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存款“搬家”影響M2、M1回落,金融支援實體力度依然穩固

作者:第一财經

近幾個月,市場關于M1、M2的變化情況頗為關注。

5月11日,央行釋出的最新資料顯示,4月末,廣義貨币(M2)餘額為301.19萬億元,同比增長7.2%(3月為同比增長8.3%)。狹義貨币(M1)餘額66.01萬億元,同比下降1.4%(3月為同比增長1.1%)。

一位權威專家對第一财經表示,由于2023年是疫情平穩轉段的第一年,M2增速明顯回升,導緻基數較高。從剔除基數影響的兩年平均增速看,2023年和2024年4月末,M2平均增長9.8%,高于2018年-2022年同期平均增速,保持了流動性合理充裕。資管産品募集增速回升較快,4月末同比增長11.3%,較大程度分流了銀行表記憶體款。預計未來幾個月貨币供應量增速将會企穩。

存款“搬家”緻M2回落

4月末,M2餘額同比增長7.2%,較3月回落1.1個百分點。綜合市場分析來看,這主要與三方面因素相關。

債市是影響因素之一。華創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表示,居民購買理财的熱情升溫,銀行存款向理财等非銀産品分流轉化,非銀機構資金充裕,從銀行借錢購債的需求降低。4月銀行對非銀機構融出資金明顯下降,大體估算,減少的體量可能在3萬億元左右,這類似于2022年底債市調整的反向過程。當時是存款向銀行“回流”,2022年11月M2增速較10月曾上行0.6個百分點。近期則是存款向金融市場“分流”,引起M2增速下行。

M1增速受此影響也有回落,随着債券價格走高,相關理财産品投資的收益率上升,企業活期存款“搬家”到理财的情況也較為明顯。

“近期債券市場利率下行較快,理财、基金收益率可觀,很多企業、居民的存款分流至理财。4月份理财環比多了2萬多億元,就是從存款分流過去的。同時,企業的活期存款則是手工補息規範治理的重點,這些存款流向了理财、債市。”上述權威專家說。

資金空轉、手工補息等規範治理則是第二個影響因素。張瑜表示,近期多部門對資金“低貸高存”空轉套利、銀行手工補息等現象的規範力度加大,過去相當一部分虛增的、不規範的存貸款有所減少,短期内有“擠水分”效應。

另外,金融業增加值核算優化調整也有影響。以往金融業增加值季度核算方法參考存貸款增速,今年一季度起,統計局修改為參考利息淨收入、手續費及傭金淨收入等名額。

市場分析認為,這更能客觀展現金融業對實體經濟的貢獻度,與年度核算資料也更為銜接。

張瑜表示,4月以來,地方政府通過督導存貸款、提高金融業增加值的動力明顯減弱,也與4月金融總量增速下行有一定關系,相關影響可能會在年内持續顯現。但真正需要資金的高效企業會獲得更多融資,金融支援實體經濟力度沒有減弱。

目前,大陸的貨币分為M0、M1、M2三個層次。M0,即我們常說的“現金”,最活躍,流動性也最高;M1,是M0加上流動性稍弱一點的機關活期存款;M2,是M1加上流動性更弱一些的機關定期存款、居民存款等。

對此,上述權威人士強調,在M1的構成中,企業活期存款過去大頭主要是居民購買新房在房企的預售款,近兩年房地産企業新房銷售出現下滑,這也影響到房企活期存款的下降。“另外,企業支付便利性提高了很多,企業在經營時可以把錢放在理财産品上,不需要把錢放在活期存款上,企業對活期存款的需求下降。”

多重因素擾動影響下,帶來了M2、M1等資料的回落。市場分析認為,不宜簡單地與曆史同期作直接比較。

社會融資規模更适宜展現金融支援總量

目前社會融資規模更适宜展現金融支援總量。張瑜表示,應當看到,M2和資管産品加總後的規模是較為穩定的。不管是以銀行途徑還是以資管産品形式提供融資,管道雖發生變化,實體經濟獲得的融資支援并沒有改變,金融支援實體經濟力度是穩固的,支援質效也在防範資金沉澱空轉背景下逐漸提升。

M2作為金融總量名額存在一些局限。在張瑜看來,部分資金從存款分流到理财後,不再納入M2統計,但實體經濟的資金供給沒有出現根本性變化,再從M2角度考察融資總量是不夠全面的。國際上,美、歐、日央行在上世紀80-90年代都曾面臨過金融脫媒加速、M2與實體經濟走勢并不一緻的情況。

以美國為例,M2增速急劇下滑、名義經濟和信貸較快增長的情況也曾出現。1994年,美國M2增速由1.6%降至0.4%,但當年名義GDP增速從5.2%提高至6.3%,信貸增速由4.1%升至9.3%。

展望未來,M1、M2仍存在一些企穩回升的積極因素。上述權威專家對第一财經表示,首先,經濟整體看是向好的。中小企業信心穩步回升,生産投資更具活力。

目前,綠色貸款、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增速保持在30%左右高位,“專精特新”企業貸款增速近20%,為經濟持續注入新動能。

此外,宏觀政策效果還會顯現,經濟回升向好态勢有望延續。今年财政還将發行1萬億元超長期特别國債,有助于繼續增強和鞏固經濟回升向好态勢。

張瑜也預計,未來幾個月貨币供應量增速将會企穩。一是實體經濟融資需求逐漸向好。經濟運作中積極因素增多、動能持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态勢明顯,科技創新、綠色發展、普惠小微等領域融資需求也将會有更多顯現。二是政府部門融資有望加快。财政政策逆周期調節逐漸蓄力,及早發行并用好超長期特别國債,加快專項債發行使用進度,也會對貨币總量增長形成支撐。三是債市逐漸回歸基本面邏輯。4月以來,人民銀行多次發聲提示債券市場風險,4月下旬以來,10年期國債收益率有所上行,導緻理财收益率出現波動,吸引力有所下降,近日已有一些理财回流存款的迹象。

張瑜強調,社會融資規模名額能更好反映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援力度。随着直接融資加快發展和金融深化,衡量金融支援實體經濟的名額也需要結合形勢變化相應調整優化。存款向理财分流後,投資的資産仍會反映在大陸的社會融資規模統計中。加之大陸金融市場不斷深化,債券與信貸市場發展更加均衡,直接融資增速有所加快。未來一段時間,社會融資規模作為總量衡量名額的相對參考價值還是會繼續展現的。

央行資料顯示,4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389.93萬億元,同比增長8.3%,同經濟增長和價格水準預期目标基本比對。1-4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12.73萬億元,處于曆史同期較高水準。

(本文來自第一财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