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投之王沈南鵬離職美團董事,曾買下中國半個網際網路,現持新加坡綠卡
騰訊新聞棱鏡
2024-06-20 11:20釋出于北京騰訊新聞《棱鏡》欄目官方賬号

杉中國創始及執行合夥人沈南鵬(Neil Shen)出生于浙江,在上海長大,“通常居住在香港”,疫情前已申請并取得新加坡永久居留權。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作者 | 溫世君
編輯 | 王偉凱
出品 | 棱鏡·騰訊小滿工作室
6月14日美團(美團-W,3609.HK)股東大會之後,沈南鵬“因其他工作安排”正式退出了美團董事會,卸任了2015年10月美團、大衆點評合并後就已出任的非執行董事。
根據美團公布的最新董事會名單,除了四名與公司沒有直接的聯系的獨立非執行董事外,董事會僅餘兩位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CEO王興,以及2007年飯否網時期就和王興一起創業的“老朋友”、也是美團實權派的穆榮均。
紅杉中國以及核心人物沈南鵬是大衆點評和美團的早期投資者,曾“大力支援”兩者的合并。2018年9月,美團(時名“美團點評”)在港股上市時,紅杉中國和紅杉全球基金等紅杉系股東合并持有美團10.437%的股權(4.7%的投票權)。就持股比例而言,無限接近王興的10.438%。
美團的上市,是中國股權投資盛極的标志性事件。王興作為連續創業者,最終财富自由,曆次融資輪次進入的衆多投資者,也賺得缽滿。
随着沈南鵬辭去擔任了近九年美團董事,曆史的齒輪再次轉動。
有些退得太徹底了
一位紅杉中國的前員工對《棱鏡》作者說,“進得早,漲得多”,美團不僅是紅杉中國在2010年代O2O(線上到線下)賽道、也是過去十年投資的最成功案例。
某原頭部股權投資機構從業者向《棱鏡》作者說,在中國股權投資高歌猛進的那些年,“即便是頭部機構,不少也難跳出‘投資勇氣基本靠合投,投後管理基本靠放羊’的怪圈” 。
在這個意義上,紅杉中國這種介入重點投資項目董事會,參與被投公司的決策,幫助被投項目擷取資源,甚至由沈南鵬這樣的核心人物親自下場的方式,其實也是紅杉中國一直标榜的“增值服務”。
紅杉資本幾乎投遍了所有的創業賽道,生在1960年代末的沈南鵬,無疑也牢牢抓住了時代的紅利。從蔚來到小鵬,從阿裡巴巴到拼多多,從位元組跳動到快手,從貨拉拉到貝殼找房,從SHEIN到Boss直聘,從比亞迪到瓜子二手車,自2005年成立以來,紅杉中國投資企業超過1500家。
前述某從業者向《棱鏡》作者分析,沈南鵬進入到董事會的被投項目,需要有兩個前提,一是紅杉中國在其中的話語權要足夠,二是要能被沈南鵬看得上。
美團非執行董事的身份,幾乎是沈南鵬保留到最後的頭銜。卸任這個職位之前,這位曾被外界稱為“買下中國半個網際網路”的中國“風投之王”,在上市公司董事會層面已經進行了一輪大撤退:
2024年4月,卸任首旅酒店 (600258.SH )董事;2023年12月,卸任九号公司(689009.SH)非執行董事;2023年8月,卸任諾亞控股(NOAH.N; 6686.HK)非執行董事;2022年11月,卸任拼多多(PDD.O)獨立非執行董事;2020年5月,卸任三六零(601360.SH)非執行董事……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2024年初的報道,沈南鵬出于“個人原因”,在疫情前就已經獲得了新加坡的永久居留權(permanent residency),并随後在新加坡設立了紅杉中國辦事處。報道援引消息人士說法稱,“首次申請是在十多年前提出的”。
另一個背景是,2023年6月,紅杉中國從美國紅杉獨立出來,并啟用漢語拼音“HongShan”作為英文名,取代之前的“Sequoia China”。
一位知情人士向《棱鏡》分享,與很多外資基金的運作模式不同,沈南鵬早就從美國紅杉那裡拿到了獨立決策權,投資決策本來也無需請示美國總部準許。而且在中國境外的投資,紅杉中國也一直在做。
随着這次卸任美團的非執行董事,沈南鵬在上市公司層面僅餘一個職位——攜程集團(TCOM.O;9961.HK)的獨立非執行董事。畢竟這是他從外資金融機構辭職創業的起點,也是紅杉中國資本故事的前傳。
2004年12月16日,37歲的沈南鵬擔任攜程網的執行董事、首席财務官。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當然站在投資的角度,最近幾年,紅杉中國對美團的減持退出獲利也一直在進行之中。截至美團2024年4月公布的最新年報,HongShan Funds (即之前的紅杉中國系列基金)及其受控實體持有的股權已經降到了1.68%。
這相當于整個紅杉系在美團上市之後,累計至少出售了8.757%的股權,套現規模在數百億港元的量級。
退出主要集中在疫情之後的這幾年,2019年末,紅杉中國和紅杉全球系列基金還合并持有美團9.24%的股權。
對于投資機構,在企業成長期投資入股,在企業成熟期退出獲利,是基本的商業模式。畢竟再往前幾年,沈南鵬的名字,還曾出現在拍拍貸(現更名信也科技)、陌陌(現更名摯文集團)、麥考林(已退市)、匹克體育(已退市)、英雄互娛(已退市)、飛鶴國際(已退市)的董事會名單之中。
但有退有進,辭舊之後再納新,才是上升攀登的步态。對于當下的沈南鵬而言,似乎有些退得太徹底了。
值得一提的是,就是在美團上市的2018年初,沈南鵬以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夥人的身份,當選了科技界别的全國政協委員。在這一年的兩會上,他帶來了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過程中對創新創業企業孵化、扶持方式的有關提案。
這項提案非常比對他的身份——中國香港籍,VC/PE股權投資領域唯一的全國政協委員。在新華社的報道中,沈南鵬委員談到:“創業者要在行業快速變化中保持定力,有追求‘百年老店’的想法。”
早先一步從華興資本淡出
作為“創業者背後的創業者”,百年老店應該也是沈南鵬對紅杉中國的期待。但百年老店一定是穿越周期、閃身通過重重險灘的。
有時候,恰逢其時的閃身騰挪需要的不僅僅的運氣,正如紅杉資本和沈南鵬從華興資本背後漸漸隐去故事。
華興資本成立于2005年,以FA(财務顧問)業務起家,逐漸發展成為涵蓋私募、投行等業務的私營金融集團。FA業務的商業模式,是對接投資方和被投企業的中介,幫資金找項目,幫創業者找資金。作為投資人的紅杉中國,與作為FA的華興資本,是利益緊密的業務上下遊夥伴。
2015年8月,2016年7月,紅杉中國分别通過Bamboo Green(及其财務前身Bamboo Prime)參與了華興資本的第二、第三輪股權融資。Bamboo Green由紅杉中國成長基金一期全資設立,經多層穿透,最終控制權歸屬沈南鵬為唯一股東的SNP China。
2018年9月,華興資本(華興資本控股,1911.HK)在港交所上市,沈南鵬親赴敲鑼上市現場緻賀。招股書顯示,Bamboo Green持有上市後華興資本6.3%的股權,沈南鵬也出現在華興資本的董事會名單中,出任非執行董事。
IT桔子2022年一項統計顯示,2014年到2021年,華興資本作為資金中介“撬動”的727家投資機構中,排在第一位的最大合作資方就是紅杉中國。
在華興資本香港上市儀式上,也出現了時任工銀國際董事長的叢林。2020年,叢林離開工銀國際,加入華興資本。
華興證券原名華菁證券, 2016年4月,由華興資本通過香港萬誠證券持股49%設立、實控,成為一家市場稀缺的民營境内全牌照券商。
2022年9月,證監會上海監管局釋出《關于對華興證券有限公司采取出具責令改正措施的決定》《關于對叢林采取監管談話措施的決定》。就在同一個月,叢林被紀委監察機構帶走留置,案由涉及其在工商銀行工作期間問題。
2023年2月,華興資本靈魂人物包凡失聯,後被證明是“配合中國有關機關的調查”。一年之後的2024年2月,華興資本正式公告,包凡“由于健康原因及希望将更多時間用于處理家庭事務的考慮”辭去包括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CEO等職務。
《棱鏡》作者從相關人士處獲悉,沈南鵬和包凡彼此非常熟悉。事實上,二者背景也非常相仿,包凡出生于上海、小沈南鵬三歲。沈南鵬則是7歲開始,在上海從國小讀到大學。他們分别就讀了上海兩所最好的大學,包凡就讀于複旦大學,沈南鵬則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在中國的金融界掀起波瀾之前,兩人也同樣有着海外留學和外資金融機構經曆。
就在包凡失聯後不久的2023年4月3日,華興資本在港交所上市的股票開始停牌。2023年7月,紅杉中國合夥人劉星也辭任了華興資本非執行董事。
劉星是在2020年6月沈南鵬離任華興資本非執行董事後,加入華興資本董事會的。按照英國《金融時報》的報道,這個時間點,沈南鵬已經獲得新加坡的永久居留權。
在2021年4月公布的華興資本2020年财報中,代表紅杉中國和沈南鵬的Bamboo Green依然是5%以上的股東,持股6.49%。但到了2021年9月公布的華興資本2021年半年報中,Bamboo Green已不在華興資本需公開的股東名單之中。
劉星并沒有自己的“接任者”。在劉星離任後很長時間,這一原屬于紅杉中國的非執行董事職位長期空懸。
直到2024年2月,随着包凡辭任公告一同,華興資本董事會才任命了“90後”孫千紅出任非執行董事。孫千紅2014年大學畢業,2015年加入華興資本,出任非執行董事之前,為華興資本CEO辦公室副總裁,“協助首席執行官進行集團戰略投資及發展”。
包括叢林在内,至今已有四任工銀國際董事長被查。截至目前,尚無消息顯示對包凡的調查告一段落。
《易傳》有言: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而況乎人乎。
(周子豪對本文亦有貢獻)
檢視原圖 105K
-
風投之王沈南鵬離職美團董事,曾買下中國半個網際網路,現持新加坡綠卡 -
風投之王沈南鵬離職美團董事,曾買下中國半個網際網路,現持新加坡綠卡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