餘婉君突然由香港來到梧州,對王亞樵說:我們在香港生活困難,是以隻能到梧州投靠你。

王亞樵見狀,立即答應,并派人給餘婉君母子租了房子,餘婉君說,過幾天,她打算派傭人張媽去南京看望丈夫。

王亞樵說:“到時我寫個條子,讓張媽設法轉交給立奎。”此時王亞樵還不知道,自己已經走進了戴笠為他設下的圈套裡。

1936年10月20日晚,李濟深宴請王亞樵。餘婉君找到李家對王亞樵說:“張媽明天就去南京。

晚宴結束後,王亞樵離開李家,走到半路上,突然想起要讓餘婉君帶字條,便轉頭去了餘家。不料剛一進門,躲在門後的國民黨特務便往他臉上撒了把石灰,然後一擁而上,想活捉王亞樵。

可王亞樵絕非等閑之輩,雖然眼睛被迷住了,但他臂力過人,揮舞着手腳與特務展開搏鬥。特務見不是他的對手,慌忙掏槍,當場擊斃了王亞樵。

這位名震一時的“暗殺大王”,就這樣死在了軍統特務的槍口下,終年49歲。

對于王亞樵這位暗殺大王的身死,與其說王亞樵是死于輕敵,或是死于美人計,不如說他是死于重情重義。

倘若,王亞樵在和戴笠決裂後果斷除掉戴笠,又或者,他不在亡命時分還想着幫助情人,大概會是另一番結局吧。

當王亞樵被殺的消息傳到周恩來的耳中時,周恩來十分惋惜地對人說:“若是我們早點把王亞樵先生接來延安,該能為後來的抗日戰争和解放事業做出多麼大的貢獻啊!”

王亞樵是那個年代一個十分特殊的個體,他身上充滿了反叛精神,在那個黑暗的年代,他憑借一己之力,對抗着所有的不公平。

與别人不同的是,王亞樵靠的不是筆也不是嘴,而是自己的拳頭和槍,他早已認識到,在這樣的時代,如果想保衛自己,隻能付諸于武力。

這是他的人生信條,而他也是這樣去做的。

而對于這位“暗殺之王”,毛主席曾如此評價:“殺敵無罪,抗日有功。小節欠檢點,大事不糊塗。誰給中國制造悲劇,他就給誰制造悲劇。這個人的事迹值得寫進曆史。”

幾句話,可謂是極其準确地概括了這位“暗殺大王”、抗日志士、民族英雄的傳奇一生。他值得我們去緬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