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民日報》宣傳關角隧道大塌方搶險原創/ 報刊文選 梅梓祥推薦

作者:鐵道兵文化
《人民日報》宣傳關角隧道大塌方搶險原創/ 報刊文選 梅梓祥推薦
《人民日報》宣傳關角隧道大塌方搶險原創/ 報刊文選 梅梓祥推薦
《人民日報》宣傳關角隧道大塌方搶險原創/ 報刊文選 梅梓祥推薦

梅梓祥導讀:

鐵路隧道施工是艱苦、危險的活兒。鐵道兵35年曆史,承建鐵路隧道1653座,912005.9延米,約占同期建立鐵路隧道百分之五十左右。這其中,有當時全國最長的京原鐵路驿馬嶺隧道、海拔最高的關角隧道;而最艱難、犧牲最多的隧道,因沒有标準界定會更多。

青藏鐵路第一期工程關角隧道因大塌方,127官兵被堵在隧道深處,經過緊急搶險,全體人員獲救,成為當時的重要新聞,近50年來也一直被鐵道兵和媒體追憶。我收藏了1975年7月17日刊載關角隧道搶險的《解放軍報》。

這張報紙的通訊《一曲共産主義精神的贊歌》近4000字,由一版轉二版,介紹關角隧道大塌方發生的原因,隧道塌方體内與隧道口裡應外合日夜開挖出口,最後由外向裡打入鋼管通風,127名指戰員成功脫險。

關角隧道介紹:

全長4009米的關角隧道海拔3680米,1958年8月由西甯鐵路局修建,後因國家計劃調整,1961年停工封閉。10多年積水浸泡和自然風化,洞内塌方淤積,地質尤其複雜。1974年上半年,鐵道兵10師47 團施工,清理工作花了1年半時間,處理大小塌方130多次。1975年4月5日上午,隧道出口突然塌方近2000立方米,127名指戰員封堵于洞内。面對生死考驗,指戰員想方設法脫離險境。洞外各級指揮員現場指揮搶險,組織營救。經過14個小時奮戰,6日淩晨全體人員全部脫險。

《人民日報》宣傳關角隧道大塌方搶險原創/ 報刊文選 梅梓祥推薦

一曲共産主義精神的凱歌

——記鐵道兵某部指戰員戰勝大塌方的英雄事迹

不久以前,人民解放軍鐵道兵某部一營,接受了在三千七百米的高原上打通一座大隧道的任務。山腹中機器轟鳴,人來車往,一派熱氣騰騰的戰鬥景象。

可是,一九七五年四月一件意外的事情發生了!

這天上午十時半,一連副排長李再益同三個戰士推着裝滿石碴的車出洞,來到離洞口約一百六十米處,掉下一塊混凝土塊。這事引起了他的高度注意。這是一座停工多年的未成隧道,現在掉混凝土塊,不就是塌方的征兆嗎?他擡頭一看,發現洞頂裂紋增大,急忙招呼戰士們推車快走,并立即将這異常情況報告副連長彭德富。彭德富趕來,見混凝土不斷墜落,水管風管也在搖晃,一場大塌方就要發生。這時,他和李再益隻要向前跑出幾步,就可以脫離危險。可是,洞内還有一百多名正在施工的戰友,如果跟着往外撤,一齊擠到這裡,就會發生重大傷亡事故!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刻,隻聽他倆大聲喊道:"撤,快往裡撤!"

在險區勞動的十多名戰士剛剛撤離,轟隆一聲巨響,一千五百多方土石傾塌了下來,把一百二十七名指戰員 堵在隧道内。

《人民日報》宣傳關角隧道大塌方搶險原創/ 報刊文選 梅梓祥推薦

(一)

一百多名指戰員遇險的消息,迅速傳向四方。從上司到群衆,從軍隊到地方,千萬個人一個共同的心願:快,快趕到現場! 快把遇險的指戰員搶救出來!

部隊各級上司幹部火速趕到現場,冒着繼續落石的危險沖進隧道,進行觀察,并立即成立了現場搶險指揮所。

消息傳到了鄰近的駐軍某部。指戰員們發出了同一個聲音:“兄弟部隊的困難,就是我們的困難!兄弟部隊的險情,就是我們的險情!”幹部戰士跑步搬運裝車,一車車搶險急需的物資,飛快送到了現場。

消息傳到了另一個友鄰部隊,部隊上司同志親自打來電話:“你們需要什麼,我們就支援什麼!”

某軍醫大學醫療隊正準備去牧區巡回醫療,聞訊後也馬上趕到隧道口,随時準備沖進洞去進行搶救。

地方黨組織和廣大群衆對遇險的子弟兵更是關懷備至。省委派出負責同志日夜兼程向工地趕來,有關部門從三百多公裡外送來了氧氣。正在附近檢查工作的州委負責同志、當地縣委各部門負責人、醫院的醫生和許多勞工、牧民、學校師生,也飛速趕到現場。

公路上車輪飛馳,山路上腳步奔騰。每個人的心裡都牽挂着一百二十七名階級兄弟的生命安全。

《人民日報》宣傳關角隧道大塌方搶險原創/ 報刊文選 梅梓祥推薦

(二)

塌方,把隧道内外完全隔絕。洞内氣浪撲人,煙塵彌漫,一片漆黑。本來高原的空氣中含氧量就低,加上洞内空間狹小,呼吸更加困難,每晝夜流量一千二百多噸的地下水,塌方後排不出去,水位不斷上升,随時可能發生新的塌方……這一切,嚴重威脅着一百二十七名指戰員的生命。

在這生與死的考驗面前,跟班作業的八名黨員幹部自覺地聚集到一塊。他們想的不是個人安危,而是想到怎樣加強黨的上司,充分發揮幹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于是,一次緊急支委擴大會召開了。會議作出兩項決定,一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二是派人找尋橫通道,從那裡突圍出去。

二連副指導員吳楊然,在漆黑中踩着高低不平的石碴,一個排挨一個排地給大家講目前的情況,他代表黨支部号召全體共産黨員、共青團員和革命戰士,要發揚戰争時期那麼一種革命幹勁和拚命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加強團結,堅持戰鬥到最後勝利!

黨支部的号召極大地激發了大家的革命熱情。同志們說:“塌方把我們堵在洞内,堵不住我們戰勝困難的雄心壯志!”共産黨員謝玉林和共青團員陸喜安,帶頭唱起了《沙家浜》中的一段:“要學那泰山頂上一青松……”漆黑的隧道裡頓時活躍起來,一百二十多名指戰員形成了一個堅強的戰鬥集體。他們雖然面臨着死亡的威脅,但是每個人都充滿了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整個洞内洋溢着火一般的戰鬥激情。

為了尋找橫通道,戰士們紛紛向黨支部請戰。副營長吳德安、二連連長鄭新成等帶頭前往。這座隧道當年通往外面的橫通道早已封閉,找尋起來十分困難。他們打着手電筒,順着洞壁仔細觀察。突然,一處略為凹陷的邊牆引起了他們的注意,他們便在這裡往裡挖,終于挖開了一個小洞,封閉多年的橫通道口暴露在他們眼前。

但是,橫通道也已被塌方堵死,進口處的支撐木已經腐朽,也随時有倒塌的危險。這時,許多戰士趕來,争先恐後地要求承擔打通橫通道的任務。老戰士們說,新同志身體還不太适應,這個任務我們包了。新戰士們說,我們入伍時間不長,更需要經受艱苦的鍛煉和考驗。他們都争着承擔危險的任務。

黨支部最後确定,由幹部、黨員和老戰士組成突擊組,打通橫通道。但是新戰士們并沒有休息。藏族戰士多吉才讓,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隧道裡,把施工工具一件件地摸着捆好。抽水機司機覃達樹怕地下水泡壞機器,把一百多公斤重的電動機卸下來搬到高處,他說:“就是我犧牲了,也要儲存好機器,留給以後進來的同志繼續使用。”

被封閉的隧道雖然狹小,戰士們的胸懷卻是如此寬廣!他們想的是:隻要生命沒有停止,就要為黨的事業繼續戰鬥。

《人民日報》宣傳關角隧道大塌方搶險原創/ 報刊文選 梅梓祥推薦

(三)

在這同一時刻,洞外的搶險工作在各級上司幹部的親自帶領下,正在緊張地進

行着,他們兵分兩路。一路從正洞塌力體頂部,一路從已被封閉的橫通道下面,同時向隧道裡掘進。

在橫通道處擔任指揮掘進的是團政委王成林和三連副連長劉生。劉生剛從團的理論學習班歸來,當塌方發生時,他正帶領戰士們在洞外施工,眼看戰友被堵在洞内,心急如焚。他下定決心:“就是犧牲自己也要救出戰友……”

劉生帶頭沖到了掘進橫通道的最前面。橫通道裡空氣稀薄,他呼哧呼哧地直喘粗氣,汗水模糊了雙眼,他顧不得伸手擦一擦。突然有人喊:“石頭,快閃開!”劉生扭頭一看,不遠處浮石滑動,立即抱了塊木闆頂上去,便帶領戰士們繼續往前挖。

從正洞塌方體挖小導洞危險更大。但是,袁武學、黨佰發、李三虎等幾個戰士,冒着可能發生新塌方的危險,戰鬥在最前面。共青團員袁武學,是連隊的理論骨幹,為了搶救戰友,他一連在洞内戰鬥了七八個小時,又累又餓。連長叫他出去休息,他不肯;後來,連長硬把他拉了出去。在洞外吃了點東西,就又鑽進小洞猛幹起來。

在指戰員們奮勇挖掘下,從外向裡的兩個導洞都在快速延伸。可是當正洞挖到十六米處,橫通道挖到十九米處,又都連續發生了新的塌方。搶險遇到了新的阻礙。

這時,從洞内向外挖的橫通道也發生了塌方。遇難的戰士們在洞内邊挖邊塌,七八個小時過去了,隻掘進了三四米。

隧道裡氧氣越來越少,頭暈、腦脹、饑餓、寒冷一齊襲來,有的同志昏倒了。

更為嚴重的是,在離原塌方體不到百米的地方,邊牆的裂紋加寬了,延長了。一切迹象表明,很可能要發生新的塌方。

面對這新的險情,有的主張把部隊撤到隧道深處,避免再次塌方造成傷亡;有的認為如果發生新的塌方,部隊将被兩層塌方體堵塞,搶救出洞的希望更小。黨支部發動大家讨論,最後決定,還是把部隊往前拉,靠近塌方體,這樣離洞口近些,可以争取盡快突圍出洞。

部隊迅速靠近塌方體後,由四名黨團員組成的一支突擊隊,從塌方體頂部繼續向外挖。在虛碴上打洞子,好比從虎嘴裡拔牙。但是四名突擊隊員為了保護戰友,即使犧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他們立刻沖上了塌方體頂部。共青團員劉和平,前一天為搶救一個階級兄弟剛輸了血,今天為了搶救一百多名戰友,又以驚人的毅力戰鬥在塌方體上。過度的疲勞,嚴重的缺氧,使共青團員楊志峰昏倒了;他醒來後又沖上去戰鬥。

從這裡打開的小洞,在一寸一尺地向外伸延。

《人民日報》宣傳關角隧道大塌方搶險原創/ 報刊文選 梅梓祥推薦

(四)

洞外,在正洞塌方體上向裡掘進的指戰員們,在處理了新的塌方後,又加速向前掘進。

洞内洞外的距離越來越近了,戰鬥也更加艱巨。始終戰鬥在最前面的袁武學,這時感到胸口像塞了一團棉花,呼吸特别困難。他想:我們在洞外挖都憋得慌,被堵在裡面的戰友們一定更難受,要是能捅進一根管子去,既能通氣,又能互通消息,那該多好啊!他的想法,立即得到搶險指揮所的支援。他們找來一根長長的鋼管,為了防止下管時管心被堵,他們在鋼管的一端套上手套,捅到了洞内。一根鋼管連内外,革命戰友心貼心。在洞内已經堅持了很長時間的指戰員們,突然聽到從鋼管裡傳來劉副部隊長從洞外傳來的親切的聲音,一下子就沸騰起來了,人們情不自禁地歡呼:“毛主席萬歲!”“共産黨萬歲!”

在洞外、洞内的共同努力下,塌方體終于掘通了一個兩米來長的小洞。副營長吳德安、副指導員吳楊然迅速組織一百多個同志撤出,洞内剩下的人不多了,這時,一根支撐木突然傾倒,土石塊嘩嘩直往下掉,眼看小洞又有被堵死的危險。吳德安奮力沖了上去,斜躺着身子把支撐木死死頂住,一手打着手電照路, 一手拉着戰士們迅速撤離。當戰士們噙着眼淚從他的雙腿上匍匐出洞後,吳德安和吳楊然才最後撤離險區。

經過十四個多小時的英勇奮戰,遇險的一百二十七名指戰員在六日淩晨一點全部安全脫險了。早已守候在洞口的首長和同志們,一齊擁上前去,攙扶和擁抱脫險的戰友。醫務人員對處于昏迷狀态的十四名戰士立即進行搶救。他們在奔赴團衛生隊的汽車上,把這些戰士緊緊抱在懷裡,不斷給他們輸送着氧氣。

部隊和地方的各級上司同志紛紛趕到了衛生隊,看望脫險的戰士們。七日上午,州、縣負責同志帶着各族人民對子弟兵的親切關懷前來慰問,當他們走到新戰士申福安的床前時,卻不見人了,隻見茶缸下壓着一張紙條。表示要用黨和毛主席給予的第二次生命,加速社會主義建設努力奮鬥。

此刻,病情尚未痊愈的申福安,正頂着狂風卷起的漫天飛雪,滿懷豪情地向隧道工地走去。

經過這場搶險戰鬥的鍛煉,指戰員們更加堅信,隻要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自己的頭腦,任何困難都可以克服,任何危險都可以戰勝!

幾天以後,工地上紅旗飄揚,炮聲隆隆,歌聲嘹亮,又是一派沸騰的戰鬥景象。

新華社通訊員 新華社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