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 芙蓉營養師
“為什麼我戒零食一周,三餐正常吃,增加打網球每周3次,結果一周一點都沒有體重下降,反而體重上漲了2斤。”這是群裡一位姐妹昨晚提的問題。
有經驗的姐妹回複并分享了自己的經驗(感謝親的真誠分享):首先,要知道現在三餐正常吃得什麼,因為減肥最重要的是創造熱量赤字。其次,運動可能會讓身體儲水,包括運動也可能會長肌肉。但在控制熱量基礎上健康飲食加運動,減脂一定可以成功。因為我就是這樣做。
姐妹的分享非常棒,有一點我要補充的是,如果平時沒啥運動,僅僅開始一周的運動,還達不到長肌肉的時間和強度。更大的可能性是乳酸堆積,還有肌肉纖維破損造成的儲水,很多姐妹高強度運動後的次日出現體重輕微增加,大多是這個原因。
運動後遭遇體重增加這事一點都不稀奇。經常會有姐妹問,為啥人家靠節食少吃就能維持一個比較瘦的體重,而我每天辛苦運動,體重還增加了,并沒有多放縱自己亂吃東西啊?!真的是很克制了,怕放縱了對不起自己的汗水和辛苦。
的确,如果你大量運動,并且飲食補償性模式,想吃啥吃啥,啥都不忌口,那毫無懸念,你會體重和圍度雙雙增加,變成所謂的脂包肌,很多反向減肥的部落客為了流量就是這麼幹的,從100斤“減肥”到120斤,經曆了什麼?
如果隻是正常吃飯,不暴飲暴食,還有一定的熱量赤字,但就運動從短期看,運動的過程就是肌肉纖維重複收縮(繃緊)和放松的過程。對肌肉刺激強烈的話,肌肉細胞(纖維)會發生破損,這也是你在運動後24-48小時内發生肌肉酸痛的原因。
那怎樣的強度才算強烈?要根據每個人的情況而定,一個長期不運動的人,稍微跑步半小時,配速還不到8km/h,搞不好腿也會酸痛。而對于常年堅持鍛煉的人,輕量級的訓練,肌肉已經完全不會有感覺。
而肌肉纖維破損,會帶來身體的輕微發炎,聰明的身體會輸送營養來降低發炎和修複肌肉(蛋白質合成),這個過程會有更多的水分進入肌肉組織,而這就會增加體重。
再有,随時鍛煉時間的推移,你的肌肉細胞儲存糖原的能力越強,而每多1g糖原身體便會多儲存3g多的水,因為未來這些糖原被身體代謝時是需要水分子的。是以也會增加體重。是以每天稱體重這個事情本身就沒有意義,除了增加焦慮。
從更長遠來說,鍛煉讓肌肉含量增加,體脂減少。是以即使脂肪減少了,但增加的肌肉也可能抵消體重變化。但是這個變化可以很明顯的從腰圍看出來。是以很多長期堅持鍛煉的妹紙發現雖然體重增加了,但是腰圍卻更小了。體重變大腰圍變小的更大利好是,你的血糖控制能力特别好,你以後患糖尿病脂肪肝的機率會降低。
更重要,你即使偶爾放縱,也不會容易胖了,就一個字:穩。用現在流行的表達,叫做易瘦體質養成。
再講那些,每天不運動,依然看起來瘦瘦的女生。如果不是天賦異禀,她的飲食肯定是有控制的,如果你覺得她吃得多,可能你隻看到了她吃多的那一頓,甚至有可能人家一天就一頓或者兩頓,熱量赤字肯定有的。
再有人家雖然不運動,但是人家不是躺着或者坐着一整天不動,而是日常有活動,或者你們看不上的遛彎,幹家務,或者就是做一些稱不上運動的事情吧。我記得之前的文章講過,我經常去遊泳的場館保潔阿姨,每天都在那裡打掃衛生,這擦擦,那抹抹,沒啥強度,吃得也特别簡單,自己帶的饅頭和家常菜,微波爐加熱,她的身材可以說是秒殺遊泳池一衆同齡大媽。
忍不住說個題外話,同樣的年齡,遊泳池裡是泡着的是終身俸高的三高大肚子的阿姨,泳池外打掃衛生的是沒有終身俸或者終身俸很低,身材健康緊實,吃着粗茶淡飯的阿姨,這人生啊,怎麼選都是遺憾,但我想大家還是會選擇前者吧,如果可以選的話。
接着說正事吧,很多減肥部落客都在搞“測評一天吃某類食物(小籠包/饅頭/螺蛳粉/玉米/涼皮/西瓜/水煮菜/雞蛋等)體重有什麼變化,然後對比兩天早起的體重。”然後評論區全是結論:吃啥減肥和吃啥增肥。
真的如此嗎?且不說這樣單一食物的減肥方法能不能堅持,健康與否,就是這個短期體重波動,根本沒有意義啊。
體重主要由——骨骼、肌肉(瘦體重)、體液(水分)、脂肪(必需脂肪儲存脂肪)、食物殘渣(便便),組成。
一般來講,脂肪占全身的15-25%,在非脂肪體重中,水分所占的比例在70%左右,但是随着年齡性别、以及身體狀态的不同,每個人身體中水份占重量的比例是在不斷變化的。
而對于成年人很長時間内,器官和骨骼的重量基本是恒定的。 是以體重波動主要來源于肌肉和脂肪的重量變化。而肌肉和脂肪而短期的波動也不大,你不可能一天練成金剛芭比,也不可能一天瘦成排骨精,是以短期波動主要是水分的變化和腸道垃圾的變化。是以你糾結來糾結去,一天秤好幾次,隻是在監測自己體内的水份和bb(或者在成為bb的路上)的變化。
那麼影響體内儲存水分和bb的因素又有哪些?水是影響體重波動最主要的因素,我們人體内的水不僅以遊離的形式存在于血管、組織和細胞中,還會和其他成分結合,比如糖原在儲存的時候需要水。
短期的體重波動不過是身體水分和腸道垃圾的變化。那麼影響體内儲存水分和bb的因素又有哪些?
1、吃太鹹了會口渴,喝下的水會被身體囤積。那是聰明的身體在保護你的血管内壁和内髒,它迅速調控,維持穩定的滲透壓。是以你吃了麻辣香鍋、魚頭泡餅、薯片、蘇打餅幹、很鹹的熟食鹵味等食物,第二天不出意外體重會增加。2、碳水或者甜食吃太多,身體也會囤積更多水分。那些生酮或者低碳妹紙,恢複吃主食時體重會大幅度增
加,真的不都是因為你胖了,而是碳水化合物在體内的儲存形式是糖原,每1g糖原儲存的時候需要結合3-4g水分子。
也就是說在攝入碳水化合物後會增加3-4倍重量的水。很多人之是以一直在低碳和暴碳裡惡性循環,就是因為不能接受身體攝入碳水後體重的增加,可是身體又需要它,跟本能對抗不可能走出來啊。來來回回折騰,艱難維持的體重,不過是水份變化的遊戲
3、腸道垃圾。品質守恒定律來講,吃下去的所有食物,在沒有排洩之前,都是吃下去多少斤,體重就得增加多少斤。水的問題前面已經說明,現在要說bb的問題了,排多了,自然體重也更輕。便秘不排則會導緻體重增加。
如果前一天吃的食物裡,膳食纖維含量比較多,海帶,木耳,香菇,裙帶菜,各種綠葉菜,以及冬棗柚子或者帶籽的水果,例如猕猴桃火龍果之類等,那第二天bb會比較多。特殊情況,例如減肥油脂攝入太少,腸道缺乏潤滑,即使攝入很多高纖維的食物也可能會便秘。
反之,如果吃下去的都是攝入膳食纖維少的食物,例如饅頭面條白米飯和雞鴨魚肉,或者各種甜食零食餅幹面包蛋糕,蔬菜攝入并不足,哪怕你三碗大米飯配一大盤紅燒肉和一隻烤雞,第二天還可能便秘或者排出體積小。
當然,還有一種極端的情況,吃了不潔或者變質的食物導緻腹瀉,這樣即使吃再多,也可能第二天變輕,但這并不是什麼好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