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85年,一次误判让中国付出10亿元的代价,一代航天巨星含恨而终

作者:万史浮华

1985年,大陆著名的航空专家马凤山正在专注的工作,此时却突然传来一个消息:

“立刻停止对运-10客机的一切研究工作。”

1985年,一次误判让中国付出10亿元的代价,一代航天巨星含恨而终

这让马凤山惊愕不已,他耗尽毕生心血才终于研发成功大陆第一架大型喷气式客机,而且之前明明都已经试飞成功,结果却因为一场误判毁于一旦。

大陆更是付出了巨额代价,一代航天巨星也变得郁郁寡欢,甚至仅在五年之后就含恨去世,临终前还念念不忘运-10客机的未来,却早已无力回天。

那么,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马凤山又是如何参与到运-10客机的工作中的?

1985年,一次误判让中国付出10亿元的代价,一代航天巨星含恨而终

本文信源来自官方媒体【澎湃新闻】,具体链接赘述在文章结尾,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航空天才的诞生

1929年,马凤山出生在江苏无锡的一个农村家庭中。幼年家境贫困,后来父亲到城里做糕团生意,家里的条件才算好了一些,几个孩子也有了上学读书的机会。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马凤山亲眼目睹了日本人的飞机狂轰滥炸。

一枚枚炮弹无情的坠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一时之间漫天的硝烟、炮火、残骸,以及周围群众那无助的哭声和嘶喊,这些画面深深的刻在了马凤山的脑子里。

1985年,一次误判让中国付出10亿元的代价,一代航天巨星含恨而终

他也深刻的认识到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于是在成功考入上海交通大学之后,马凤山义无反顾的选择了航空工程系,他想亲手制造出属于中国自己的飞机!

在校期间,马凤山的每一门功课都十分优异,他好像天生就懂得飞机的各种构造,哪怕是从来都没有坐过飞机,但书本上的知识他都能瞬间理解并应用于实际。

最后,他更是因为过于优异的成绩,提前毕业,还被安排到了哈尔滨飞机制造厂进一步学习制造研发的各种技术。

1985年,一次误判让中国付出10亿元的代价,一代航天巨星含恨而终

学有所成之后,马凤山就赶上了大陆研发轰-6轰炸机的项目。当时大陆为了学习苏联的先进技术,还特意将马凤山等人公派到了苏联的航空学校留学。

尽管当时公派的还有随行的翻译,但马凤山还是自学了俄语以便应对特殊情况,而且这样上课时也能听得更加明白。

当时,苏联老师授课时还“贴心”的表示不需要记笔记,等全部课程结束之后,会有人将所有知识和相关资料整理之后送到中国。

1985年,一次误判让中国付出10亿元的代价,一代航天巨星含恨而终

有些同学颇为高兴,因为上课时专注听讲就已经很耗费心力了,有时根本来不及记笔记。

但马凤山却觉得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有将这些知识记录下来,下课才能方便复习,有不少同学也有着同样的想法。

上课时,马凤山更是听得格外认真,等到下课之后,他还会捧着笔记本询问教授一些小细节上的问题。

1985年,一次误判让中国付出10亿元的代价,一代航天巨星含恨而终

课程结束之后,马凤山一行人回到了中国,但苏联却迟迟都没有将当时的资料寄过来。此时中苏之间的关系已经濒临破裂。苏联根本就不可能白白把自己的技术拱手送人。

再后来,赫鲁晓夫试图插手大陆的国防和发展,如此无理的要求当然被大陆坚决拒绝了,没想到恼羞成怒的苏联直接将中国境内的所有苏联专家和相应的科研资料全都带走了,中苏关系彻底破裂。

此刻,马凤山和那些同学手里的笔记就显得至关重要。不仅如此,马凤山还拿出了一份苏联轰炸机的临摹图纸,为大陆战斗机的制造提供了巨大的技术支持。

1985年,一次误判让中国付出10亿元的代价,一代航天巨星含恨而终

之后马凤山更是主动请缨,调任到了西安飞机制造厂担任设计科副科长。全身心的投入到轰-6战斗机的研究,带领着所有研究人员没日没夜的泡在实验室。

没想到仅仅过了八年,中国就成功自主研发出了属于自己的战斗机,将中国和其他国家的航空技术缩短了十几年,全球都为之震惊。

但马凤山没有停下科研的脚步,他又将目光投向了大型客机上。

1985年,一次误判让中国付出10亿元的代价,一代航天巨星含恨而终

运-10的诞生

中国轰炸机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之后,中国民航却还面临着要购买外国民用客机的窘境,尤其是美国的波音公司早已赚的是盆满钵满。

于是在1970年,国家就向上海飞机制造厂下达了研发运-10的任务。

其实在轰-6研发成功后不久,马凤山就因为过度劳累,身体一度出现了问题,但是为了中国民航的发展,他再一次接下了这个艰巨的任务。

1985年,一次误判让中国付出10亿元的代价,一代航天巨星含恨而终

相较于轰炸机,大陆在大型客机方面的研究更是一片空白,上海的航空工业基础也很薄弱,在70年代之前只有中小型飞机的修理能力,根本没有参与过制造过程。

而从全国各地航空系统抽调来的技术人员也基本只有中小型飞机的设计经验。这也是大陆第一次从10吨级飞机向100吨级别冲刺。

当时的西方国家在听说中国要造大型客机时,甚至扬言全球只有三个国家可以制造大型客机,中国这番操作无异于痴人说梦。

但马凤山没有理会外界的争论,他又把轰-6战机的设计图拿了出来,和一些大型客机的数据进行比对,希望能从中找到共同之处。

1985年,一次误判让中国付出10亿元的代价,一代航天巨星含恨而终

没想到还真的被马凤山找到了突破点,随后马凤山更是带领着研究人员一步一步从材料到整体布局再到结构、系统的选择,终于成功交出了设计方案。

甚至由于当时的时局影响,马凤山在1979年才正式被任命为总设计师,在其之前他甚至都没有一个正式的职位。

即便如此,马凤山还是在面临巨大困难和压力下,愣是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成功研制出了属于中国的第一台喷气式大型客机—运10飞机。

1985年,一次误判让中国付出10亿元的代价,一代航天巨星含恨而终

1980年,由大陆自主制造的运-10客机试飞成功,先后飞抵了北京、哈尔滨、广州等国内主要城市,更是七次飞抵拉萨,证明了运-10客机的性能绝对符合设计要求。

不仅如此,运-10的诞生更标志着大陆民航工业和世界先进水平直接缩短了15年。而在研制客机过程中,马凤山还领导编制了中国航空业的相关规章,从此使得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飞机有了适航标准。

英国路透社更是对此评价道:“再也不能视中国为一个落后国家了。”

然而,就在马凤山盼望着运-10客机早日投入商业生产时,运10项目却突然被迫陷入了停滞。第一架运-10客机更是只能放在仓库里吃灰。

1985年,一次误判让中国付出10亿元的代价,一代航天巨星含恨而终

运10 的没落

原来当时国家经济困难,根本没有足够的资金将运-10大批量生产。而西方国家更是虎视眈眈,不想让中国的飞机进入客机市场。

马凤山也因为积劳成疾住进了医院。

后来为了降低制造成本,大陆只能被迫和国际航空公司进行合作,经过仔细调查研究和比对之后,大陆最终选择了美国的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

马凤山更是拖着病痛的身体亲自带队前往美国麦道公司参与技术合作研究,在美国坚持工作了整整三年。

1985年,一次误判让中国付出10亿元的代价,一代航天巨星含恨而终

可是噩耗却再一次传来,由于判断失误,我们所选择的合作对象麦道公司由于技术缺陷最终敌不过波音公司,只能宣告破产倒闭了,最后更是直接被波音公司收购。

而我们前期投入的将近十亿元的资金和生产线也没有人进行赔偿。运-10项目再次被迫停摆。

1985年,一次误判让中国付出10亿元的代价,一代航天巨星含恨而终

此时的马凤山也已经病入膏肓,再一次被送进了医院。可是他心里挂念的还是运-10客机,哪怕在病中,他都不止一次的向上级请示,希望能够恢复运-10的研发和制造。

可惜,直到1990年,马凤山因病逝世也没能看到运-10重现人间,一代航空天才就这样含恨而终。

现如今,运-10客机已经成为了工业遗产,它时时刻刻都在提醒我们马凤山为大陆航天事业所做的贡献和首批航空人永不放弃的精神。

1985年,一次误判让中国付出10亿元的代价,一代航天巨星含恨而终

2019年,马凤山更是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同年5月,在马凤山诞辰90周年,一大批飞机设计师齐聚中国商飞设计研发中心,共同竖起了一座马凤山的半身雕像。

我们将永远铭记这位伟大的设计师。

1985年,一次误判让中国付出10亿元的代价,一代航天巨星含恨而终

参考资料:

澎湃新闻:“最美奋斗者”马凤山,他为大飞机事业跑出第一棒

“最美奋斗者”马凤山,他为大飞机事业跑出第一棒

1985年,一次误判让中国付出10亿元的代价,一代航天巨星含恨而终

环球网:近探国产大飞机:从运10到C919 一步步实现蓝天梦

近探国产大飞机:从运10到C919 一步步实现蓝天梦

1985年,一次误判让中国付出10亿元的代价,一代航天巨星含恨而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