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科研成果 | 从进化的角度解码人类衰老等

作者:科协频道
科研成果 | 从进化的角度解码人类衰老等

跟踪科研成果,掌握最新动态!

1

从进化的角度解码人类衰老

衰老是现代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人类的平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使得加深对衰老的理解和研究变得尤为重要。近期,清华大学药学院王钊教授及其团队发文提出一个从全新的视角来理解人类的衰老过程,挑战了传统的老年学研究。

该文从进化的角度将人类衰老定义为生殖期结束后的生命阶段。同时还认为,我们不能仅仅关注整体寿命的延长,更应该关注健康寿命。正是健康寿命与整体寿命之间的差异导致了人口老龄化负担的加剧。由于老龄人口中相当比例的人群患有慢性疾病,导致医疗费用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社会医疗保健系统的经济负担也在增加。王钊提出,老年学应不仅仅着力于时序寿命的延长,还应延长健康寿命,老龄化研究和政策的制定也应更关注老年人群晚年生活质量和福祉的提高。相信随着衰老生物学研究的进展与突破,健康老龄化的目标将不再遥远,每个人都能享有一个充满活力、尊严和满足的晚年生活。

来源:

https://www.tsinghua.edu.cn/info/1175/111070.htm

2

大学扩招对制造业创新的促进作用

近日,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助理教授马啸的独作论文“College Expansion, Trade, and Innovation: Evidence from China”(《大学扩招、出口与创新:来自中国的证据》)在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发表。该论文研究了1999年开始的中国大学扩招政策对中国制造业创新的促进作用。该论文聚焦中国经济的两个特征事实:首先,中国企业的研发强度快速增长,R&D占GDP的比重从2000年的0.9%增长到2020年的2.4%,与此同时,专利申请量也大幅度增加;其次,中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迅速提升,根据WTO统计数据,中国的主要出口产品类别已经由2000年初的“纺织服装”类别转变为现在的“通讯设备”类别。

该论文通过对模型的定量分析发现,大学扩招能解释中国在2003至2018年间制造业创新强度增加幅度的72%,并促进了中国出口品技术含量的大幅增加,这反映了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对于促进企业创新和贸易结构转型的重要作用。当不能进行国际贸易时,大学扩招对于生产和创新的影响会下降约10%—30%,这反映了通过使得高科技企业能够在国外市场扩张,贸易开放在提高高等教育政策对于产出和创新有效性方面起到的关键作用。

来源:

https://news.pku.edu.cn/jxky/dbf56ab408d649c38275d990e9e0c52f.htm

3

首创白血病治疗“加强版”方案

容易复发、感染,长期生存率低,这是白血病治疗中长久以来面临的难题。虽然随着医学的进步,白血病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CAR-T细胞治疗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为不少难治复发白血病患者带来生的希望,但问题还没有被彻底解决。临床治疗中,部分接受CAR-T细胞治疗的患者依旧出现了复发,同时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的并发症会导致死亡率升高。

如何将命悬一线的病人拉回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良渚实验室的黄河教授团队设计了一种全新的CAR-T细胞治疗序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一体化方案,将两种治疗手段进行了强强联合,成功解决了传统治疗方案遗留的多项难题。团队首创的“强强联合”新方案为那些无法接受传统异基因干细胞移植的白血病患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治疗选择,为更多终末期恶性血液疾病患者带来新的希望,也为医学界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手段开辟了新的道路。

来源:http://www.news.zju.edu.cn/2024/0425/c23225a2908709/page.htm

4

量子电池基础理论研究获进展

近年来,关于量子电池的研究是颇受关注的量子科技问题之一,同时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也不断激发人们对变革性储供能装置研究的兴趣。人们期待通过量子系统的特性以及在微观尺度上重构热力学及动力学规律,结合在量子比特层面上的精确探测与操纵的实验技术,实现具有更小尺寸、更强充电功率、更高充电容量和更大可提取功的新原理储供能装置——量子电池。虽然近年来量子电池取得快速发展,但是它的实现与应用仍然面临挑战:量子电池的老化问题,这是由于环境诱导量子电池的退相干使其存储的能量自发耗散;量子电池普遍采用电池与充电器间的相干耦合来充电,但该充电方案受制于不可避免发生的退相干与电池-充电器间距增大而面临失效。针对上述挑战,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与湖北大学、兰州大学合作,提出了一种新型量子电池方案,研究发现,利用波导中的真空电磁场这一共同环境诱导的非马尔科夫退相干动力学,可实现充电器与电池间免受老化影响的持续能量交换。该过程实现了量子电池非接触式的远距“类无线”充电,证实了退相干效应在建立电池-充电器间相干互联中的建设性作用,可解决量子电池的能量耗散问题和距离限制问题。该工作对进一步推动量子电池的物理实现具有理论指导意义。来源:https://www.cas.cn/syky/202405/t20240509_5014044.shtml

5

科学家在“竹子开花”现象和开花素编码FT基因演化方面获进展

“竹子开花”现象,即多年生一次大量开花且开花后即死现象,是指植物经过多年营养生长后转入生殖生长,最后一次开花并结实后植株群体死亡的生物学现象。该现象最早在木本竹类中被发现,引起了生物学家的广泛关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胡金勇、李德铢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邓云飞团队,以马蓝属植物为研究对象,基于“自然突变体”概念,构建了多年生一次开花植物湖南马蓝和多年生多次开花植物四子马蓝的高质量全长转录谱数据库和多组织、多发育时期的基因表达图谱,发现光周期-生物钟途径基因如FRS12、NFYA1、PRR5等可能参与调控四子马蓝开花并维持湖南马蓝的营养生长期。这一研究结果呼应了团队此前通过比较基因学发现的木本竹类中开花路径变异结果。

为进一步解析马蓝属植物开花习性多样性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团队对唇形目植物的光周期-生物钟途径关键节点基因——FT(编码开花素)的演化模式进行了系统比较和分析。结果发现FT分支在被子植物如豆目、锦葵目、无患子目及唇形目等多类群中发生了扩张,在唇形目中形成了FT1-like和FT2-like两大分支。这些结果为进一步深入探索被子植物开花习性多样性,特别是类似“竹子开花”现象的分子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来源:https://www.cas.cn/syky/202404/t20240428_5012934.shtml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