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科研成果 | 從進化的角度解碼人類衰老等

作者:科協頻道
科研成果 | 從進化的角度解碼人類衰老等

跟蹤科研成果,掌握最新動态!

1

從進化的角度解碼人類衰老

衰老是現代人類共同面臨的挑戰。随着科技的進步和醫療條件的改善,人類的平均預期壽命不斷延長,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使得加深對衰老的了解和研究變得尤為重要。近期,清華大學藥學院王钊教授及其團隊發文提出一個從全新的視角來了解人類的衰老過程,挑戰了傳統的老年學研究。

該文從進化的角度将人類衰老定義為生殖期結束後的生命階段。同時還認為,我們不能僅僅關注整體壽命的延長,更應該關注健康壽命。正是健康壽命與整體壽命之間的差異導緻了人口老齡化負擔的加劇。由于老齡人口中相當比例的人群患有慢性疾病,導緻醫療費用随着年齡增長而上升,随着人口預期壽命的延長,社會醫療保健系統的經濟負擔也在增加。王钊提出,老年學應不僅僅着力于時序壽命的延長,還應延長健康壽命,老齡化研究和政策的制定也應更關注老年人群晚年生活品質和福祉的提高。相信随着衰老生物學研究的進展與突破,健康老齡化的目标将不再遙遠,每個人都能享有一個充滿活力、尊嚴和滿足的晚年生活。

來源:

https://www.tsinghua.edu.cn/info/1175/111070.htm

2

大學擴招對制造業創新的促進作用

近日,北京大學彙豐商學院助理教授馬嘯的獨作論文“College Expansion, Trade, and Innovation: Evidence from China”(《大學擴招、出口與創新:來自中國的證據》)在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發表。該論文研究了1999年開始的中國大學擴招政策對中國制造業創新的促進作用。該論文聚焦中國經濟的兩個特征事實:首先,中國企業的研發強度快速增長,R&D占GDP的比重從2000年的0.9%增長到2020年的2.4%,與此同時,專利申請量也大幅度增加;其次,中國出口産品的技術含量迅速提升,根據WTO統計資料,中國的主要出口産品類别已經由2000年初的“紡織服裝”類别轉變為現在的“通訊裝置”類别。

該論文通過對模型的定量分析發現,大學擴招能解釋中國在2003至2018年間制造業創新強度增加幅度的72%,并促進了中國出口品技術含量的大幅增加,這反映了擴大高等教育規模對于促進企業創新和貿易結構轉型的重要作用。當不能進行國際貿易時,大學擴招對于生産和創新的影響會下降約10%—30%,這反映了通過使得高科技企業能夠在國外市場擴張,貿易開放在提高高等教育政策對于産出和創新有效性方面起到的關鍵作用。

來源:

https://news.pku.edu.cn/jxky/dbf56ab408d649c38275d990e9e0c52f.htm

3

首創白血病治療“加強版”方案

容易複發、感染,長期生存率低,這是白血病治療中長久以來面臨的難題。雖然随着醫學的進步,白血病治療取得了突破性進展,CAR-T細胞治療和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為不少難治複發白血病患者帶來生的希望,但問題還沒有被徹底解決。臨床治療中,部分接受CAR-T細胞治療的患者依舊出現了複發,同時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相關的并發症會導緻死亡率升高。

如何将命懸一線的病人拉回來?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良渚實驗室的黃河教授團隊設計了一種全新的CAR-T細胞治療序貫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一體化方案,将兩種治療手段進行了強強聯合,成功解決了傳統治療方案遺留的多項難題。團隊首創的“強強聯合”新方案為那些無法接受傳統異基因幹細胞移植的白血病患者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治療選擇,為更多終末期惡性血液疾病患者帶來新的希望,也為醫學界探索更有效的治療手段開辟了新的道路。

來源:http://www.news.zju.edu.cn/2024/0425/c23225a2908709/page.htm

4

量子電池基礎理論研究獲進展

近年來,關于量子電池的研究是頗受關注的量子科技問題之一,同時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也不斷激發人們對變革性儲供能裝置研究的興趣。人們期待通過量子系統的特性以及在微觀尺度上重構熱力學及動力學規律,結合在量子比特層面上的精确探測與操縱的實驗技術,實作具有更小尺寸、更強充電功率、更高充電容量和更大可提取功的新原理儲供能裝置——量子電池。雖然近年來量子電池取得快速發展,但是它的實作與應用仍然面臨挑戰:量子電池的老化問題,這是由于環境誘導量子電池的退相幹使其存儲的能量自發耗散;量子電池普遍采用電池與充電器間的相幹耦合來充電,但該充電方案受制于不可避免發生的退相幹與電池-充電器間距增大而面臨失效。針對上述挑戰,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與湖北大學、蘭州大學合作,提出了一種新型量子電池方案,研究發現,利用波導中的真空電磁場這一共同環境誘導的非馬爾科夫退相幹動力學,可實作充電器與電池間免受老化影響的持續能量交換。該過程實作了量子電池非接觸式的遠距“類無線”充電,證明了退相幹效應在建立電池-充電器間相幹互聯中的建設性作用,可解決量子電池的能量耗散問題和距離限制問題。該工作對進一步推動量子電池的實體實作具有理論指導意義。來源:https://www.cas.cn/syky/202405/t20240509_5014044.shtml

5

科學家在“竹子開花”現象和開花素編碼FT基因演化方面獲進展

“竹子開花”現象,即多年生一次大量開花且開花後即死現象,是指植物經過多年營養生長後轉入生殖生長,最後一次開花并結實後植株群體死亡的生物學現象。該現象最早在木本竹類中被發現,引起了生物學家的廣泛關注。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胡金勇、李德铢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鄧雲飛團隊,以馬藍屬植物為研究對象,基于“自然突變體”概念,建構了多年生一次開花植物湖南馬藍和多年生多次開花植物四子馬藍的高品質全長轉錄譜資料庫和多組織、多發育時期的基因表達圖譜,發現光周期-生物鐘途徑基因如FRS12、NFYA1、PRR5等可能參與調控四子馬藍開花并維持湖南馬藍的營養生長期。這一研究結果呼應了團隊此前通過比較基因學發現的木本竹類中開花路徑變異結果。

為進一步解析馬藍屬植物開花習性多樣性形成的分子機制,研究團隊對唇形目植物的光周期-生物鐘途徑關鍵節點基因——FT(編碼開花素)的演化模式進行了系統比較和分析。結果發現FT分支在被子植物如豆目、錦葵目、無患子目及唇形目等多類群中發生了擴張,在唇形目中形成了FT1-like和FT2-like兩大分支。這些結果為進一步深入探索被子植物開花習性多樣性,特别是類似“竹子開花”現象的分子調控機制奠定了基礎。

來源:https://www.cas.cn/syky/202404/t20240428_5012934.shtml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