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争議!礦業權出讓基準價到底該咋定?

作者:中國礦業報

◎ 王瓊傑

近年來,随着砂石骨料價格的持續走低,砂石行業逐漸回歸至微利水準,有關調整降低砂石采礦權出讓收益基準價的呼聲随之愈來愈高。

衆所周知,礦業權出讓收益是指國家基于自然資源所有權,将探礦權、采礦權出讓給探礦權人、采礦權人而依法收取的國有資源有償使用收入。礦業權出讓收益包括探礦權出讓收益和采礦權收益。而礦業權市場基準價是指一定時期内,按照資源儲量、礦産品價格、開采難易程度、用途、資源保護程度等影響因素,确定的不同礦種礦業權出讓收益的基準價格标準。

争議!礦業權出讓基準價到底該咋定?

礦業權市場基準價是礦業權出讓收益的最低指導單價,也是衡量礦業權出讓收益高低的标準。在實際應用中,礦業權評估機構在進行評估時要參考礦業權市場基準價。按照國家有關要求,礦業權出讓收益不得低于礦業權市場基準價。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礦業權市場基準價是因時而變的,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當礦業權市場價格水準發生重大變化時,相關部門應及時組織對基準價進行更新。

據了解,目前許多省(市、區)執行的砂石采礦權收益基準價是在前幾年砂石價格高位時制定的。彼時,全國砂石行業火爆,砂石價格持續攀升,砂石采礦權炙手可熱,适當調高砂石采礦權收益基準價,對維護國家自然資源權益、調控砂石市場發揮了積極作用。

争議!礦業權出讓基準價到底該咋定?

但是,近年來,随着砂石行業全國布局基本完成,一大批大型、超大型砂石礦山相繼投産,砂石行業已進入了整體産能過剩、局部相對短缺的“大浪淘沙”新常态。尤其是砂石價格更是直線下滑,許多地方已跌回了十幾年前的水準。在需求端銳減、供應端劇增的“内外交困”下,許多砂石礦山基本無利可圖,由昔日的“日進鬥金”陷入了現在入不敷出的困境。在這種情況下,按照目前砂石市場行情和價格水準,适時調整降低砂石采礦權出讓收益基準價,既是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減輕砂石礦山企業負擔的需要,又是促進砂石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客觀需求,有利于礦山加大安全和環保投入,推進礦山綠色發展,進而促進當地經濟高品質發展。

争議!礦業權出讓基準價到底該咋定?

事實上,自然資源部對采礦權出讓收益市場基準價早有明确要求。2023年9月26日,自然資源部辦公廳在印發《礦業權出讓收益市場基準價制定指南》時特别指出,要嚴格落實礦業權出讓收益市場基準價更新調整要求,原則上每3年更新一次。然而,由于多種原因,一些省(市、區)對采礦權出讓收益市場基準價更新調整并不及時,沒有準确反映目前的砂石市場行情。

争議!礦業權出讓基準價到底該咋定?

礦業權出讓收益市場基準價,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既是行業的風向标,又是行業的指揮棒。砂石骨料作為基礎建設的必需品,當砂石行業過熱時,調高砂石采礦權收益市場基準價,可以通過提高準入門檻來控制采礦權投放進而有效平抑市場。而在砂石行業偏冷時,則通過調低砂石采礦權收益市場基準價來扶持砂石礦山渡過難關,實作良性發展。如果在砂石行業不景氣時,不能因時制宜,及時調低砂石采礦權收益市場基準價,将會導緻砂石礦山“後繼無人”,一旦房地産擡頭或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加大,将會重蹈前幾年“一砂難求”、價格飛漲之覆轍,進而影響國計民生和基礎設施建設。

本文原載于《中國礦業報》5月15日4版

原标題:《砂石采礦權出讓收益基準價當随行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