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牟林:馬克龍真的如此說了,中國怎麼辦?

聯合國安理會改革:誰将入席"世界權力中心"?

聯合國安理會改革這個話題真是老生常談了,但每次提起來還是讓人覺得熱血沸騰。想想看,一群大國在那兒争來争去,為的就是能在那張神聖的桌子上多占一個位子。最近,法國總統馬克龍又攪動了這潭死水,說要給德國、島國、印度和巴西發"入場券"。這下可好,一石激起千層浪,各方反應不一,有人拍手叫好,有人直搖頭。

牟林:馬克龍真的如此說了,中國怎麼辦?

安理會改革:老調重彈還是時代呼喚?

說起聯合國安理會,那可是國際舞台上的"最高殿堂"。五個常任理事國手握否決權,可以說是呼風喚雨、号令天下。但這個結構可是從二戰結束就定下來的,都快80年了,跟不上時代節奏了吧?

馬克龍這次跳出來提議,說要給德國、島國、印度和巴西發"入場券",讓他們也當常任理事國。還說要給非洲兩個位子,這下可把非洲兄弟們樂壞了。不過馬克龍這話說得輕巧,真要實施起來可沒那麼容易。

你想啊,現在的五大常任理事國哪個願意分享自己手中的權力?而且新加入的國家要不要給否決權?給了的話,以後安理會豈不是更難達成一緻了?不給的話,那跟非常任理事國又有什麼差別?

各方态度:一盤散沙還是暗流湧動?

M國這次倒是出人意料地支援了兩個非洲國家和太平洋島國加入安理會。但是人家明确表示,不支援擴大常任理事國的否決權。這話聽着怪怪的,好像是說:"你們進來可以,但别想跟我們平起平坐啊!"

俄羅斯倒是挺大方,支援印度和巴西"入常"。不過人家可沒說支援德國和島國,這裡面的小九九誰懂啊?

牟林:馬克龍真的如此說了,中國怎麼辦?

中國的态度一如既往地強調要提高開發中國家的代表性。這話聽着沒錯,但具體怎麼操作,還真是個難題。

入常之争:實力較量還是身份認同?

說到底,這個"入常"之争,其實就是國際實力的較量。G4集團(巴西、德國、印度和島國)這些年一直在為"入常"搖旗呐喊,他們覺得自己有實力、有影響力,理應坐上"世界權力中心"的位子。

但是,實力真的是衡量一個國家是否應該"入常"的獨特标準嗎?要知道,聯合國安理會可不是什麼"富豪俱樂部",它應該代表全世界的利益。是以,C-10集團(一些非洲國家組成的聯盟)也在積極争取非洲的代表權。

否決權之争:權力制衡還是效率至上?

馬克龍這次還提了個建議,說要限制安理會成員國在"大規模犯罪"情況下的否決權。這個提議聽着挺吸引人的,好像是在說:"大家都要為世界和平負責任"。但是,誰來定義什麼是"大規模犯罪"?這個界限怎麼劃分?

而且,否決權可是常任理事國手中的"尚方寶劍",誰願意輕易放棄?要是真的限制了否決權,那安理會還能不能發揮它應有的作用?這些問題都值得好好琢磨琢磨。

牟林:馬克龍真的如此說了,中國怎麼辦?

改革之路:理想與現實的博弈

聯合國安理會的改革,說白了就是在理想和現實之間找平衡。大家都知道現在的結構不合理,但要改變它卻難如登天。

就拿前幾年的一個例子來說吧,2015年聯合國70周年峰會上,各國上司人都表示支援安理會改革。結果呢?雷聲大雨點小,到現在也沒見有什麼實質性的進展。

說實話,我覺得安理會改革這事兒,短期内怕是難有突破。畢竟牽扯的利益太大,各方立場又相去甚遠。但是,國際形勢瞬息萬變,說不定哪天就出現轉機了呢?

安理會改革這個話題,估計還得繼續讨論下去。咱們普通老百姓雖然插不上手,但也得關注着。畢竟,這可是關乎世界格局的大事兒啊!你說是不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