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袁紹麾下最後的忠臣,差點射殺曹操,卻被司馬懿的兄弟坑害而死

袁紹麾下最後的忠臣,差點射殺曹操,卻被司馬懿的兄弟坑害而死

《三國機密》雖然在很多方面,力圖還原曆史,卻不并完全依照曆史的程序。例如,司馬懿的出場。在真實曆史上,司馬懿本不想卷入亂世紛争,于是拒絕了曹操的征召。到了公元208年,才在曹操的威脅之下,加入了曹魏陣營,成為了曹操的謀士之一。不過,在劇中,他的卻早早的卷入了曹操與漢室之争,以及曹操與袁紹之争,畢竟劇中那個冒牌的漢獻帝,是他的發小,也是他最認可的兄弟。

袁紹麾下最後的忠臣,差點射殺曹操,卻被司馬懿的兄弟坑害而死

為了幫助劉平,他在司馬家族全體避世的情況下,離開溫縣,來到了許都,并不斷的與楊修角逐,想要帶劉平離開這個是非之地。後來劉平自願留下,他雖然生氣,卻也甘願留下來幫忙。再後來,劉平在郭嘉的安排之下,先到官渡,後到邺城,再度遇上司馬懿。雖然這一次司馬懿并非為劉平而來,而為了救自己的心上人唐瑛,但是這與他幫劉平并不沖突。不過今天我們不談這一難得的兄弟情,單來說一說司馬懿到達邺城之後,結交的另一個“兄弟”。

袁紹麾下最後的忠臣,差點射殺曹操,卻被司馬懿的兄弟坑害而死

司馬懿剛到邺城的時候,遇到了袁紹心腹謀士審配的兒子審榮,并通過自己的智計與忽悠能力,取得了審榮的信任,進而開始與審榮稱兄道弟。隻不過他對審榮是虛情,審榮對他卻并非假意。是以,他很快便被審榮安排進了邺城衛,并從審榮身上偷得了令牌,以及邺城大牢的鑰匙。之後,審配懷疑起了司馬懿的身份,并對其進行了嚴厲的質問,司馬懿卻輕松應付過關,于是審榮更加信任司馬懿。不管是真實曆史上,還是在劇中,司馬懿都算不上一個好人,是以他心安理得的利用着審配,将其玩弄于股掌之間。

袁紹麾下最後的忠臣,差點射殺曹操,卻被司馬懿的兄弟坑害而死

一直追劇的朋友,可能都意識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這部劇主線非常的集中,無關緊要的人物,大都不會被過多提及,那麼這個審榮為什麼頻頻出現呢?原來,在真實曆史上,審榮不是審配的兒子,而是審配的侄子。在正史記載中,他雖然知名度也不高,卻搞了一個大事情——自己投降曹操,害死了自己的親叔叔,獻出了袁尚最後的根據地,促進了袁紹勢力的覆滅。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袁紹麾下最後的忠臣,差點射殺曹操,卻被司馬懿的兄弟坑害而死

原來,公元204年的時候,袁紹的長子袁譚和幼子袁尚,還沒有結束内鬥,這一年袁尚留下追随自己的審配守邺城,自己率兵去攻打袁譚。結果曹操趁機攻打邺城。最初的時候,審配的防守非常嚴密,幾乎讓曹軍無計可施,甚至差點射殺曹操。後來曹操放棄了攻城,而是挖了戰壕,斷絕了邺城與城外的聯系。使城中斷了糧草。

袁紹麾下最後的忠臣,差點射殺曹操,卻被司馬懿的兄弟坑害而死

此時,審配依舊沒有放棄,而是堅信袁尚會回援,袁熙也會發兵相助。可是他防住了外敵,卻沒有防住内奸——他的親侄子審榮,趁夜打開了城門,将曹軍放入了城中。于是審配被俘,邺城淪陷。《三國志》記載:“配兄子榮守東門,夜開門内太祖兵,與配戰城中,生禽配。”不過,審配不是審榮,他雖然不是一個真正正直無私的人,但他非常的忠義,被擒之後,他并沒有求饒,更沒有投降,反而面北而死——“配聲氣壯烈,終無撓辭,見者莫不歎息。遂斬之。”

袁紹麾下最後的忠臣,差點射殺曹操,卻被司馬懿的兄弟坑害而死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劇中那個被司馬懿玩弄于股掌之的傻小子審榮,在真實曆史上,也是一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之輩。

袁紹麾下最後的忠臣,差點射殺曹操,卻被司馬懿的兄弟坑害而死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于《三國志》《三國機密》等書,小編保證内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