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向“高”而攀 向“綠”而行——南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發展側記

作者:中國礦業報

◎ 本報記者 張繼勇

草長莺飛時節,記者走進位于湖南省臨澧縣的南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南方新材料”)胡家灣礦區。剛進礦區,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畫面躍然眼前……

當記者還在為眼前景象所驚歎時,南方新材料常務副總經理王傑向記者介紹說:“你們看到的僅僅是外在景象,我們真正核心科技是深加工和智能化采礦技術,不僅可以産出建築石材,還可以産出納米鈣、高鈣石等用于化學工業的産品,隻要市場需要價格合理,我們完全可以向市場提供充足的貨源。”

擁有資源更要用好資源

湖南臨澧因澧水而得名,長達400餘公裡的澧水橫跨該縣,留下一條完美的曲線後彙入洞庭湖,為當地的生态環境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水分給養。除了擁有優美的自然環境,該縣礦産資源豐富,早在明清時期就有了采石燒灰的曆史,多年的“開山鑿石賣岩頭”為當地經濟注入了活力,但也讓山體千瘡百孔,生态遭到破壞。

黨的十八大以來,為了保護良好的生态環境,當地政府部門緊緊圍繞湖南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堅持抓好礦産資源保護、優化配置與節約集約利用,全面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和礦山生态修複,将生态保護理念貫穿礦産資源開采、加工、利用全過程。

南方新材料成立伊始,就大力開展綠色礦山建設,2018年整合當地10家礦山企業和8家石灰石公司,2019年以4.9億元成功獲得湖南省第一宗大型砂石礦采礦權,新增資源量1.67億噸,成為湖南首家特大型建材礦山生産基地。

擁有資源,更要利用好資源。南方新材料始終秉承中國建材“善用資源、服務建設”的理念,打造“礦山+”新模式,發展綠色化、智能化、集約化、高端化園區,走資源、生态、經濟、社會效益和諧共進的高品質綠色發展之路。

有了資源,更要充分利用資源。對于如何最大化地綜合利用與節約集約資源,把資源吃幹榨淨,南方新材料進行了有益探索。該公司聯合中國科學院、中南大學等機關,建立起資訊化管控中心,資源開采實作資訊化、可視化、智慧化管控,保證了資源的“顆粒歸倉”。同時,不斷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紮實推進高品質發展,實施精深加工戰略,優化、延長産業鍊,建構礦業産業體系新支柱。他們圍繞一塊“石頭”建鍊、補鍊、延鍊,由單純的骨料生産企業向骨料、水泥、商混、納米鈣、高鈣石全産業鍊方面轉型更新,提升礦山的“含金量”。産業從初級的建築材料拓展到日化及化學添加劑等領域,加快了從“傳統加工業”向“高端制造行業”邁進的步伐,礦業産值實作了新的飛躍。

南方新材料一邊加大對鈣基材料的研發投入,一邊開發礦山廢棄物的再利用價值,聯合多家機關成立了綠色礦山及資源綜合利用研究院及研究所學生聯合培養基地,開發出了以含鈣礦物或固廢為原料,采用綠色清潔工藝技術生産出納米碳酸鈣、高活性氧化鈣及超細氫氧化鈣等新型材料,在把資源吃幹榨淨的同時,也大大提升了産品附加值。

除此之外,南方新材料通過對廢棄物的礦物組分分析發現,廢棄物多為黏土礦物,根據其礦物特性,聯合開展工藝流程試驗,可将廢棄物加工成為免蒸壓、免蒸養的牆體材料,既踐行了資源綜合利用的理念,又降低了排土場的安全風險。

向“高”而攀 向“綠”而行——南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發展側記

用得上才是最好的

在綠色礦山評定中有這樣一條,即“開采方式科學化”。如何實作?南方新材料有着自己的思考。

當記者問起,礦山在智能化建設方面有哪些亮眼成績時,王傑不假思索地答道:“高新技術裝備并不代表最實用的技術,我們在建設智能化礦山時,遵循的标準是第一要有實用性,第二要有科學性。”如何了解這兩條标準?“能夠用得上,離不開的技術裝備就是最好的”。在發展中,該公司根據礦山環境因地制宜,提出将智能化礦山與綠色礦山相結合,投入2000餘萬元,通過礦山大資料中心,形成了1+8的系統內建,實作礦産資源開采數字化、采掘裝備智能化、生産過程遙控化、資訊傳輸網絡化和經營資訊化的礦山開采場景。

在現場記者看到,該公司的礦車正在有條不紊地穿梭于礦區與破碎工廠中的房間之間,在上坡時完全看不到有尾氣排放,這得益于該公司采用的是因勢發電礦卡,通過下坡發電制動的原理,儲存電能用于滿載驅動,在提升礦車營運效率的同時,也減少了能源消耗和尾氣排放,實作了露天采、運生産環節的降本增效。

在資訊化方面,該公司運用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深度探索5G和智慧礦山融合與應用領域的可能性,實作了車輛人員定位、作業資訊采集、機械裝置自動控制,輔助以智能識别等技術。目前,該公司隻需5人便能保證礦區與工廠中的房間的正常運轉,礦山業務真正實作了智能化自動管理。

讓綠色永駐

南方新材料按照邊開采、邊複綠的原則,對礦山實行全面、近自然、高标準地修複,實作了十步之内有芳草,百步之内有鳥鳴。

走進礦區,如同置身生态公園,開采過後的石壁上,灌木林生長茂盛,飛鳥在樹梢來回穿越……“在山上栽花種草,我們可是花了大力氣的,需要改變傳統思維,化腐朽為神奇。”王傑介紹。

為破解生态修複難題,該公司聯合湖南大學、安徽理工大學等機關進行科技攻關,開創性地開發出了土壤剝覆、削放坡、土壤改良等技術。2019年,該公司按照“邊坡穩定,立體植被搭配,四季常青,景觀優美”的原則,在陡坡岩石上,開展土壤基質重構、植被恢複、配套工程“三部曲”生态修複。

截至目前,該公司累計投入資金2000餘萬元,共修複面積12.5萬平方米,修複率達100%,并受到了中國科學院專家組的高度肯定,同時公司獲中國建材“和諧企業”稱号,并成為湖南綠色工業旅遊景點之一,2022年10月又榮登湖南省綠色礦山名錄。

“下一步,我公司将繼續堅持綠色發展的理念,按照湖南打造‘三高四新’的發展戰略,繼續向高而行,打造高新産業鍊條;向綠而行,不僅複綠,還要讓綠色永駐,高起點、高标準、高水準永久性地發展綠色礦業,打造行業新标杆。”王傑充滿信心地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