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平安銀行“全員降薪”,集團保險人力狂降,綜合金融何去何從?

作者:保觀

近日,一則有關于平安銀行員工降薪的消息在業内流傳。

根據媒體公開報道,“有多名平安銀行員工表示其本人及所在部門當月績效獎金出現不同程度‘打折’。有員工轉述人力資源部的口徑稱,本次打折沒有統一降薪方案,主要根據不同部門和崗位考核的結果來發放。”

同時,有平安銀行總行員工向媒體透露,“确有此事,其實就是我們工資包的預發獎金縮水了。講來講去都是自己的錢,一部分當獎金發放。現在還縮水,艱難。”

而員工降薪也一定程度上反應了平安銀行當下的一些經營困境。資料顯示,平安銀行2024年一季度實作營業收入387.70億元,同比下降14.0%。通過數字化轉型驅動經營降本增效,加強資産品質管控,加大不良資産清收處置力度,實作淨利潤149.32億元,同比增長2.3%。盡管利潤還是同比增長,但營業收入“10%+”的下降卻不是一個好信号。

其實在2023年,平安銀行就已經出現了增利不增收現象,其中2023年全年平安銀行實作營業收入1646.99億元,同比下降8.4%,淨利潤則實作了464.55億元,同比增長2.1%。

作為平安集團的重要子公司,也是平安綜合金融的重要闆塊,平安銀行在近兩年遇到的困境實際上也代表了平安集團目前所面臨的一些難題,整體的經營政策偏向于收縮,裁員現象就較為明顯,綜合金融模式也存在挑戰。

1

平安銀行人均薪資“大退潮”,不再霸榜!

盡管“過苦日子”是目前金融行業的共識。但平安銀行人均薪酬下降的幅度确實也是同業中最大的,同時,平安銀行人均薪酬已經連續多年下降。自2019年創下60.02萬元的人均薪酬高點後,該資料已經四年下降,截止最新資料,平安銀行人均薪酬為48.01萬元。

彼時平安銀行曾多次創下銀行人均薪酬年薪之最,但近年來由于降薪速度較快,平安銀行人均薪酬在股份制銀行中已不再名列前茅。

平安銀行“全員降薪”,集團保險人力狂降,綜合金融何去何從?

而這背後既有金融行業集體大降薪的原因,也有平安銀行經營政策和基本面情況的變化。

其中營業收入的減少實質上反應的是公司經營政策的收縮,在2023年的業績釋出會上,平安銀行管理層在談及業績表現“增利不增收”時坦言,一方面是利差收窄,另一方面,則是該自去年下半年起根據經濟環境,主動管控了高收益、高風險業務,對短期營業收入産生了影響。

平安銀行“全員降薪”,集團保險人力狂降,綜合金融何去何從?

收縮戰略下,今年一季度平安銀行營業收入為387.7億元,較去年同期下滑14%。

同時,由于目前平安銀行出于轉型的關鍵階段,如壓降高風險零售業務,同步增加抵押類業務;發力對公業務,打造新興行業經營組合等,未來平安銀行的營收及利潤情況預計還會承壓。

2

集團整體收縮态勢明顯,人員“優化”超預期

實際上,平安集團的收縮态勢還并不止于平安銀行,整個平安集團從部分資料上來看都處于收縮态勢。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員工數量,在過去兩年,中國平安成為了業内員工數量下滑最快的保險公司。資料顯示,平安旗下保險類從業員工數量從2021年18.93萬人跌至目前的15.15萬人,年複合增長率為-10.6%,相當于平安近兩年每年的員工數量都要在前一年的基礎上打九折。而2021年時,平安是國内員工數量最多的保險公司。

平安銀行“全員降薪”,集團保險人力狂降,綜合金融何去何從?

在高基數和高下跌速率的影響下,平安也成為了業内員工數量下降絕對值最多的保險公司,近兩年員工減少接近4萬人。

分析原因我們認為有主要以下兩點:首先是平安作為一家民營保險集團,員工的流動性則會相對比較大,而類似人保、國壽這類保司屬于國有控股金融集團,員工的流動性會相對較小。

第二點則是平安這兩年采取了一定的收縮戰略,主動進行了人員結構的優化。近兩年來,平安多家子公司傳出裁員消息,如去年平安好醫生就已開始了中高層及普通員工的職務調整。其中,大部分中高管需要重新競聘上崗,包括進階副總裁陳琳、吳德軍等人在競聘中失利。另外,平安好醫生公司主要組織架構也重新布局為技術中心、醫療事業中心等5大中心。相較于2020年底,平安好醫生的員工數量已經縮減超一半。

平安銀行也在今年傳出裁員風波,盡管平安銀行否認了這一傳聞,但從年報披露的資料來看,平安銀行的員工數量從2022年的44207人減少到了2023年的43119人,下降幅度為2.47%。

此外,平安集團核心業務保險闆塊也不停傳出裁員傳聞,這從年報披露的具體數字中也可以得到印證。

3

綜合金融引領平安20年,未來将何去何從?

一直以來,綜合金融模式就是平安的核心發展政策,幾乎每年的平安年報都會對這一模式有濃墨重彩的描述。在去年11月的平安投資者開放日上,集團總經理兼聯席首席執行官謝永林表示:平安的綜合金融模式核心在于,始終以客戶需求為驅動,全面覆寫客戶日常生活中的金融場景。

平安介紹,依托強大的科技基石,憑借“綜合金融+醫療養老”兩大商業模式,聚焦中國市場多樣化的金融、生活服務需求,平安始終緻力于成為國際領先的綜合金融、醫療養老服務集團,通過“一個客戶、一個賬戶、多種産品、一站式服務”的解決方案。根據一季報最新資料,截至2024年3月末,平安個人客戶數近2.34億,較年初增長1.0%;客均合同數達2.94個。自2019年末至今,在客戶數增長了17.9%的同時,客均合同數增長了10.1%。

在過去經濟快速發展的二十年間,平安依靠綜合金融模式,通過為客戶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務,極大滿足了客戶的日常需求,也促成了平安的飛速發展。

但随着近年來經濟進入高品質發展階段,GDP增長中樞逐漸回落到5%附近,行業内以往的很多增長邏輯不再适用于當下的情況。

在新的發展階段,服務能力、精細化營運成為行業的重要思路。而類似平安這類綜合金融的模式,則會受到更大的挑戰,因為一旦旗下有子公司出現相關風險則容易影響到整個集團的聲譽。

最典型的就是平安信托相關産品延期兌付事件。過去一段時間,平安信托管理的福甯615号信托計劃延期兌付的資訊引發廣泛關注,有一大批購買了福甯615号信托計劃的客戶疑似在位于深圳的平安信托總部——平安金融中心門口聚集,試圖以此盡快拿到信托回款。盡管此後平安信托官方在第一時間在官方公衆号上針對相關情況做出了說明,表示會努力進行回款,但此次事件對于平安集團整體造成的聲譽負面影響已經造成,輿情引導方面并不樂觀。

此外,綜合金融的模式大大也增加了平安核心管理層的管理難度,目前平安的金融版圖已經遍及保險、銀行、證券、信托等行業,是國内排名靠前的金融集團。一般來說,子公司的一二把手都來自于平安集團的直接任命,這樣可以加強平安集團對于子公司的上司,但也導緻空降上司往往較多,對子公司的了解程度不夠,進而影響業務的發展。

此外,其實平安集團内部的核心管理層近兩年來也并不穩定,大量高管出現離職,如去年九月,平安聯席首席執行官兼常務副總經理陳心穎正式辭任,在辭去進階管理人員職務後,陳心穎于2024年1月1日轉任公司非執行董事。而就在陳心穎辭任前不到半年,姚波因為個人及家庭原因,姚波辭去聯席首席執行官、常務副總經理等相關行政職務。

在兩名核心管理人員辭任後,馬明哲有些坐不住了。三年前,平安官方宣布:作為中國平安創始人、創辦人、董事長,馬明哲主持平安全面經營管理工作至2020年6月後不再擔任首席執行官,主要負責公司戰略、人才、文化及重大事項決策,發揮核心上司作用,馬明哲也進入了半隐退狀态。

但在今年一月,中國平安内部發文,董事長馬明哲任中國平安集團戰略發展中心主任,聯席CEO郭曉濤擔任副主任,付欣不再任戰略發展中心主任一職。在闊别該崗位20餘年後,馬明哲再次擔綱。

這一次馬明哲重新出山,我們很容易聯系到去年兩位核心高管的離任,足以看出平安目前還需要一個“鎮得住場子”的人。

在這個特殊的時刻,馬明哲也需要給平安穩一穩軍心,效果幾何,我們将持續關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