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85年,一次誤判讓中國付出10億元的代價,一代航天巨星含恨而終

作者:萬史浮華

1985年,大陸著名的航空專家馬鳳山正在專注的工作,此時卻突然傳來一個消息:

“立刻停止對運-10客機的一切研究工作。”

1985年,一次誤判讓中國付出10億元的代價,一代航天巨星含恨而終

這讓馬鳳山驚愕不已,他耗盡畢生心血才終于研發成功大陸第一架大型噴氣式客機,而且之前明明都已經試飛成功,結果卻因為一場誤判毀于一旦。

大陸更是付出了巨額代價,一代航天巨星也變得郁郁寡歡,甚至僅在五年之後就含恨去世,臨終前還念念不忘運-10客機的未來,卻早已無力回天。

那麼,當年到底發生了什麼?馬鳳山又是如何參與到運-10客機的工作中的?

1985年,一次誤判讓中國付出10億元的代價,一代航天巨星含恨而終

本文信源來自官方媒體【澎湃新聞】,具體連結贅述在文章結尾,但為提升文章可讀性,細節可能存在潤色,請理智閱讀,僅供參考!

航空天才的誕生

1929年,馬鳳山出生在江蘇無錫的一個農村家庭中。幼年家境貧困,後來父親到城裡做糕團生意,家裡的條件才算好了一些,幾個孩子也有了上學讀書的機會。

在那個動蕩的年代,馬鳳山親眼目睹了日本人的飛機狂轟濫炸。

一枚枚炮彈無情的墜落在中國的土地上,一時之間漫天的硝煙、炮火、殘骸,以及周圍群衆那無助的哭聲和嘶喊,這些畫面深深的刻在了馬鳳山的腦子裡。

1985年,一次誤判讓中國付出10億元的代價,一代航天巨星含恨而終

他也深刻的認識到了落後就要挨打的道理,于是在成功考入上海交通大學之後,馬鳳山義無反顧的選擇了航空工程系,他想親手制造出屬于中國自己的飛機!

在校期間,馬鳳山的每一門功課都十分優異,他好像天生就懂得飛機的各種構造,哪怕是從來都沒有坐過飛機,但書本上的知識他都能瞬間了解并應用于實際。

最後,他更是因為過于優異的成績,提前畢業,還被安排到了哈爾濱飛機制造廠進一步學習制造研發的各種技術。

1985年,一次誤判讓中國付出10億元的代價,一代航天巨星含恨而終

學有所成之後,馬鳳山就趕上了大陸研發轟-6轟炸機的項目。當時大陸為了學習蘇聯的先進技術,還特意将馬鳳山等人公派到了蘇聯的航空學校留學。

盡管當時公派的還有随行的翻譯,但馬鳳山還是自學了俄語以便應對特殊情況,而且這樣上課時也能聽得更加明白。

當時,蘇聯老師授課時還“貼心”的表示不需要記筆記,等全部課程結束之後,會有人将所有知識和相關資料整理之後送到中國。

1985年,一次誤判讓中國付出10億元的代價,一代航天巨星含恨而終

有些同學頗為高興,因為上課時專注聽講就已經很耗費心力了,有時根本來不及記筆記。

但馬鳳山卻覺得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隻有将這些知識記錄下來,下課才能友善複習,有不少同學也有着同樣的想法。

上課時,馬鳳山更是聽得格外認真,等到下課之後,他還會捧着筆記本詢問教授一些小細節上的問題。

1985年,一次誤判讓中國付出10億元的代價,一代航天巨星含恨而終

課程結束之後,馬鳳山一行人回到了中國,但蘇聯卻遲遲都沒有将當時的資料寄過來。此時中蘇之間的關系已經瀕臨破裂。蘇聯根本就不可能白白把自己的技術拱手送人。

再後來,赫魯曉夫試圖插手大陸的國防和發展,如此無理的要求當然被大陸堅決拒絕了,沒想到惱羞成怒的蘇聯直接将中國境内的所有蘇聯專家和相應的科研資料全都帶走了,中蘇關系徹底破裂。

此刻,馬鳳山和那些同學手裡的筆記就顯得至關重要。不僅如此,馬鳳山還拿出了一份蘇聯轟炸機的臨摹圖紙,為大陸戰鬥機的制造提供了巨大的技術支援。

1985年,一次誤判讓中國付出10億元的代價,一代航天巨星含恨而終

之後馬鳳山更是主動請纓,調任到了西安飛機制造廠擔任設計科副科長。全身心的投入到轟-6戰鬥機的研究,帶領着所有研究人員沒日沒夜的泡在實驗室。

沒想到僅僅過了八年,中國就成功自主研發出了屬于自己的戰鬥機,将中國和其他國家的航空技術縮短了十幾年,全球都為之震驚。

但馬鳳山沒有停下科研的腳步,他又将目光投向了大型客機上。

1985年,一次誤判讓中國付出10億元的代價,一代航天巨星含恨而終

運-10的誕生

中國轟炸機有了突破性的進展之後,中國民航卻還面臨着要購買外國民用客機的窘境,尤其是美國的波音公司早已賺的是盆滿缽滿。

于是在1970年,國家就向上海飛機制造廠下達了研發運-10的任務。

其實在轟-6研發成功後不久,馬鳳山就因為過度勞累,身體一度出現了問題,但是為了中國民航的發展,他再一次接下了這個艱巨的任務。

1985年,一次誤判讓中國付出10億元的代價,一代航天巨星含恨而終

相較于轟炸機,大陸在大型客機方面的研究更是一片空白,上海的航空工業基礎也很薄弱,在70年代之前隻有中小型飛機的修理能力,根本沒有參與過制造過程。

而從全國各地航空系統抽調來的技術人員也基本隻有中小型飛機的設計經驗。這也是大陸第一次從10噸級飛機向100噸級别沖刺。

當時的西方國家在聽說中國要造大型客機時,甚至揚言全球隻有三個國家可以制造大型客機,中國這番操作無異于癡人說夢。

但馬鳳山沒有理會外界的争論,他又把轟-6戰機的設計圖拿了出來,和一些大型客機的資料進行比對,希望能從中找到共同之處。

1985年,一次誤判讓中國付出10億元的代價,一代航天巨星含恨而終

沒想到還真的被馬鳳山找到了突破點,随後馬鳳山更是帶領着研究人員一步一步從材料到整體布局再到結構、系統的選擇,終于成功交出了設計方案。

甚至由于當時的時局影響,馬鳳山在1979年才正式被任命為總設計師,在其之前他甚至都沒有一個正式的職位。

即便如此,馬鳳山還是在面臨巨大困難和壓力下,愣是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裡,成功研制出了屬于中國的第一台噴氣式大型客機—運10飛機。

1985年,一次誤判讓中國付出10億元的代價,一代航天巨星含恨而終

1980年,由大陸自主制造的運-10客機試飛成功,先後飛抵了北京、哈爾濱、廣州等國内主要城市,更是七次飛抵拉薩,證明了運-10客機的性能絕對符合設計要求。

不僅如此,運-10的誕生更标志着大陸民航工業和世界先進水準直接縮短了15年。而在研制客機過程中,馬鳳山還上司編制了中國航空業的相關規章,從此使得中國自行設計制造的飛機有了适航标準。

英國路透社更是對此評價道:“再也不能視中國為一個落後國家了。”

然而,就在馬鳳山盼望着運-10客機早日投入商業生産時,運10項目卻突然被迫陷入了停滞。第一架運-10客機更是隻能放在倉庫裡吃灰。

1985年,一次誤判讓中國付出10億元的代價,一代航天巨星含恨而終

運10 的沒落

原來當時國家經濟困難,根本沒有足夠的資金将運-10大批量生産。而西方國家更是虎視眈眈,不想讓中國的飛機進入客機市場。

馬鳳山也因為積勞成疾住進了醫院。

後來為了降低制造成本,大陸隻能被迫和國際航空公司進行合作,經過仔細調查研究和比對之後,大陸最終選擇了美國的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

馬鳳山更是拖着病痛的身體親自帶隊前往美國麥道公司參與技術合作研究,在美國堅持工作了整整三年。

1985年,一次誤判讓中國付出10億元的代價,一代航天巨星含恨而終

可是噩耗卻再一次傳來,由于判斷失誤,我們所選擇的合作對象麥道公司由于技術缺陷最終敵不過波音公司,隻能宣告破産倒閉了,最後更是直接被波音公司收購。

而我們前期投入的将近十億元的資金和生産線也沒有人進行賠償。運-10項目再次被迫停擺。

1985年,一次誤判讓中國付出10億元的代價,一代航天巨星含恨而終

此時的馬鳳山也已經病入膏肓,再一次被送進了醫院。可是他心裡挂念的還是運-10客機,哪怕在病中,他都不止一次的向上級請示,希望能夠恢複運-10的研發和制造。

可惜,直到1990年,馬鳳山因病逝世也沒能看到運-10重制人間,一代航空天才就這樣含恨而終。

現如今,運-10客機已經成為了工業遺産,它時時刻刻都在提醒我們馬鳳山為大陸航天事業所做的貢獻和首批航空人永不放棄的精神。

1985年,一次誤判讓中國付出10億元的代價,一代航天巨星含恨而終

2019年,馬鳳山更是被評選為“最美奮鬥者”,同年5月,在馬鳳山誕辰90周年,一大批飛機設計師齊聚中國商飛設計研發中心,共同豎起了一座馬鳳山的半身雕像。

我們将永遠銘記這位偉大的設計師。

1985年,一次誤判讓中國付出10億元的代價,一代航天巨星含恨而終

參考資料:

澎湃新聞:“最美奮鬥者”馬鳳山,他為大飛機事業跑出第一棒

“最美奮鬥者”馬鳳山,他為大飛機事業跑出第一棒

1985年,一次誤判讓中國付出10億元的代價,一代航天巨星含恨而終

環球網:近探國産大飛機:從運10到C919 一步步實作藍天夢

近探國産大飛機:從運10到C919 一步步實作藍天夢

1985年,一次誤判讓中國付出10億元的代價,一代航天巨星含恨而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