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越大,為何與父親的距離越遠?心理學家給出解釋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注”按鈕,友善以後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讨論與分享,您的支援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孩子越大,為何與父親的距離越遠?心理學家給出解釋

#長文創作激勵計劃#“爸,我媽呢?”

相信很多父親都有這樣的困擾,孩子每次給家中打電話,往往跟自己還沒說兩句話,就要找妻子接電話,令人失落不已。

孩子越大,為何與父親的距離越遠?心理學家給出解釋

回想起孩子小時候,跟自己也是非常親近的,為何随着年齡的增長,孩子反而和自己的距離越來越遠。

為此心中難過的父親,不妨看看相關心理學家給出的理論。

孩子越大,為何與父親的距離越遠?心理學家給出解釋

童年時期孩子或許更喜歡爸爸

前段時間,去表哥家串門。一進門,發現嫂子正樂得清閑做手工,反倒是表哥陪小外甥玩,累的全身汗。

這畫面倒是讓我覺得很驚奇,回想起之前,小外甥簡直堪比嫂子身上的小挂件,走哪帶哪兒,一分鐘都不能離開。

沒想到現在反倒不纏着媽媽,換成“折磨”爸爸了。

表哥看到我,就像看到救星,拜托我趕緊陪孩子玩一會,讓他休息一下。

不曾想,還沒玩多久,小外甥就又去纏着爸爸,令人直呼這簡直就是甜蜜的負擔。

看到我驚訝于小外甥如此巨大的變化,嫂子也隻是微微一笑,其實其中道理很簡單。

孩子越大,為何與父親的距離越遠?心理學家給出解釋

在孩子兩三歲之前,一般都是媽媽照顧得多,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往往是跟誰在一起的時間最多,就與誰最親近。

一旦過了這個需要被時刻照顧的年紀,小孩子愛玩愛動的天性便會散發,而這個階段,孩子最親的人反而是能和自己玩到一起的人。

在這個領域,一般爸爸都會比媽媽更有優勢,畢竟“男人至死是少年”,幼稚愛玩仿佛是大多數男人的自帶基因。

而且,相對于媽媽來說,大多數爸爸都會更加有趣幽默,尤其是對于男孩子,童年很多冒險的回憶,都有爸爸的參與。

母親的愛大多是溫柔細膩的,是以在孩子童年時期,往往心中父親的形象會更加高大,同時對父親也會有一定的崇拜心理。

孩子越大,為何與父親的距離越遠?心理學家給出解釋

在這個階段,孩子對父親的依賴和喜愛大多是高于母親的。

尤其是在某些搞砸的小事上,父親的寬容度也比母親高一些,不會過于計較和苛責,也讓孩子覺得和父親在一起相處會更加輕松。

然而,這樣的情況往往會随着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發生變化。

孩子越大,為何與父親的距離越遠?心理學家給出解釋

青春期的叛逆與抗拒

青春期作為孩子性格養成的重要階段,同時也是逐漸形成自我意識的階段,不少父母都會覺得孩子性格有所改變。

心理學上認為,所有孩子在青春期都會經曆一種名為“個體化”的過程。

簡單來說,就是孩子随着年齡的增長,心智的逐漸成熟,而與父母在情感上的一種分離,試圖自我獨立的現象。

在青春期,孩子會覺得如果再過分依賴父母,是一種幼稚的表現。

孩子越大,為何與父親的距離越遠?心理學家給出解釋

這種現象比較明顯的會發生在與父親的關系上,不少孩子認為,與童年的“玩伴”保持距離,是長大的标志。

并且,随着孩子年齡的增長,出于對下一代的教育考慮,父親也會做出相應的改變。

不會再對孩子童年時期的無理取鬧“言聽計從”,也不會事事寬容,反而為了孩子的性格養成,會選擇用比較嚴厲的方式教育。

由于父親教育相處的方式改變,是以,在青春期不少孩子開始逐漸與父親“漸行漸遠”,不再如從前那般親密。

除此之外,還有孩子逐漸形成的“性别認知”。

孩子越大,為何與父親的距離越遠?心理學家給出解釋

這一點尤其對于女孩子來說,表現較為明顯。

出于對異性親密尴尬的心理,很多女孩子也會在這個階段,逐漸與父親保持一定距離。

其實,不僅是出于孩子自身,父母情感表達的差異化行為,也是導緻父親和孩子關系越來越遠的重要原因。

孩子越大,為何與父親的距離越遠?心理學家給出解釋

父母情感表達方式的差異

俗話說:“父愛如山,母愛如水。”

在大陸傳統觀念裡,父親一般是威嚴的角色,而母親則是溫柔的形象。

尤其國人骨子裡往往在情感的表達上較為内斂,比起母親來說,父親相對會更少在口頭上對子女表達愛意。

在孩子童年時期,父親還可以用陪孩子玩耍,來表達不曾宣之于口的感情。

可随着年齡增長,男人都會更加成熟穩重,對孩子的愛也不會用言語表達,大多藏在生活中的點滴。

孩子越大,為何與父親的距離越遠?心理學家給出解釋

可這樣的方式,很多子女未必會察覺,反而會更加親近經常表達愛意的母親。

尤其是孩子越來越大,在某些涉及到選擇或自由的問題上時,父親相對母親也會表現得更加強勢和不可撼動。

這樣的行為,也會讓孩子産生逆反心理,進而疏遠父親。

面對如此困擾,父親該如何做,才能與子女繼續維持親密關系呢?

孩子越大,為何與父親的距離越遠?心理學家給出解釋

如何有效保持親密關系

首先,給予孩子平等的溝通地位。

在很多孩子心中,與父親疏遠的首要原因,就是感受到來自父親的壓力。

孩子越大,為何與父親的距離越遠?心理學家給出解釋

尤其青春期的孩子,渴望被認同,被關注,被平等對待。

沒有人會喜歡被别人指令,包括父母與孩子之間。

父親在與孩子溝通時應最大限度的将自己放在相同的位置上,而非施加壓力的上位者。

少一些發号施令,多一些商量與認可,會讓孩子心中感受到無比的溫暖。

其次,耐心多一點,責備少一點。

沒有人是完美的,在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都會或多或少的闖禍。

在這種情況下,首先應保持理智,拿出耐心聽孩子的解釋,了解清楚背後原因再做判斷,而非一味的責備。

父母的了解,對于孩子來說,是成長路上的一劑良藥。

孩子越大,為何與父親的距離越遠?心理學家給出解釋

有多少父子隔閡,來源于孩子的一句:“我覺得我爸根本不了解我,也不懂我。”

多花些時間與耐心,認真的了解孩子心中所思所想,是每個父親的必修功課。

最後,學會尊重。

孩子與父母之間的相處,最忌諱“一廂情願”。

一句:“爸媽都是為你好”,成了壓垮多少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

孩子越大,為何與父親的距離越遠?心理學家給出解釋

尊重孩子的想法和選擇,不要試圖用父親的身份去強求。

多給孩子一些個人空間,每個孩子真正獨立的前提,都是得到尊重。

孩子越大,為何與父親的距離越遠?心理學家給出解釋

結語

其實孩子在青春期與父親疏遠,是一種普遍的正常現象,作為父親也不必過于糾結焦慮。

應将重點放在孩子心理發生變化之後,如何正确的與之相處。

保持充足的耐心和給予尊重,才是拉近與子女關系的必要條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