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科技巨頭重金押注 AI大戰一觸即發

科技巨頭重金押注 AI大戰一觸即發

中國經營報

2024-05-21 07:51釋出于北京中國經營報官方賬号

本報記者 吳清 北京報道

AI(人工智能)成為過去一年全球科技創投界的關鍵詞,而未來可能隻會更加熱鬧。

剛剛過去的一周,全球科技巨頭密集釋出了最新的AI産品和技術。5月13日,OpenAI用GPT-4o奪走了注意力。一天後,谷歌也集中釋出了AI産品全家桶,Veo視訊模型、Project Astra、新版AI搜尋均給人留下了驚豔的記憶點。多模态融合技術成為兩者共同關注的重點,都是為了向AGI(通用人工智能)目标前進。

大洋彼岸的另一端,位元組跳動釋出了豆包大模型家族,騰訊終于交出了智能體産品“騰訊元器”和大模型助手APP的答卷。零一萬物的李開複則攜千億參數Yi-Large閉源模型正式亮相,還公開了開源閉源雙軌大模型的戰略布局。

近期,還将迎來兩家科技巨頭的重磅會議:5月21日,微軟将舉行Build年度開發者大會;6月10日,蘋果将舉辦全球開發者大會。

多位業内人士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人工智能賽道快速引爆,正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未來科技巨頭的AI比拼還将不斷升溫。在AI的強大需求推動下,各大廠商正在集中火力加速布局。目前谷歌、微軟、亞馬遜、蘋果、Meta等科技企業都開始重金押注人工智能領域,不斷上調資本支出。

科技巨頭齊發力

在釋出聊天機器人模型ChatGPT和文生視訊大模型Sora兩個大爆款後,OpenAI近日推出了最新的成果GPT-4o。

GPT-4o的釋出,在AI圈引發了廣泛讨論。業界認為,GPT-4o的驚豔之處在于兩點:首先将語音互動延遲縮短到300ms;其次是端到端多模态原生大模型。而語音助手的了解能力也有了質的飛躍,不僅可以分析和讨論它所看到的圖像或視訊,還能識别使用者說話時的不同情緒。

僅僅一天後,谷歌在I/O 2024開發者大會上釋出了AI産品全家桶,從搜尋到Gmail、TPU,再到語音助手Astra和多模态視訊模型Veo等。而在110分鐘的演講中,谷歌CEO皮查伊提及AI的次數高達121次。

與此同時,大洋彼岸的中國,位元組跳動自研大模型豆包大模型(原雲雀大模型)家族帶着9個模型,首次對外亮相。豆包大模型的推理價格成為一大亮點,其主力模型在企業市場的定價隻有0.0008元/千Tokens,0.8厘就能處理1500多個漢字。

5月17日,騰訊旗下的混元文生圖大模型宣布對外開源,目前已在Hugging Face平台及Github上釋出,包含模型權重、推理代碼、模型算法等完整模型,可供企業與個人開發者免費商用。騰訊還宣布了混元大模型更新,推出在品質和成本上有不同特點的三個模型版本,其内部已經有600多個業務接入大模型。

而在持續“狂奔”近一年後,零一萬物也于近日正式釋出了千億參數規模的Yi-Large。李開複還宣布賦能2B生态的“API開放平台”全球上線。

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AI依然是當仁不讓的主角。

5月21日将舉行的微軟Build年度開發者大會的會話目錄“AI”相關的占總數超過一半。Copilot将是此次微軟Build年度開發者大會的重點議題之一。微軟最近宣布将人工智能技術內建到開發環境中。

将在當地時間6月10日至14日舉行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24),蘋果希望在人工智能方面趕上競争對手。業内人士認為,iOS18将是一個“相對突破性”的軟體更新,人工智能預計将融入整個作業系統。有業内人士預測,蘋果或将推出全新更新的Siri語音助手,底層技術中引入了一個全新的生成式AI系統。

最新消息稱,蘋果可能與OpenAI達成合作,在iOS系統中使用外部AI,同時也在與谷歌就引入Gemini進行談判。

短期看市值 長期看應用

5月14日晚間,兩家網際網路巨頭阿裡巴巴、騰訊幾乎同時釋出财報。财報顯示,兩巨頭都逐漸找到新一輪增量的動能:人工智能。通過新一輪人工智能的大規模投入,以及對各項業務的加持,網際網路巨頭期待彙聚更大勢能,引領行業重回上升通道。

多家機構研報稱,中長期來看,公司積極布局AI技術發展,多元化的産品矩陣對應潛在應用結合方向廣闊,技術進步或有望成為中長期重要的增長乘數。

不過,新一輪AI的技術浪潮隻是剛剛開始,除了直接受益的“AI時代賣鏟人”英偉達、AMD等少數巨頭,網際網路科技巨頭仍處于大規模投入“燒錢”階段。

騰訊方面透露,2024年第一季度的研發開支達到156億元,自2018年至今六年研發投入超過2853億元。阿裡方面,不僅淘天内部成立AI電商團隊,國際站釋出全鍊路AI外貿産品,阿裡雲AI更投資于雲計算的産品矩陣尤其是AI基礎設施,除發力通義千問大模型之外,阿裡目前還完成了對中國五家頭部大模型獨角獸(月之暗面、MiniMax、智譜、百川、零一萬物)的投資。

相對而言,美國巨頭這邊更是“All in AI”。

财報顯示,2024财年第二财季微軟資本開支為115億美元,再創七年來新高。谷歌的資本支出也在迅猛擴張。2023年第四季度,谷歌資本支出為110億美元,同比增長45.1%,公司透露2024年資本支出将繼續增加,以支援AI的持續投資。

Meta和蘋果等也同樣表達了對未來人工智能業務的重視與期待。比如,為加快AI産品開發,計劃将2024年資本開支從此前預測的300億—370億美元上調至350億—400億美元。

而相比于迅速攀升的投入,AI紅利對業績的加成,目前尚未明顯展現在各巨頭的最新财報中。比如,人們對投資了OpenAI的微軟AI業務的期望很高。但微軟最新财季雲服務的拳頭産品Azure延續了上季度的增長态勢,但在剔除掉匯率影響後增速和上季度基本一緻,并未出現預期的高增長。

IDC中國研究總監盧言霞表示,AI目前對企業業績的影響尚不顯著,大模型的應用還不成熟。一些能夠應用的細分領域,對于提升企業業績肯定會有幫助,但剛開始的巨額成本投入反而會在一定程度上讓業績放緩和帶來财務壓力。

在狂熱過後,未來AI熱潮會否冷卻?盧言霞認為,這取決于大模型類AI能不能廣泛落地應用。如果不能廣泛、大規模應用,那可能就會降溫甚至冷卻。

目前AI對巨頭們的意義更多還是資本市場的熱情和對股市的拉動。

相關資料顯示,2023年AI晶片巨頭英偉達漲了接近5倍,市值攀升到1.8萬億美元,成為全球市值第三的科技公司;ARM和AMD漲了3倍,英特爾漲幅超過58%;微軟也借助投資ChatGPT,股票漲了近1倍,超過蘋果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巨頭。

而這場AI熱潮的發起者,OpenAI估值火速蹿升,目前已經僅次于位元組跳動和SpaceX,成為全球第三大科技獨角獸企業。

可以想見,無論是從政策面、産業趨勢,還是企業層面來看,人工智能都是2024年的投資主線之一。

不過一位AI産業從業者對記者表示,在去年人工智能概念股大熱後,今年投資者将變得更加理性和審慎,真正的人工智能赢家可能會和C3.ai這樣的“濫竽充數”者區分開。

中國AI需要迎頭趕上

相比大洋彼岸科技巨頭的All in AI,國内雖然迅速打響了百模大戰,但多少還有些“雷聲大雨點小”。因為去年在AI初創企業的投融資上,隻有美國上升了,歐洲和亞洲都下降了。

根據CB Insights資料,2023年,美國AI領域初創公司的投融資數量達1151個,總融資額310億美元,同比增長14%,而且吸引了全球所有AI領域交易的46%。而2023年,國内AI領域投融資數量約為232個,同比下降38%;融資總額約20億美元,同比下降70%。這意味着,雖然國内各大巨頭紛紛推出自研的大模型,但整體的AI投資卻還是下降的。

“好在AI時代,中國有自身獨特的人才優勢。一方面是中國網際網路行業發展僅次于美國,中國網際網路巨頭在人工智能上的長期投入,有人才與技術積累。”産業經濟觀察者楊飛對記者表示,另一方面美國AI龍頭企業中,華人的比例很高,這些人與國内聯系密切,以後也有機會吸引回來為國效力。

比如OpenAI的ChatGPT研發團隊四分之一工程師是華人,Sora研發團隊13個人中有4個是華人;全球AI晶片行業龍頭英偉達和AMD的CEO都是華人,美國AI領域知名的科學家裡華人更是比比皆是。

楊飛認為,中國的優勢在于,在應用AI和高速寬帶提高企業生産力方面處于領先地位。隻要在技術上取得突破,AI應用層面中國會比美國進化得更快。不過國内也面臨晶片、算力上的資源限制,目前OpenAI團隊正在嘗試把1000萬張GPU連在一起,而國内網際網路巨頭每家手裡隻有幾千或者幾萬張GPU的規模。“中國應該從國家層面協調網際網路企業集中有限的GPU來進行AI産品的研發,并抓緊時間讓頭部企業牽頭來實作中國自主高性能AI GPU的量産。”楊飛說。

針對目前國内大模型賽道的“大亂鬥”局面,李開複呼籲創業者要關注TC-PMF(Technology-Cost Product-Market-Fit,技術成本×産品市場契合度),拒絕ofo式燒錢打法,讓大模型能夠用健康良性的ROI(投資回報率)蓄能長跑,奔赴屬于中國的AI 2.0變革。李開複認為,中國市場的AI普惠必然到來。

科技巨頭AI争霸戰已然打響,新一輪競争隻會更加激烈和全面,未來仍充滿了懸念。

(編輯:張靖超 稽核:李正豪 校對:顔京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