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金融如何與科技共舞

作者:南方周末

文|曹财林

沒這些光點,就成不了強國

如果不是實地走訪中國高科技企業,可能無法想象我們今天的生活如何因它們而改變。

——在松江的上海超矽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上海超矽”),300mm全自動智能化生産線,是近20年來全球建立自動化程度最高的矽片生産線。企業創始人、董事長、總裁陳猛,對矽片純度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設想一下,在一個江蘇省的面積上面,清掃隻有四顆硬币大小的雜質”,而矽片正是晶片的基石。

——位于張江高科的紫光展銳(上海)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紫光展銳”),作為平台型晶片設計企業,是世界上少數掌握了Wi-Fi、藍牙、2G/3G/4G/5G、電視調頻、衛星通信等全場景通信技術的企業之一,産品已經應用于許多智能終端,并且正圍繞着6G核心技術繼續進發。

——在上海金橋出口加工區,中微半導體裝置(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緊跟先進制程工藝,通過高端半導體微觀加工裝置,為數字時代提供基礎,支援晶片越做越小,助推人類生産生活資訊化、智能化、智慧化。

——而在嘉定的智己新能源汽車工廠,魚貫而出的測試車,通過互聯智能輔助,早已能輕松幫助駕駛者應對“側方停車”“極限出庫”等難題。

金融如何與科技共舞

▲上海超矽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矽片生産線

從晶片原材料,到晶片設計,再到晶片加工和運用,這些彙聚于上海的企業,正是大陸內建電路産業鍊各環節的星火、光點。紫光展銳科技展廳裡的一個個應用場景顯示,消費電子、工業互聯、汽車電子、衛星通信、6G等一系列代表現代科技和未來科研的領域,都離不開晶片的底層技術支撐。

而上海超矽展廳的一張版面更讓人難忘:藍底的世界地圖上标注着一些不同顔色的光點,光點聚集區域形成一片白色光帶,分布在北美、歐洲、日韓與中國,隔空閃耀,世界也是以被區隔。對着這張地圖版面,上海超矽創始人、董事長、CEO陳猛博士嚴肅地說,“這些光點代表着全球內建電路産業鍊上的主要公司,如果一個國家區域内沒有這些光點,就不可能是未來的強國”。

随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深入發展,人類的生産生活方式被深刻改變着,生産力的要素條件、發展方向、演進路徑也都在發生變化,中國正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蓬勃湧現的科技成果為發展新質生産力提供了強勁的動力源泉,但許多代表新質生産力的科技企業也面臨多種挑戰。紫光展銳執行副總裁、首席财務官兼董事會秘書楊芙感慨,“從2G到5G時代,全球的晶片廠商從幾十家減少到十幾家,現在已不足5家。”

深入其中,不難發現,高科技企業的發展路徑離不開持續性的研發投入,隻有技術領先,才能實作市場領先,然而在漫長的研發周期中,許多高科技企業除了研發支出大、市場競争激烈外,還要面對行業特殊的強周期性,需要更多政策扶持、穩定資本與協同發展。在上海的高科技企業中,來自金融央企的長期、穩定資金,正逐漸進入,以守護科技企業點亮的“光點”。

“保險資金作為市場最稀缺的耐心資本、高能資本,能夠很好契合科技創新企業的融資需求,為科創企業提供全周期金融服務。”中國人壽集團旗下資産公司副總裁劉凡說。

胸懷“國之大者”的中國人壽,在科技金融領域再次發揮保險資金規模大、期限長、穩定性高的優勢,促進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産力。中國人壽資産公司副總裁趙峻介紹,早在2022年,中國人壽就在頂層設計層面制定了《中國人壽保險資金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服務國家戰略實施方案》,先後印發《中國人壽關于進一步支援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的意見》《中國人壽投資支援科技自立自強的意見》等,加速建構多層次、專業化、特色化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持續豐富産品和服務,滿足科技型企業融資需求。

金融如何與科技共舞

▲中國人壽投資矽基仿生支援國家科技創新發展

2023年,中國人壽發起設立了“中國人壽—滬發1号股權投資計劃”,以S(Secondary,二級)份額投資方式受讓上海市國有企業所持上海內建電路産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權,投資規模約118億元,也意味着中國人壽成為了十餘家內建電路龍頭企業的間接股東,通過科技金融,有力支援了大陸內建電路産業的發展。

劉凡進一步介紹,“中國人壽-滬發1号股權投資計劃,探索了保險資金與政府資金在區域發展、産業扶持方面的接力合作模式。該模式的前期由政府規劃、引導産業發展,對重點領域進行從零到一的孵化培育,而保險資金等社會化資本在産業發展取得階段性成果時‘接力’,分享财務回報,幫助政府‘騰籠換鳥’,提升财政資金運用效率,打通産業引導與市場化發展之間的壁壘。”

大灣區,一群科技企業等“騰飛”

從上海轉向深圳,這座年輕的城市,同樣也是科技企業創業的熱土,并與鄰近的有着先進制造業的東莞等地,形成了另一個科創與制造中心。截至2022年底,深圳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總量達2.3萬餘家。去年,深圳又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615家,總量達2.47萬家。

在深圳的科創發展程序中,企業始終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18年前,鄭全昌在深圳創立了深圳瑞豐恒雷射技術有限公司(下稱“瑞豐恒”),如今已頗具規模,公司的主營業務固體紫外雷射器是電子、光伏、通訊等新興行業的必備生産工具。

金融如何與科技共舞

▲瑞豐恒惠州研發工廠中的房間從業人員在調試雷射器

鄭全昌回憶,随着智能手機的快速發展,用于精細加工的紫外雷射裝置也于2012年進入了黃金十年。回顧這一時期,鄭全昌說企業想抓機遇,發展需要資金,但融資卻并不容易。由于缺乏廠房等抵押物,最初隻能以自己的房産抵押獲得資金,投入産品研發。“第一筆貸款跑了多次中介機構才貸下來,費時費力,利息也高。”

在深圳,有過融資困境與融資需求的科技企業還有很多。

“深圳宏芯宇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宏芯宇’)是一家正在以大概三天發明一件專利速度高速發展的企業”,宏芯宇董事、集團副總梁啟燕如此介紹。2022年完成三輪融資後,企業的估值已經逾101.81億元,梁啟燕預計2024年,宏芯宇在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後,企業研發人員占比将超過百分之七十。

然而實際融資過程中,梁啟燕也見到過沖突之處。“過去十幾年,融資機構更青睐有‘實物’的企業,而像宏芯宇這樣注重研發的企業,最值錢的資産就是研發工程師,卻不記錄在公司資産負債表,就更需要金融機構有戰略眼光。”

高投入、長周期、輕資産、無抵押是科創企業的特點,也是融資的難點。

但在去年,訂單量劇增的瑞豐恒經過廣發銀行深圳高新支行業務小組調研後,很快獲得了500萬元的貸款。“通過南山科技金融線上平台上傳資料後,是廣發的業務人員主動來我們這裡介紹産品,而且貸款批複的速度非常快。”鄭全昌說。宏芯宇更是享受到了2023年内深圳市落地的單筆金額最大的廣發銀行深圳分行“騰飛貸”業務,一筆5000萬的信貸支援,幫助公司度過了行業下行周期,步入發展的快車道。

廣發銀行深圳分行副行長趙倩介紹,“近年來,廣發銀行深圳分行針對不同發展周期的企業,提供不同的融資方案。對處于發展初期的企業,提供‘科技E貸’‘專精特新E貸’等金融産品;針對高成長期的‘停機坪’企業,提供‘騰飛貸’業務”。

在深圳,宏芯宇這類處于高成長期的企業,被形象地比喻成正等在“停機坪”準備“騰飛”的企業。廣發銀行深圳分行針對這些企業的需求與特點,推出“騰飛貸”創新服務模式,通過靈活的利率定價和利息償付方式,提供更高的授信額度、更長的貸款期限,平衡貸款收益和企業經營成果,以“小切口”推動“大提升”,助力成長型科創企業“展翅騰飛”。

作為中國人壽集團成員機關,廣發銀行主動融入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利用粵港澳大灣區戰略和區位優勢,通過不同産品,因地制宜助力大灣區新質生産力的發生和成長。

在東莞,廣發銀行東莞分行基于城市的發展定位與經濟結構特點,對廣東鼎泰高科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等優質的制造業企業,積極運用東莞分行支援灣區建設的政策産品《廣發銀行制造業更新廠房建設貸産品方案》與企業洽談融資方案,通過高效、優質、貼心的金融服務獲得企業信任。

此外,廣發銀行深圳分行還力推知識産權質押融資業務,積極推動商标專用權質押融資,助力企業依托名下的注冊商标來獲得融資支援,緩解資金周轉壓力。這些都是廣發銀行聚焦大灣區戰略新興、先進制造、科技創新等重點領域,賦能科創企業的有效注解。

金融如何與科技共舞

而如何運用好金融資源,切實幫助高科技企業的新質生産力發展,也成為金融機構的一道大題。過去主要的問題包括求穩的保險資金與科技創新企業高風險性之間的沖突,也包括金融資源更願意投入成熟的“獨角獸”,而真正處于底層但重大前沿的技術創新領域企業缺少金融支援路徑的問題。

面對難題,中國人壽探索實踐“中國人壽-滬發1号股權投資計劃”,采取了接力“入股”的方式創新;也包括以更靈活的“另類投資”布局科技創新領域。在過去幾年,中國人壽發起設立了“中國人壽—長存二期項目債權投資計劃”“中國人壽-電子混改1号股權投資計劃”“中金—徐工租賃2—3期資産支援專項計劃(高端制造)”“中金公司—中信證券—三一租賃智能裝備第3—4期資産支援專項計劃”等等計劃,這些投資計劃項目聚焦于推動解決“卡脖子”工程;助力國産CPU、國産作業系統體系建設,加速實作網信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幫助衆多中小企業購置徐工集團機械工程的機械裝置,進行裝置更新和技術改造,使金融支援科技企業與科技創新的空間被進一步打開。

而中國人壽集團成員機關廣發銀行“科”字打頭産品同樣應接不暇,“科創慧融”等全生命周期綜合服務方案,為科技型企業,提供從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到成熟期的差異化金融服務;以“科信貸”“科技E貸”等特色融資支援産品,尤其注重“量身定做”,為新材料、生物醫藥等科技産業客群提供靈活融資支援;持續提升線上化便利服務水準,推動線上服務“e貸易還”,更新“跨境瞬時通”國際業務線上化拳頭産品,推出全流程線上保函等産品,全方位提升科技企業融資及結算便利化,這些方式都有效覆寫了科技創新全鍊條、科技企業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務。

據悉,2023年,中國人壽科技保險風險保障金額達87萬億元,同比增長133%。截至2023年末,全集團支援科技自立自強存量規模超3300億元;科技型企業貸款餘額近1890億元,為金融、科技和産業三者良性循環和有效互動提供有力支撐。

在長三角,在大灣區,在華夏大地的廣闊熱土上,中國人壽充分發揮保險、投資、銀行三大業務闆塊協同發展綜合金融優勢,通過不斷加強金融機構對科技創新的了解與評估能力,提升對科技活動的風險了解和管控水準,積極探索金融與科技創新特點的比對,統籌用好股權、債權、保險、貸款等手段,為戰略性新興産業和科技型企業提供全鍊條、全周期金融服務,為新質生産力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金融能量。

這是一場科技與金融的雙向奔赴,金融可以與科技共舞,可以預見未來“科技+金融”還将不斷深化演進,并轉化為推動國家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的強大動能。

(專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