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琪
編輯|
宋光菊退休的日子終于到來了,泡利的發展未來将何去何從是外界關注的問題。
7月29日,保利發展釋出第四次臨時董事會決議公告,在2021年通過《公司董事長換任條例》後,根據國務院國資委關于幹部管理的有關規定,同意宋光菊因年老辭去董事長兼董事職務, 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劉平接任。
劉平出生于1968年,曆任廣東省審計署直屬分部主任、保利發展計劃部部長、總經理辦公室主任、總經理助理、董事會秘書、副總經理,2016年底起擔任保利發展總經理。
宋光菊的離開是個好兆頭。早在今年3月24日,國資委官網消息顯示,因年齡原因,徐念沙的保利集團黨委書記、黨委常委、董事長、主任任職;
保利發展表示,宋光巨為公司的改革和發展傾注了大量心血,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宋光巨的帶領下,保利發展實作了跨越式發展,确立了"一主兩翼"的發展戰略,緻力于打造"房地産生态發展平台"。
不過,在她退休之前,這家最大的國有房企的負責人仍然有一些無法實作的目标,比如帶領保利的發展回到"行業前三",多元化轉型,解決保利産權之間的"行業間競争"問題。
"回到前三名"的壓力
劉平成為總經理後,保利發展開始進行較大的人事調整,原副總經理包括劉平、陳東橙、胡鑫、王健、吳章豔、餘英,随後改為張豔華、張偉、孔俊峰、潘志華、劉文生、劉英川。
作為一家成熟的國有企業,保利發展在2012年進入1000億的門檻,排名第三。不過,經過2012年恒大、貴園、榮成等的快速發展,保利發展從未跻身前三名,除了在2015年下滑至第六位外,保利發展的銷售排名全年保持在第五位。
2016年,房地産行業進入新一輪調控周期,房企規模明顯提升優勢,如何重返前三成為新任總經理劉平的一大難題。當時剛剛上任不久的劉平在股東大會上承認,公司與前三家房企的差距确實存在,但保利要繼續保持在第一方陣地上的地位,不會讓這種差距繼續擴大。
在2017年股東大會上,宋光炬呼籲保利發展在未來兩到三年内重返行業前三。
并設定了"345戰略",實作2017年銷售額3000億元,2018年銷售額4000億元,2019年影響5000億元。
"隻要人們有夢想,他們就會成真。宋光菊曾表示,保利的總發展規模回落到前三名是公司的一個目标,實作這一目标的路徑有很多,除了正常擴張外,還通過收購、兼并、整合等方式。
然而,實際情況是,保利發展不僅沒有在原定時間架構内"重返前三",2019年實作5000億元的銷售目标也未能實作,推遲了一年,2020年突破5000億元,年度銷售合同金額為5028.48億元,同比增長8.88%, 與碧萬恒的銷售額缺口超過7000億元。
事實上,在2019年5月的股東大會上,宋光菊改變了調子,延長了"重返前三"的最後期限,稱這是未來三到五年的目标。
今年上半年,保利在去年同期基數較低的情況下,增速僅為27%左右,累計簽約金額約2851.85億元。據Cree稱,今年上半年,前100家房企的平均增長率為36.7%,保利的發展仍排在第五位。
劉平曾坦言,由于城市布局、周期性戰略等因素,保利的發展與"碧灣恒"之間确實存在差距,但寶公司繼續保持在第一方陣型中的地位,不會讓這種差距繼續擴大。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很明顯,保利的發展已經開始在土地市場獲得動力。2020年将有146個擴建項目,擴建成本為2,353億元人民币,同比增長51%,土地銷售率為46.79%,而2019年為33.7%。
今年上半年,在22個城市第一輪集中供地的背景下,保利發展的13個城市已經獲勝,土地總占有量22例,土地征用量約為472億元,在五個城市中拿地量第一, 包括上海。
據中央指數研究所資料顯示,保利在首批22個城市集中土地的股權土地中,在396億元的股權中,在各大房企中排名第三,位居後整合,萬科。
除了規模化,利潤增長疲軟也是保利發展的一大問題。根據财務業績,保利發展2020年營業總收入為人民币2,432.08億元,同比增長3.06%,同比下降約18個百分點。
今年上半年,保利的發展經曆了"營收增不增"的局面,營業收入總額同比增長22.25%至約901億元,營業利潤約188.9億元,同比增長8.70%,置業淨利潤約103億元,僅同比增長1.72%。
宋光炬的得失
宋光菊,1960年出生,今年61歲,與最後一位泡利發展董事長李濱海辭職時同齡。2010年6月,掌舵保利發展18年的李濱海因年事已高辭去保利發展董事長兼董事職務,由保利發展前總經理宋光菊接任。
保利發展原名保利發展部,1992年,曾任廣州軍區指揮參謀、科長,技術局後勤部長李濱海奉命成立保利南方集團房地産部(即廣州保利發展部)。宋光菊,國防科工委委員,廣州軍區幹部,1993年加入保利發展,是開國元勳之一。
從軍人到商人,宋光菊曾感歎,房地産是一個範圍廣泛、整合需求強的行業,從項目到傳遞的建築至少要與政府打交道近80個部門,這既需要韌性,也需要适應性,以及軍事人員在協同作戰、戰略規劃、 決策能力有其獨特的優勢,無論是從整合能力還是決策勇氣來看,軍事人才都是最适合做開發者的人。
宋光菊先後擔任保利發展辦公室主任、總經理助理、副總經理、常務副總裁等職務。2006年,保利發展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成為股份交易改革後第一家重新開機IPO市場的房地産公司,時任總經理的宋光菊自豪地表示,這是他職業生涯中最引以為傲的。
保利發展上市後,全國布局加速,并啟動"住宅與商業"兩輪驅動戰略,進入多元化布局階段。2009年,保利開設了第一家大型購物中心——佛山保利水城。
2009年,保利發展實作合同金額433.82億元,同比增長141.38%,位居三大上市房企之列,僅次于萬科、綠城。
到2010年,接任保利發展董事長的宋光菊成為了最大的國有企業的"開發商負責人",當時她釋出了一份"軍事令狀":在未來三到五年内,新的保利發展。
2012年,保利發展的合同銷售額為1017.39億元人民币,成為繼萬科之後第二家加入萬科1000億俱樂部的房地産公司,重建保利開發項目的目标如期實作。
同時,保利發展加大對多元化業務的投入,2018年更名為保利發展,形成以房地産投資開發為主體,綜合服務和房地産金融為翼的"一居二翼"業務布局。
很少公開露面的宋光菊出現在品牌更新的釋出會上,他說:"泡利的發展始終以市場為導向,戰略為主導。如果社會沖突發生變化,美好生活的需求變得更加多樣化,那麼我們肯定會考慮并管理變化。如果說"泡利發展"代表了未來的發展邏輯和方向,那麼戰略更新和品牌推廣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
然而,保利發展的多元化并不理想。資料顯示,2020年保利房地産開發營收2263.76億元,占總收入的93.08%,雙翼行業實作市場化收入154.32億元,占總收入的6.92%。
主要房地産行業仍然是保利發展的主要收入來源,除了2019年底成功上市的保利地産外,其他多元化業務在業内并沒有太大的存在感,尤其是在養老金行業,這給人們寄予厚望。
保利發展是最早進入養老行業的房企之一,也是投入最多的資源之一。2008年保利發展派進階管理層到日本開展自己的養老業務"找路",2012年開始全面布局養老産業,提出居家養老、社群養老和機構養老"三位一體"的養老模式。
Poly Development在2016年提出了在五年内在50個城市建造80-100個家庭和俱樂部的計劃;在社群家居護理領域,未來三年将在30個核心城市建設300個健康生活館,包括30家旗艦店和270家體驗店。未來,保利預計在固定資産和營運資金方面投入50億至60億元。
保利對養老行業發展推進進度低于預期,不僅面臨盈利模式不成熟的問題,近年來也很少披露最新準備情況。
現在宋光巨已經退休,保利發展的轉型壓力将落在下一任主帥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