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孩子玩“烟卡”摔断手指,父母怒斥:是谁发明的这个害人游戏?

作者:彩虹桥

乡亲们,咱今天唠唠最近挺火的“烟卡”事儿。话说福建有对父母,最近因为孩子沉迷“烟卡”游戏,搞得家里鸡飞狗跳。前几天,他们在网上发了个视频,说自己孩子玩“烟卡”玩得疯了,不但把手指摔断了两根,还为了找烟盒竟然自己买烟抽。瞧这情况,真是让人揪心又愤怒啊。

孩子玩“烟卡”摔断手指,父母怒斥:是谁发明的这个害人游戏?

这事一出,可不得了,大伙儿议论纷纷。有人说这游戏害人不浅,也有人质疑,这游戏咋就能这么火,难道家长平时就没点儿管教的意识?先别急着拍砖,咱们得承认,孩子天性好玩,可这“烟卡”游戏未免有点过了。

“烟卡”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用烟盒制作的一种玩具,孩子们把玩这种“烟卡”,像玩牌一样,看看谁能把烟盒弹得最远。这看似简单的游戏,却蕴藏着不少危险。孩子们为了赢,不惜动用各种力气,结果往往是手指受伤,甚至更严重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孩子玩“烟卡”摔断手指,父母怒斥:是谁发明的这个害人游戏?

福建那对父母的视频里,母亲情绪激动,直言不讳地说:“谁发明的这个游戏,居心何在?我家孩子为了找烟盒,居然自己去买烟抽,这不是害人么!”这话一出,引起了无数家长的共鸣。大家伙儿都在琢磨,这游戏到底咋就这么火,家长们平时的监督和引导又该如何改进?

我们得承认,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是与生俱来的,他们总是喜欢尝试新鲜事物。然而,游戏的设计者们是否考虑到了安全问题,是否意识到了他们的作品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烟卡”游戏的火爆,正是因为它简单易学,而且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成本。可是,这样的游戏真的适合孩子们玩吗?

要知道,游戏本应是孩子们放松娱乐、锻炼智力和体力的途径。但当游戏变成了一种危险的活动,家长们就不得不警惕了。福建这对父母的遭遇,提醒了我们,作为家长,不能只是把孩子的玩耍时间视作“自我放松”的时间,而应当积极参与到孩子的生活中,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帮助他们选择健康、安全的娱乐方式。

孩子玩“烟卡”摔断手指,父母怒斥:是谁发明的这个害人游戏?

另一方面,社会各界也应该引起重视。游戏开发者应该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在设计游戏时考虑到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不应只追求经济利益。有关部门也应加强对儿童游戏市场的监管,防止不适宜的游戏流入市场,危害孩子的健康。

福建这对父母的视频,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有人提出,为什么不能让学校和社区更多地参与到孩子们的课外活动中,提供更多健康有益的游戏和活动?这样,孩子们就不会因为无聊而去寻找那些危险的游戏。

其实,古人云:“玩物丧志。”这话放到现在来看,依然有其道理。我们在强调孩子们需要娱乐的同时,更应注重娱乐的质量和内容。孩子们的成长,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让孩子们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中快乐成长,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这次福建父母的怒斥,确实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孩子们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但我们必须为他们的安全保驾护航。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家长和社会力量一起,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快乐地奔跑,而不是在危险的游戏中受伤害。

孩子玩“烟卡”摔断手指,父母怒斥:是谁发明的这个害人游戏?

可是,话说回来,这究竟是谁的责任?难道就只是游戏设计者的问题吗?家长们有没有反思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角色?学校和教育部门是否尽到了应有的责任?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深思。

要知道,孩子们玩“烟卡”,不仅仅是因为游戏本身的吸引力,更是因为他们缺乏更有意义的娱乐选择。如果学校和社区能够提供更多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孩子们自然会有更健康的选择。可现实是,许多学校的课外活动匮乏,社区的资源也有限,这些都给了类似“烟卡”这样的危险游戏可乘之机。

更让人愤怒的是,这些游戏背后隐藏的利益链条。据说,“烟卡”游戏在一些地方已经形成了产业链,甚至有不法商贩专门生产和销售这种玩具。这种情况,如果不及时遏制,不但会危害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还会对社会风气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