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華林證券成淨利潤跌幅最大的券商 私募被暫停備案後因信披問題再收監管函

作者:中國科技投資财經号
華林證券成淨利潤跌幅最大的券商 私募被暫停備案後因信披問題再收監管函

唯一增長的資管業務被暫停私募備案疊加補繳高額稅款

《中國科技投資》張婷 何梓嫣

日前,華林證券(002945.SZ)因業績預告中未考慮“紅博會展信托受益權資産支援專項計劃”違約仲裁案(下稱“紅博會展案”)存在的風險迹象、未準确計提業務及管理費,導緻2023年報業績預告的歸母淨利潤與修正後的業績預告歸母淨利潤存在較大差異以及延遲披露上海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對其《裁決書》等行為,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西藏監管局(下稱“西藏證監局”)對相關責任人員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督管理措施,并将相關情況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

紅博會展案除了讓華林證券背上高額賠償和一張監管警示函外,也拖累了華林證券2023年業績。前有因私募管理存在多項違規被暫停産品備案六個月,後有被通知補繳高額稅款,華林證券還面臨着管理層頻頻更替、内控不嚴的情況。

紅博會展案牽出的連鎖效應

5月9日晚,華林證券釋出公告稱收到了西藏證監局下發的《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經查,華林證券業績預告中未考慮紅博會展案存在的風險迹象、未準确計提業務及管理費,導緻2023年報業績預告歸母淨利潤1.72億元-2.18億元與2023年業績預告修正公告中歸母淨利潤0.25億元-0.37億元存在較大差異。同時,2024年2月18日,華林證券收到上海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裁決書》後,延遲至2024年2月27日才進行披露,違反了信披規定。西藏證監局對貴司董事長林立、總經理兼财務總監朱松、董秘謝穎明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督管理措施,并将相關情況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

對此,華林證券在公告中回應稱,公司及相關人員在收到《決定書》後高度重視,後續将認真吸取教訓,進一步提高規範運作意識,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及規範性檔案的規定和要求,提升财務資訊披露品質和資訊披露事務管理水準,防止類似情況再次發生,切實維護廣大投資者利益。

然而,紅博會展案給華林證券帶來的利空不止于此。2017年9月,華林證券作為“紅博信托計劃”管理人,申請人大連銀行認購了“17紅博04”“17紅博05”和“17紅博06”資産支援證券。但由于該資産支援專項計劃在2018年10月未能按期完成收益配置設定,觸發專項計劃違約條款。大連銀行于2022年5月對華林證券提起仲裁。

在陷入與大連銀行資産支援專項計劃的違約責任糾紛的同時,華林證券在2019年5月亦因上述糾紛收到了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黑龍江監管局出具的警示函,監管函指出華林證券對特定原始權益人、擔保人的盡職調查不到位、存續管理期對專項計劃的部分風險防範措施、增信措施落實不到位、風險監測不及時、披露不充分等問題。

今年2月27日,華林證券披露了上海國際仲裁中心對于上述案件所作出的《裁決書》。根據仲裁結果,華林證券被判決賠償大連銀行總計約2.3億元的費用,其中包括償還大連銀行認購相應資産支援證券的本金損失2.28億元。華林證券制作2023年業績預告時未考慮到該案可能存在的巨額賠款,該筆賠償亦直接導緻華林證券業績預報大幅下修和2023年利潤驟降。

2023年業績報告顯示,華林證券實作營業收入10.15億元,同比下降27.38%;歸母淨利潤為3169萬元,同比下滑93.18%,成為淨利潤跌幅最大的上市券商。華林證券近年來的業績表現亦不盡如人意,淨利潤已連續三年下滑。2021-2022年,華林證券分别實作營收13.95億元、13.98億元,分别同比增長-6.34%、0.17%;分别實作淨利潤收入4.84億元、4.65億元,分别同比下滑40.46%、3.94%。

業務收入方面,除資産管理業務外,2023年,華林證券全線業務收入均同比下滑。其中,華林證券财富管理業務收入8.19億元,營收占比80.66%,同比下滑5.98%;投行業務收入1.04億元,同比下跌39.33%,其他業務收入8533.2萬元,同比下滑50.83%;而自營業務因受去年A股市場整體震蕩波動,行業結構分化明顯影響,虧損了0.42億元,同比下滑129.66%。華林證券唯一收入呈增長的業務為資産管理業務,去年收入4979.92萬元,同比增長26.87%。但今年1月,華林證券被西藏證監局采取行政監管措施,暫停新增私募資産管理産品備案六個月,或對其2024年業績造成影響。

2024年一季度,華林證券延續淨利潤下滑态勢,實作營收2.73億元,同比增長12.02%;實作淨利潤收入5482.72萬元,同比下滑12.83%。

除了巨額訴訟賠償,今年4月8日,華林證券收到國家稅務總局拉薩市稅務局稽查局下發的《稅務處理決定書》,其需要補繳2018年至2021年期間企業所得稅2932.32萬元,并承擔自滞納稅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納稅款萬分之五的滞納金,初步測算約為1800萬元,共計補繳金額約4732萬元,亦對2024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産生影響。

内控問題堪憂

除了在紅博會展案中被監管指出公司内部風控與合規存在漏洞,今年1月,華林證券再次因私募管理的風控與合規問題被監管點名。1月27日,華林證券因私募資産管理業務存在個别資管産品投資最終投資者的關聯債券,具有通道業務特征;投資标的、交易對手備選庫管理不完善;交易系統風控名額設定存在缺陷;非标投資存續期管理存在不足;資訊披露存在遺漏;關聯交易管控機制不健全;人員及薪酬管理機制不健全共計七項問題被西藏證監局采取責令改正并暫停新增私募資産管理産品備案六個月(為接續存量産品所投資的未到期資産而新發行的産品除外,但不得新增投資)的監督管理措施,并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

而近年來,華林證券合規風控問題屢踩紅線。2023年4月,華林證券被西藏證監局責令整改,監管函指出公司“内部制衡和隔離不足、崗位授權管理和業務人員從業資格管理不到位、未及時報告或報備新業務”等問題。

華林證券内控問題堪憂的背後,或與其合規總監的頻繁更替有關。2022年6月8日,華林證券的合規總監、首席風險官、執委會委員雷傑因個人原因辭職,随後由剛獲聘任執委會委員的彭曉佳兼任合規總監。2022年10月28日,彭曉佳辭去了合規總監、執委會委員職務,随後聘任張大威出任合規總監,張大威于今年2月辭職。今年4月26日,華林證券聘任了梁仁棟為合規總監、首席風險官兼執委會委員。

除了合規總監更替頻繁,華林證券的管理層亦頻繁更替。如去年10月,首席執行官趙衛星、财務總監兼首席風險官關曉斌辭職;随後由西部證券原副總經理朱松接替,朱松身兼執委會主任委員、首席執行官和财務總監三職。今年3-4月,朱文瑾辭去公司公司執委會委員、副董事長以及董事會戰略規劃、ESG委員會委員職務;朱松因工作調整,申請辭去公司董事、董事會風險控制委員會主任委員、董事會戰略規劃與ESG委員會委員職務,僅保留公司首席執行官兼财務總監職務。

記者就業績、内控等問題緻函華林證券,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