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營收下滑、電動化轉型受阻之下 三一重工拟使用300億購買理财

作者:中國科技投資财經号
營收下滑、電動化轉型受阻之下 三一重工拟使用300億購買理财

海外市場成為主要營收來源,電動化轉型能否挽回國内市場頹勢?

《中國科技投資》龍敏 李琬婷

近日,三一重工(600031.SH)釋出了2023年财報及2024年第一季度财報。财報顯示,2023年三一重工實作營業收入740.19億元,同比下降8.44%;歸母淨利潤45.27億元,同比上升5.53%。從2024年一季報來看,三一重工實作營業收入176.62億元,同比下降0.73%;淨利潤15.8億元,同比增長4.21%。

相比之下,業内主要競争對手柳工(000528.SZ)、中聯重科(000157.SZ)在2023年和2024年第一季度均實作營收、淨利潤雙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近兩年三一重工業績下滑,其市值亦在不斷縮水。2021年-2023年,三一重工營收下降超過三成,市值亦從2021年超4000億元的高點下跌至如今的不足1500億元,市值縮水超2500億元。

營收下滑仍投資300億理财

三一重工成立于1994年,主要從事混凝土機械、路面機械、履帶起重機械、樁工機械、挖掘機械、汽車起重機械的制造和銷售。其中,挖掘機械是三一重工第一大業務。

随着基建投資降溫,2023年,大陸挖掘機銷量下行築底的趨勢未得到明顯改善。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披露的統計資料,2023年1月至12月,大陸挖掘機主要制造企業共銷售挖掘機19.5萬台,同比下降25.4%,這是大陸挖掘機銷量連續第二年下降超兩成。

三一重工業績同樣受到不小影響。财報資料顯示,2023年三一重工挖掘機械營收276.36億元,同比下滑22.71%。除此之外,雖然三一重工淨利潤小幅增長5.53%至45.27億,但這一數字還不到2020年的三成。

實際上,三一重工面臨的挑戰遠不止于此。年報顯示,2021年-2023年,三一重工的存貨周轉率分别為4.18次、3.18次、2.68次,分别同比增長2.40%、-23.92%、-15.72%,周轉能力逐漸走低,這也意味着三一重工面臨一定存貨積壓風險。

另一方面,2021年-2023年,三一重工應收賬款周轉率分别為5.16次、3.58次、2.98次,平均回款時間從69天增加到了120天,回款周期大幅增長,回款能力出現下降。值得注意的是,三一重工2023年由于計提的應收賬款壞賬損失增加,共産生了信用減值損失1.17億元。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表示:“回款時間的延長可能會加大資金壓力,特别是在經濟環境不确定性增加的時期。公司應該加強應收賬款的管理和催收,同時也應加強壞賬風險的預防和評估,提前做好應對措施。”

即便如此,三一重工仍選擇将大筆資金投入理财産品市場。4月28日,三一重工釋出公告稱,公司拟使用額度不超過300億元的自有閑置資金購買低風險理财産品,在任一時點總額度不超過300億元人民币,在該額度内,資金可滾動使用。

從過往公告資訊來看,自2015年起,三一重工就拿出30億元的閑置自有資金購買銀行理财産品,此後,三一重工使用的閑置自有資金額度逐年增加,從2020年至今,三一重工每年都計劃拿出300億元閑置自有資金理财。

雖然三一重工多次公開表示,所購買的基本都是保本型或低風險,流動性較好,投資回報相對較好的理财産品。交易對手為銀行、信托、券商、基金、保險等金融機構,且不存在關聯關系,但300億元仍占三一重工去年淨資産的44.09%。

柏文喜對此表示:“三一重工通過使用自有閑置資金購買低風險理财産品,雖然可以增加公司的現金流,但同時也存在一定的潛在風險。首先,大規模的資金投入可能會影響公司的主營業務,分散公司的資源;其次,雖然投資産品被描述為保本型或低風險,但金融市場總是存在不确定性,任何投資都存在風險。如果理财産品的收益未能達到預期,可能會對公司的利潤産生影響;最後,大規模使用自有資金進行投資可能會影響公司的财務穩健性,降低公司應對風險的能力。是以,三一重工在做出這一決策時,應該充分考慮這些潛在風險,謹慎決策。”

電動化轉型面臨多方挑戰

客觀來看,雖然三一重工營收表現出現起伏,但其在國際市場的表現仍可圈可點。财報資料顯示,2023年,三一重工實作國際收入432.58億元,同比增長了18.28%,國際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58.44%,首次突破50%大關,較2022年提高了約13個百分點。

三一重工也表示,國内工程機械市場仍處于築底期;在海外基建及礦業投資增長等利好因素的帶動下,工程機械出口業務維持增長。

從過往資料上看,2021-2023年,三一重工的國際營收分别為248.46億元、365.71億元、432.58億元,呈逐年增長的趨勢。然而,不容忽視的是,三一重工2021年-2023年國際銷售收入的增速分别為76%、47%、18%,增速明顯放緩。相比之下,徐工機械(00425.SZ)、中聯重科、柳工海外收入均突破百億,增速分别為33.70%、79.20%、41.18%,均大幅領先三一重工。

不僅如此,雖然目前海外市場仍舊一片藍海,但全球化的過程中,三一重工仍需面對不少風險。例如三一重工在财報中表示,去年投資收益實際為-1.77億元,同比減少123.74%,主要就是因為遠期外彙合約損失影響。

除此之外,在“雙碳”政策和新能源産業快速發展的雙重作用下,工程機械電動化正在加速推進,這一賽道正迎來新一輪競争。根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的資料,在政策推動和環境壓力的背景下,預計大陸2025年工程機械電氣化普及率将超過30%。

在4月27日剛剛閉幕的2024年法國巴黎國際工程機械展上,柳工董事長曾光安在現場表示,柳工将緻力于提供全面的電動工程機械解決方案,計劃到2027年推出40多款純電動裝置,包括電動挖掘機、裝載機、高空平台裝置、堆垛機、滑移裝載機、平地機等。

中聯重科2023年報也顯示,2023年,中聯重科共開發上市49款新能源産品。截至目前,在售新能源産品型号已達177款,其中,電動直臂系列高空作業平台産品、新能源攪拌車等主機産品已形成批量銷售,新能源形式包括純電動、混合動力、氫燃料等。

與此同時,以博雷頓科技股份公司為代表的一批新興企業,也及時切入電動裝載機等細分領域,并已經在部分領域中成為領先企業。傳統工程機械廠商和新能源工程機械廠商的雙重擠壓,一定程度會對三一重工的電動化轉型造成較大沖擊。

然而,在日益加劇的轉型壓力下,2023年三一重工研發投入不增反降。據三一重工财報,2023年,三一重工研發費用為58.65億元,同比降低15.28%。反觀柳工、中聯重科,2023年二者研發投入分别同比上漲21.37%、27.14%。

記者就營收下滑、資金理财、電動化轉型等緻函三一重工,截至目前,尚未收到回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