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盤越好,銷量越差。”
這句看似毫無邏輯的話,過去成了一些品牌的魔咒。
DS、捷尼賽思、捷豹、标緻、福特等品牌的諸多車型都被這句“魔咒”拿捏。
相比“冰箱、彩電、大沙發”,底盤藏得太深。
在“賣車商場化”的潮流下,消費者往往隻為看得見的産品力買單。5-10分鐘内,就要給到他們購車的決定性理由。
不過,車圈再卷下去,當冰箱、彩電、大沙發之類都變成标配之後,下一步還能卷啥?
智己汽車聯席CEO 劉濤認為:“下一個卷的重點,一定是底盤智能化。”
底盤,下一個風口?
節前,全新智己LS6正式上市,新車售價區間23.99-30.29萬元,限時權益售價區間21.69-27.99萬元,一共推出5款配置。
從去年10月首次上市,到如今換代,剛滿一年。按照汽車圈的慣例,這屬于年度小改款。
但細心的朋友會發現,智己用了“全新”兩個字。
新,來源于首次出現在LS6車型上的“靈蜥數字底盤”和“智慧四輪轉向系統”。
把“原地轉圈”玩出圈的百萬“豪車”仰望U8,搭載的易四方技術用了4台電機。而智己通過前後兩台電機的快速反轉,結合前後輪的不同向偏轉角度,也能“轉圈”。
再看總是被抄作業的超豪保時捷,為了解決Panamera等車身太過龐大,導緻操控表現不佳的問題,推出了後輪轉向技術。低速狀态下,前後車輪反向偏轉,實作更小轉彎半徑;高速狀态下,前後車輪同向偏轉,實作更為穩定的變道體驗。
隻是,保時捷的後輪轉向選裝價格為27600元,而智己LS6全系标配。
在劉濤看來,時代的領先技術,如果隻有少部分使用者才可以體驗到,是不公平的,“也不是都市精英想要看到的結果。”
在溝通會上,劉濤甚至強調:“AI數字化底盤、後輪轉向必須是标配,因為這将是智能純電汽車連接配接智能時代的入口。”
全新智己LS6的底盤技術不止這些,老款車型沒有的空氣懸挂,在新款車型上得到補足。可調節範圍達到70mm、具備5個擋位,能根據車速自動調節車身高低。
加上CDC電控動态阻尼調節減震器,能根據車輪實時行駛狀态與路況資訊,主動調節減震軟硬,讓乘坐更舒适。
硬體堆砌誰都會,如何發揮這些硬體最大的價值,智己想到了“智能”。
劉濤曾說過,靈蜥數字底盤的出現,将過去汽車底盤硬體各自為戰的工作方式,轉化為智能化團隊協作,将智慧四輪轉向系統、電控減震器CDC、空氣彈簧、電驅動系統等一系列底盤系統控制子產品融合,并由一套算法統一調控。
舉例來說,在雨天或冰雪路面行駛時,智己VMC車身穩定系統能根據天氣資訊,及時做出響應,確定車輪沿着既定行駛路線行進。
當遇到戶外越野路況時,靈蜥數字底盤能智能調節後輪轉向角度與外側車輛的制動力,主動開啟防側翻機制,将側翻可能性降低33%。
結合全國可用的NOA,車輛會根據道路資訊,提前預判匝道、彎道,自動降低空氣懸架高度,減少側傾。
在20-30萬售價區間内,全新智己LS6的底盤表現,确實做到了“獨一份”。同時,智己也成為繼華為之後,整個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裡,真正能夠量産“數字底盤”的唯二車企。
智艙、智駕,同步更新
雖說有“智能底盤”這項絕招傍身,但在新能源汽車競争最激烈的中型SUV領域,智能化方面的表現不能落伍。
在整車設計層面,全新智己LS6的變化不大,基本沿襲了老款的風格,隻在一些關鍵細節方面進行提升。
例如,車輛外部首次搭載的獵鷹智慧燈光系統,擁有165°廣角照射範圍,除了随動補光、路口補光等功能外,還支援“鬼探頭”橫穿警示,實用性很高。
車機内部使用了高通骁龍8295P晶片,相比老款的8155,算力由8TOPS提升至60TOPS,可以為中控提供更為細膩的場景渲染,并且保證在較長時間内,硬體夠用。
不過,要說當下高端新能源汽車的PK核心,還是智駕。
從2021年品牌釋出,到2023年獲得首批L3級道路測試牌照,再到IM AD 3.0實作行業唯二Xavier/Orin高低算力雙平台的自研玩家,智己在智駕方面的腳步從未放緩。
全新智己LS6全系标配雷射雷達和英偉達OrinX晶片。除了堆硬體,在智駕系統的開發方面,智己也總結出了一套方法論。
智己汽車副CTO 項嬌透露,智己汽車的IM AD智駕方案,是L2級/L3級/L4級共平台、共模型開發。其中,純視覺方案與雷射雷達方案同步推進,前者用于增強L2級智駕性能,後者在長距離、微小物探測,雨雪等複雜天氣發揮可靠作用。用同步發展的思路,取代“非此即彼”的極端想法,能更有效地提升智駕系統的使用者體驗。
按照智己官方公布的資料:智己使用者IM AD累計使用率91.38% 、使用者裡程滲透率23.50% 、TOP10使用者人均累計裡程70859km 、TOP10使用者裡程滲透率54.21% 、單車單日最長裡程1404km 、單車單日最長時長12.6小時······
一系列資料,襯托智己劉濤曾說過的一句話:“IM AD的智駕安全水準已達到人駕的6.7倍。”
具體到産品層面,IM AD智能駕駛已經全系更新端到端大模型,感覺和規劃整合進了一個端到端大模型中,模仿人類的“長期記憶”,同時保留D.L.P人工智能模型,類似人類的“短期記憶”。這樣做能實作系統的快速學習,并保證迅速積累高品質訓練資料,節省訓練成本。
釋出會當天就能實作無圖城市NOA的“全國都好用”,就是直接證明。這也是IM AD被譽為“業内進化速度最快的智能駕駛系統之一”的核心原因。
走量,有待觀察
智己的銷量沖高之路,并非一帆風順。
2022年,智己首款車型L7上市,全年銷量5000台。
2023年,智己立下4.5萬輛的銷售目标,即便在L7、LS7和第一代LS6三款車型的幫助下,取得3.83萬輛的銷量成績,但依舊沒能完成目标。
2024年,劉濤曾表示,智己全年銷量目标在12萬-13萬輛之間。雖然,已經取得連續三個月傳遞突破6000台等優異戰績,奈何L7/LS7兩款初代産品的不給力,加之老款LS6銷量的沖高回落,完成目标的希望已經非常渺茫。
面對媒體,劉濤坦然承認,去年初代LS6上市,傳遞量迅速攀升至1萬輛,讓團隊内部在心态上有一點飄。
目前,整個智己品牌銷量的壓力全部壓在L6和LS6這兩款車型上。智己營銷團隊也會吸取初代LS6的經驗教訓,抓好每一處細節。
當然,不論是純電中級轎車,還是純電中型SUV,都是當下國内新能源汽車市場競争最為激烈的車型。
前者有小米SU7、極氪007、特斯拉Model 3的圍追,後者有樂道L60、極氪7X、智界R7以及特斯拉Model Y的堵截。強者如林,個個實力非凡,想要在銷量上實作破圈,難于登天。
不過,也有好消息。
例如,根據智己官方釋出的資訊顯示,全新智己LS6在上市12小時和48小時内,大定數量分别突破6000台和11000台。
而智己汽車CMO 李微萌也透露:自8月30日成都車展釋出後,全新智己LS6的預定量一路攀升。截至釋出會,新車預定量已經超過3萬輛,尤其是9月21日至9月26日,每天都保持20%-30%的增速,個别甚至能達到40%。
從智己的角度來看,“20萬級中大型SUV”賽道很卷,但這同時也是一件好事。“如果大家各自把自己的看家本領拿出來,互相配合,合圍Model Y,最終受益的還是廣大中國消費者。”
透露個彩蛋,智己最新的增程車型也在開發中,而且内部對其信心滿滿,引用劉濤在接受《出行百人會/AutocarMax》采訪時的回複:“今天使用者使用增程車型所面臨的痛點,就是智己明天創新的方向。”
結語
智己内部,全新LS6的熱銷似乎志在必得。
據透露,臨港工廠整裝待發,已經達到40JPH(Jobs Per Hour機關時間工作量)的生産能力,確定消除産能瓶頸。
能傳遞多少訂單,還要等待時間給出答案。
身為智己LS7車主,筆者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智己在大城市很常見,但在小城市很冷門。在南通的充電站充電時,經常被其他電車車主圍觀。
大城市雖然購買力強大,但四五六七線小城是廣闊天地。
如何提升下沉市場的知名度,并有效轉化訂單,或許可以成為當下智己品牌,除打磨産品外,另一個創造增量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