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七月既望
兩天前黑神話悟空被新聞聯播報道,咱還高興着覺得電子遊戲在國内的風評也是要好起來了,一天後又有遊戲相關的事情登上央視了——隻不過這一次就不是什麼好事了。

壞了,是遊戲又在荼毒未成年人了。
衆所周知,這兩年國家推出了不少舉措來限制未成年人玩遊戲的時間,2021年推出的通知還一度被稱為#史上最嚴的遊戲防沉迷新規。
但很顯然,上有對策下有政策。
這一次,被焦點訪談報道的,主要就是這些熊孩子是怎麼逃過“防沉迷系統”的。
其實從政策剛推出的時候,就已經有不少未成年人找到合适的方法來擺脫防沉迷的束縛了。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直接用家裡長輩的身份證和照片進行識别。
于是就出現了60歲奶奶淩晨三點化身殺神在王者峽谷拿下五殺。
官方經過查證後發現遊戲期間觸發了十七次人臉識别,而且每次都成功通過。
要麼是六十歲老太真的狀态大回春佛擋殺佛神擋殺神,要麼就是她的乖孫一晚上都趴在他奶奶的床邊一看到人臉識别就湊過去掃臉。
這件事最後的結果也沒給出個什麼答複來,騰子的人自己也納悶呢,到底是怎麼做到每次識别都能順利通過的。
也許是當時人臉識别這塊真不太到位
除了這種得和家長鬥智鬥勇(當然也可能家長自己就同意這麼幹)的方法來逃避防沉迷,還有一種方法,就是租号。
盡管之前也早有條例要求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賬号租售的服務,但遊戲交易平台上還是有不少商家無視這項條例,在不查證買家資訊的情況下就租售賬号。
如果說向未成年人租售賬号隻是賣方的疏忽,那有的商家賺的就是完完全全的黑心錢了。
一些代練公司很清楚,這些熊孩子們打遊戲到底是為了啥。
是以,他們想出了一個好辦法,既能滿足熊孩子們的遊戲瘾,又能為公司節省開支——那就是直接請未成年人來做代練。
又過瘾又賺錢,還不用擔心防沉迷限制,小朋友們是玩爽了,但他們的學業也荒廢了。
更不用說那些不僅沉迷遊戲,而且還沒有消費觀念,瘋狂給遊戲氪金的熊孩子們了。
光是在b站搜尋1818黃金眼今年釋出的帶有【遊戲】的視訊,你就能看到幾乎每個月都有未成年人玩遊戲充錢的新聞。
甚至評論區都有人給所有熊孩子充錢的金額做了統計,總計金額高達四千多萬……
平均就能達到每個人六萬元
害呀,該死的遊戲,對未成年人的危害太嚴重了,就應該把它們全部關掉!
雖然官方并沒有這麼說過,但看完這些新聞的一部分家長心裡肯定會這麼想:
在出台了嚴格的未成年人防沉迷條例後依然讓孩子們鑽了空子——一定是遊戲的錯。
把支付賬号密碼交到孩子們手裡結果他們直接往遊戲裡瘋狂充錢——一定是遊戲的錯。
那怎麼辦呢?遊戲公司你們别光顧着做遊戲,能不能順便管管這些孩子們啊!
而關注咱賬号,看這篇文章的觀衆們,對于這些想法肯定是嗤之以鼻的,矛頭該指向的其實另有其人。
或者展開來說,要承擔未成年人沉迷遊戲責任的,不止有一個罪魁禍首呢?
寫這篇文章也不是完全要對誰口誅筆伐,隻是有一種無奈的感覺。
正如開頭所說,在黑神話悟空完成破圈,在國内環境對遊戲的風評進行一波“洗白”的同時,依然有人在陰暗的角落裡利用遊戲牟利,荼毒未成年人。
而很多時候,人們會忽略掉背後的某些推力,反而把最前線的“遊戲”當做靶子打。
讓我們換個角度聊聊,現代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到底需不需要電子遊戲的陪伴呢?
在防沉迷條例出台之後,孩子們換了一種消磨時間的遊戲。
煙卡、小馬卡、奧特曼卡……
時代就是這樣一個怪圈,過去的熊孩子們玩的東西并沒有滅絕,隻是被更具誘惑性和娛樂性的電子遊戲給取代了。
是以當在電子遊戲消失後,有着玩樂天性的孩子們,依然能找到讓自己“上瘾”的東西。
也許是這些集換式卡牌,也許是現在還沒對未成年作出明确限制的短視訊平台,或者有一天鬥蛐蛐會重新爆火也說不定。
推行防沉迷自然是好的,但相對的沒有足夠合适的替代品,再加上難以管控的灰色産業,以及一部分不作為的家長,到最後食髓知味的孩子們依然會想盡辦法擺脫防沉迷的管制。
未成年的孩子們不一定需要電子遊戲的陪伴,但他們一定需要身邊人的陪伴。
另一方面,遊戲圈需要容許未成年人的存在。
這是一個有點危險的觀點,但事實的确如此,眼下就有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
在今年剛剛結束的CS 2024上海Major決賽中,來自俄羅斯的17歲少年Donk帶領所在的隊伍Spirit拿下了比賽冠軍,并成為了最年輕的Major賽事MVP。
天才少年Donk從14歲開始就在進行青訓的選拔,遊戲時長達到了1.5萬個小時。
可以說,他把所有的時間都投入到了CS2中,才讓自己的操作和了解達到了一個極高的水準。
顯然,這樣的天才到了國内,還正是狠狠吃防沉迷的年紀。
可能防沉迷是在保護成年玩家呢
聊了這麼多廢話,咱小小的一個遊戲媒體也做不到什麼改變未成年人玩遊戲的現狀。
但不需要花四塊錢就能成為大人,已經或是将來要成為熊孩子家長的,我親愛的觀衆們。在這個思想開放的時代,還是能教會孩子些什麼的。
畢竟你們也不希望孩子會偷偷把你的錢全部充進遊戲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