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玩“煙卡”摔斷手指,父母怒斥:是誰發明的這個害人遊戲?

作者:彩虹橋

鄉親們,咱今天唠唠最近挺火的“煙卡”事兒。話說福建有對父母,最近因為孩子沉迷“煙卡”遊戲,搞得家裡雞飛狗跳。前幾天,他們在網上發了個視訊,說自己孩子玩“煙卡”玩得瘋了,不但把手指摔斷了兩根,還為了找煙盒竟然自己買煙抽。瞧這情況,真是讓人揪心又憤怒啊。

孩子玩“煙卡”摔斷手指,父母怒斥:是誰發明的這個害人遊戲?

這事一出,可不得了,大夥兒議論紛紛。有人說這遊戲害人不淺,也有人質疑,這遊戲咋就能這麼火,難道家長平時就沒點兒管教的意識?先别急着拍磚,咱們得承認,孩子天性好玩,可這“煙卡”遊戲未免有點過了。

“煙卡”是什麼呢?簡單來說,就是用煙盒制作的一種玩具,孩子們把玩這種“煙卡”,像玩牌一樣,看看誰能把煙盒彈得最遠。這看似簡單的遊戲,卻蘊藏着不少危險。孩子們為了赢,不惜動用各種力氣,結果往往是手指受傷,甚至更嚴重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孩子玩“煙卡”摔斷手指,父母怒斥:是誰發明的這個害人遊戲?

福建那對父母的視訊裡,母親情緒激動,直言不諱地說:“誰發明的這個遊戲,居心何在?我家孩子為了找煙盒,居然自己去買煙抽,這不是害人麼!”這話一出,引起了無數家長的共鳴。大家夥兒都在琢磨,這遊戲到底咋就這麼火,家長們平時的監督和引導又該如何改進?

我們得承認,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是與生俱來的,他們總是喜歡嘗試新鮮事物。然而,遊戲的設計者們是否考慮到了安全問題,是否意識到了他們的作品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煙卡”遊戲的火爆,正是因為它簡單易學,而且不需要花費太多的成本。可是,這樣的遊戲真的适合孩子們玩嗎?

要知道,遊戲本應是孩子們放松娛樂、鍛煉智力和體力的途徑。但當遊戲變成了一種危險的活動,家長們就不得不警惕了。福建這對父母的遭遇,提醒了我們,作為家長,不能隻是把孩子的玩耍時間視作“自我放松”的時間,而應當積極參與到孩子的生活中,了解他們的興趣和愛好,幫助他們選擇健康、安全的娛樂方式。

孩子玩“煙卡”摔斷手指,父母怒斥:是誰發明的這個害人遊戲?

另一方面,社會各界也應該引起重視。遊戲開發者應該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在設計遊戲時考慮到孩子們的身心健康,不應隻追求經濟利益。有關部門也應加強對兒童遊戲市場的監管,防止不适宜的遊戲流入市場,危害孩子的健康。

福建這對父母的視訊,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有人提出,為什麼不能讓學校和社群更多地參與到孩子們的課外活動中,提供更多健康有益的遊戲和活動?這樣,孩子們就不會因為無聊而去尋找那些危險的遊戲。

其實,古人雲:“玩物喪志。”這話放到現在來看,依然有其道理。我們在強調孩子們需要娛樂的同時,更應注重娛樂的品質和内容。孩子們的成長,需要家長、學校和社會的共同努力。讓孩子們在安全、健康的環境中快樂成長,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

這次福建父母的怒斥,确實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孩子們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但我們必須為他們的安全保駕護航。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的家長和社會力量一起,共同營造一個健康、安全的成長環境,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陽光下快樂地奔跑,而不是在危險的遊戲中受傷害。

孩子玩“煙卡”摔斷手指,父母怒斥:是誰發明的這個害人遊戲?

可是,話說回來,這究竟是誰的責任?難道就隻是遊戲設計者的問題嗎?家長們有沒有反思自己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角色?學校和教育部門是否盡到了應有的責任?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深思。

要知道,孩子們玩“煙卡”,不僅僅是因為遊戲本身的吸引力,更是因為他們缺乏更有意義的娛樂選擇。如果學校和社群能夠提供更多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孩子們自然會有更健康的選擇。可現實是,許多學校的課外活動匮乏,社群的資源也有限,這些都給了類似“煙卡”這樣的危險遊戲可乘之機。

更讓人憤怒的是,這些遊戲背後隐藏的利益鍊條。據說,“煙卡”遊戲在一些地方已經形成了産業鍊,甚至有不法商販專門生産和銷售這種玩具。這種情況,如果不及時遏制,不但會危害孩子們的身心健康,還會對社會風氣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