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運動抗癌被實錘?醫生提醒:最好的抗癌運動,并不是走路、跑步

感謝你的閱讀,友情提醒:本文内容僅供參考,如有不适請線下就醫問診。

生命在于運動還是靜養?這是個經常被拿來讨論的話題。

有人認為,運動就像機器運轉,總會出現磨損,會是以消耗生命,而有人也不認同,認為隻有通過運動,才能提高抵抗力,應對突發狀況。

但目前看來,還是運動能養生占據了上風,因為很多國際知名醫學雜志刊登過不少論文,證明運動不僅能降低患病,還能抗癌。

一、運動能抗癌嗎?

通過運動,降低癌症風險,這是經過研究證明的。

《臨床惡性良性腫瘤學雜志》登載了哈佛大學一團隊,對七百多萬人研究彙總,得出的結論是,每天隻需要運動一小時,就能降低包括結腸癌、肝癌等七種癌症的患病風險。

這七種癌症的發生率随運動而出現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以肝癌發生風險下降最明顯,為21%~27%。

有類似研究的論文不止這一篇,當人們接受運動能防癌後,又不自覺設想,通過運動能否抗擊癌症?經過研究人員的不懈努力,他們才真正找到關鍵點。

紐約大學格羅斯曼醫學院一教授帶領團隊,在患有胰腺癌的小鼠模型上取得了驚人突破,他們發現,通過有氧運動小鼠免疫系統的某種T細胞被激活,發揮抑制抑制胰腺惡性良性腫瘤細胞生長的作用,使惡性良性腫瘤細胞縮小。通過有氧運動,與使用NIZ985(IL-15通路激動劑)産生類似的效果,都能增強患癌小鼠的免疫力。這項發現,或許為胰腺癌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治療思路。

随後Dafna Bar-Sagi教授又上司團隊,進行臨床實驗,在患胰腺癌的患者身上進行了初步的證明,評估運動對胰腺癌免疫系統的改變。生命在于運動,這句話被證明,不隻是一句正能量的話。

關于運動抗癌的研究不止這一方面,《體育運動醫學與科學》上一篇文章證明,經常運動,不僅能使機體維持健康狀态,運動過後的肌細胞,還能産生一種細胞因子,抑制前列腺癌的生長。雖然目前沒有直接關系證明,這種細胞因子是如何抑制癌細胞生長的,但從經常運動的人體内提取到的血清,的确有此效果。

能抑制惡性良性腫瘤,對抗癌症的運動,一般是指中、強度運動。《國際研究雜志》上一篇文章指出,經常堅持中等強度的運動,身體會自動産生多種對抗癌細胞的因子,修複受損的基因,抑制癌細胞,撥亂反正,使體内環境恢複正常。

《癌症研究》期刊上一篇研究證明,高強度運動,能大大降低癌症轉移的風險。有惡性良性腫瘤醫院醫師表示,人體經過強運動後,全身肌肉被調動,消耗更多的熱量,一方面,癌細胞的耐熱性差,被熱灼殺,另一方面,能量被正常消耗,癌細胞失去營養,存活幾率下降。經常運動的人,氣體交換頻繁,各種對機體不利的有害因子更容易被排出,減少原癌基因突變的可能。

既然運動能降低患癌風險,抑制癌細胞擴散,那每天随意動幾下運動一番,還是有專門的,針對性運動能抑制癌症呢?研究發現,不同運動,能抑制癌症的成本效益不同,隻有那些成本效益高的運動,才能對抗癌症。

二、醫生提醒:這幾種運動,是最好的抗癌運動!

《柳葉刀》上曾推薦三項更健康的運動,其他研究也證明有些運動在抗癌防癌方面有先天優勢,下面醫生就來介紹以下這幾種利大于弊的運動分别是什麼。

1.遊泳

遊泳被認定為最有效的防癌運動之一,因為這項在水中的運動,可以增強心肺腦功能,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消耗大量體力,有助于減肥,對脊柱壓力小,對身體傷害低。遊泳過程中會産生大量多巴胺,緩解焦慮情緒,抑制惡性良性腫瘤細胞生長。

但是要注意一點,通過遊泳達到抗癌效果,是有強度要求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湯钊猷教授曾做過實驗,将患肝癌老鼠分三組(不會遊泳、适度遊泳、過度遊泳),并讓老鼠下水遊泳,結果發現,不會遊泳的老鼠存活時間,普遍比适度遊泳的存活時間短,而過度遊泳的老鼠存活天數最少。是以,要通過遊泳防癌抑癌,強度應适中,别悶頭苦遊,可能起到相反的效果。

2.揮拍球類運動

兵乓球、網球需要球拍配合的運動,需要全身多多個肌肉協調才能發揮好,在這個過程中,血液循環代謝加速,有害廢物排出速度加快,鍛煉身體的反應力和協調性,大腦高度集中活躍,延緩衰老,有資料顯示,經常進行這類揮拍類球類運動,能降低47%的全因死亡率。

但揮拍類運動有潛在風險,運動強度、姿勢、時間等不當,會造成肘關節、膝關節等部位的損傷,對于反應略慢中老年人,運動時一定要注意别太較真,以保護自己身體為首要任務。

3.室内有氧運動

對于條件不允許,不喜歡外出的人群,也可以在室内進行有氧運動,同樣能達到鍛煉心肺功能,活躍大腦,提高免疫力,抗癌防癌的效果。喜靜的人可以進行瑜伽、舒緩舞蹈、有氧操,如今是網際網路時代,哪怕這幾項運動都不會,打開短視訊平台,教人鍛煉的此類視訊比比皆是,晚飯後,進行幾十分鐘的運動,娛樂與放松合二為一。

不要小瞧了這些不起眼的運動,長期堅持達到運動強度,可以使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36%,全因死亡率降低27%。

4.短時間高強度間歇性運動

這種運動不需要每天抽出額外時間去進行某項運動,而是利用零碎時間,将短暫的中強度運動融入生活,比如用快速爬樓梯代替坐電梯上樓。

這種運動的優勢在于,不會額外多花一分鐘去安排運動,根據自己的節奏、興緻,随時随地都能進行。

不要小瞧了這種運動,《美國醫學會雜志-惡性良性腫瘤學》一研究證明,每天進行三四分鐘VILPA就能有效降低癌症風險;《Nature Medicine》也表明,零食運動法不僅能降低癌症死亡風險,也能降低全因死亡率。

是以,别再為沒事了運動找借口了,每天的家務勞動、辦公室伸懶腰、站起來走走、上班路上快走跑幾步都是不錯的運動項目。

當然,無論選哪種運動,都要量力而行,别一味逞強,堅持可持續發展才是長久之計。另外,任何一項運動都存在風險,最好要提前進行規劃。

三、怎樣運動,不傷身又有效?

要通過運動強健體魄,降低癌症風險,減緩癌症程序,在運動時,要有技巧和側重點的,并非埋頭苦練,不看實際效果,那應該怎麼做呢?

對于普通健康群體,如果此前從未進行過運動,要循序漸進,以低強度運動開始,身體逐漸适應後,慢慢增加運動量,不要過分追求強度和效果,能保證第二天起床後,正常工作學習,不會感到疲倦無力。不要過度鍛煉,否則适得其反,引起不必要的傷害。

運動鍛煉最忌諱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世衛組織建議,成年人每周進行2.5~5小時中強度鍛煉,12周以上,才能達到提升免疫力的效果,進而是以降低各種疾病的發病率。

不同體質,不同年齡段,對運動強度的定義不一,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運動醫學科主任曾介紹,運動強度要根據自身年齡、心髒跳動、呼吸頻率、抗阻運動能力等綜合考慮,别盲目跟風。

對于日常工作忙,沒有時間鍛煉的上班族,也無需擔心,可以在周末抽整的時間去“惡補”鍛煉。有研究證明,規律運動和周末運動,隻要在運動時長上達标,産生的效果相差不大。

當然上班族在周末,抽幾個小時去健身房揮汗如雨,備受折磨,這樣就失去了運動鍛煉的快樂。上班族可以換一些運動方式,與同好爬山、騎行、徒步等更具有趣味性的運動也是一樣的。

運動結合人體生物鐘節律變化,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英國營養學雜志》上一項研究表明,早飯前進行運動,熱量燃燒更快,更容易瘦身。是以早晨起來後,喝一杯水,稍微活動一下,有利于提高一天的活力,運動瘦身效果更明顯。下午進行強化運動,能較快改善肌肉的承受能力,改善晚間睡眠。傍晚是體能的巅峰時期,肌肉最為靈活,優先考慮進行力量訓練。

運動之前一定要進行熱身運動,拉伸肌肉提前活動熱身,防止直接運動後關節、筋脈受傷;運動前适當補充能量,不要空腹,在運動前半小時到一小時内,補充适量食物(不能吃太飽),為接下來的運動提供足夠能源。

運動期間時刻注意保持水分攝入,有時候長時間運動,電解質也會缺失,必要時補充足夠電解質;運動過後給機體足夠的時間進行休息恢複,别連續進行劇烈運動。

中老年人,特别是患有高血壓、心髒病等基礎性疾病的人群,進行運動鍛煉前,要自查身體狀況,不要為了運動而運動,在運動中感覺任何不适,應即可停止,不适症狀,在休息後得不到緩解,要馬上就醫。

總結:運動對健康的好處毋庸置疑,中強度的運動對身心健康都有益。要立即對抗癌症,可以通過遊泳、揮拍類運動、零食運動等,是以,别坐着或躺着不動,選擇更站起來運動一下,也許将來你會感激現在的自己。

參考文獻

1.《每天隻需10分鐘!這項簡單運動讓你遠離癌症、心血管疾病》科普中國2023.5.28

2.《運動抗癌“實錘”!專家:最好的抗癌運動,不是走路跑步,而是“它”》CQTV安全與法2024.8.30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