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若冰文集 ◇ 原鄉書院

作者:原鄉書院
王若冰文集 ◇ 原鄉書院
王若冰文集 ◇ 原鄉書院
王若冰文集 ◇ 原鄉書院

點選篇名 可直接閱讀

持續更新

詩歌

王若冰詩選:神祗日夜守護着的來生

散文随筆

王若冰:秦嶺的山

王若冰:玻璃杯

王若冰:心靈之上的殿堂

王若冰:水号北流泉

王若冰:山頭南郭寺

王若冰:昆明池筆記

王若冰:大呂之音

王若冰:紀信祠懷古

王若冰:唯有杜康

王若冰:尕海聽歌王若冰:莫道天水隻有麻辣燙,豈知水簾洞中乾坤大

評論

王若冰:代際更疊視域下的甘肅詩歌王若冰:自然萬象與詩歌精神的互相映照——讀雨田詩集《東南西北風》王若冰:一座山嶺本體世界的靈性抒寫——《秦嶺記》閱讀随記

對話訪談

王若冰 || 讀懂了秦嶺 就讀懂了中國

方家評王若冰

賈連友:秦嶺赤子閻小鵬:為山川立傳

王曉民:走近王若冰文

秦嶺:一個詩人和一座山李曉東:《山河回望—王若冰說大秦嶺》序

王元忠:精神、民間和空間——王若冰詩歌解讀的三個向度

劉晉:行走在山水人間——王若冰散文集《走筆山河》選編手記

馬步升:大行走,走出的大散文——從《走進大秦嶺》到《渭河傳》蘇敏:一條河流的生命經曆與精神傳記——讀王若冰長篇散文《走讀漢江》

陳麗:再簡單不過的事情就是沉默 ——讀王若冰詩集《我的隔壁是靈魂》

王若冰文集 ◇ 原鄉書院

王若冰,原名王希珍,1962年10月生于原北道區街子鄉,1984年畢業于原天水師專中文系,1985年進入《天水日報》社工作,直至2022年退休。著名作家、評論家、詩人、秦嶺文化學者,進階編輯、甘肅省文化宣傳系統“四個一批”人才,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甘肅文學院特邀評論家、天水市作協第五屆理事會主席,原《天水日報》社副總編輯,天水市文聯原兼職副主席、天水市社科聯兼職副主席。

王若冰先生大學期間即在《飛天》發表處女作,1995年出版代表作詩集《巨大的冬天》,後出版文藝評論集《傾聽與呈現》、散文集《天籁水影》、劇本《飛将軍李廣》、詩集《我的隔壁是靈魂》。2004年開始對秦嶺、渭河、漢江等地考察,創作出版了《走進大秦嶺》《渭河傳》《走讀漢江》《尋找大秦帝國》《仰望太白山》等系列散文,主撰8集紀錄片《大秦嶺》、12集紀錄片《中華秦嶺》解說詞,首倡“秦嶺文化”和“秦嶺是中華民族父親山”概念,被稱為“秦嶺之子”。2016年6月,王若冰作為重要策劃群組織者之一,發起“中國天水·李杜詩歌節”,先後舉辦四屆,引起國内外文學藝術界的積極評價和強烈關注,為天水乃至甘肅文藝事業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王若冰先生的詩歌、散文、紀錄片,曾獲第三四屆甘肅省優秀文學作品獎、第六屆敦煌文藝一等獎、第25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紀錄片獎、第八屆《中國作家》鄂爾多斯文學獎、第六屆中國報人散文獎、首屆觀音山杯•中國生态文學獎、第三屆絲路散文獎、首屆大巴山文藝獎、首屆黃河旅遊文學獎等多種獎項,是全市全省涉獵領域多、題材跨界大、寫作時間長、成就很突出的一位作家詩人。

王若冰文集 ◇ 原鄉書院

王若冰文學年譜

中學時代開始創作,體裁涉及小說、詩歌。

1982年9月,考入天水高等師範專科學校中文系。12月,在《甘肅農民報》發表詩歌《合家歡》并擔任校文學社《鹦鳴》主編。

1983年《天水師專學報》第2期發表論文《“為人潔白皙”異釋》。7月,山西《作文周刊》發表散文《尋春人》,此文為1981年天水縣一中補習時參加縣教育局舉辦的全縣作文競賽一等獎獲獎作品。天水地區群藝館主辦《說說唱唱》第2期發表短篇小說《前面,一條潔白的路》。

1984年5月,在《飛天·大學生詩苑》發表詩歌《花欄》。7月,畢業後配置設定至天水地區文教處工作,與羅巴(文長輝)、楊春結識,并在詩人萬家斌指導下,自辦油印詩刊《誇父》(此為新時期天水第一份民辦詩刊)。

1985年6月,受《飛天·大學生詩苑》主編張書紳之約,在《飛天》實習月餘,幫助“大學生詩苑”初選稿件。9月,在《飛天》“詩苑之友”發表組詩《第一縷陽光》。此後,相繼在《飛天》《金城》《星星》《綠風》《青年文學》《陽關》《紅柳》等報刊發表詩歌和文藝評論。

1987年3月和10月,先後在《星星詩刊》發表詩歌《騎手轶事》和《姐姐》。5月,在其主持的《天水報·雨絲》副刊策劃推出“天水青年詩人詩歌專版”,入選詩人包括羅巴、楊春、王鈞钊、陳桂林、王福同、閻映泉、王若冰等,此為新時期以來天水第一次集結本土詩人群體公開亮相。7月,詩歌《大上海》獲甘肅省首屆敦煌青年文學獎。10月,受湖南詩人江堤、彭國梁、陳惠芳邀請,加入“新鄉土詩派”。

1988年6月和8月,甘肅人民廣播電台先後以《你是我唯一的夢境》和《一個季節的飄逝和一個生命的誕生》為題,兩次專題介紹其詩歌創作。9月28日《育才報》首發、11月30日《解放軍報》轉發的詩歌《雪地英雄》,獲蘭州軍區首屆大西北軍旅詩大獎賽三等獎。12月,在安徽省文聯主辦的《詩歌報》發表詩歌《禁果》《接近大海》;在《陽關》發表散文《黃土原》。

1989年1月,在《作家生活報》發表評論《島子,你這座孤島》。3月,詩人李老鄉在《飛天》以“天水三人集”為專欄,同時推出王若冰、羅巴、楊春的組詩。随後,《西北軍事文學》《金城》《紅柳》等報刊相繼集中推出王若冰、羅巴、楊春的詩歌作品,三人是以有了“天水三劍客”之譽(詩人石厲語)。4月30日,《詩歌報》轉載發表于同年3月号《飛天》的組詩《一種領悟》中《獨賞風景》和《怅然之夕》。5月,在其主持的《天水報》副刊推出紀念海子專版。8月,創作長詩《海葬》、系列組詩《燈光》《死亡之夜》。10月,詩歌《聽一個非洲黑人唱歌》獲浙江《青年文藝報》“89新詩大獎賽”三等獎;主持《天水報》“雨絲”副刊與《天水文學》聯合舉辦“天水文學筆會”。

1990年6月,發表于1989年3月5日《甘肅日報》的文藝評論《曆史反思與情感透視》,獲甘肅省首屆電視藝術理論研究(評論)三等獎;1988年開始,在《星星詩刊》《詩歌報》《中國青年報》等報刊發表評介以甘肅詩人為重點的詩歌評論,評介詩人涉及人鄰、陽飏、娜夜、高凱、葉舟、古馬、周舟、王族、蔡春芳、沈天鴻、孫江、黃默、王夫剛等,加入有岩鷹、江非、高柳等參加的先鋒詩實驗集團。由其擔任撰稿的專題片《春的飛翔》在中央電視台和甘肅電視台先後播出,獲甘肅省優秀電視專題片三等獎。

1991年當選甘肅青年詩歌學會副會長,并與陽飏、人鄰、古馬等創辦《敦煌詩報》。《世界國文學》發表組詩《流水》。6月,《中國青年報》發表評論“湖南鄉土詩專号”文章《感恩鄉土》;寫作王家新詩歌評論《堅持與堅持者》。9月,《詩神》發表《九月(外二首)》。11月,在《飛天》發表長篇評論《塑造中的詩歌群落》,全面評介新時期以來甘肅青年詩歌創作。發表于《西北軍事文學》1988年第5期的短詩《雪天》獲第3屆甘肅省優秀文學作品獎;具體策劃組織了由天水報社、《詩刊》社、《人民文學》雜志社、《飛天》月刊社聯合主辦首屆“羲皇故裡杯”全國詩歌大獎賽,并舉辦“麥積山筆會”,著名詩人韓作榮、李老鄉、何來、樓奕林、沈天鴻、喬延鳳及省内外詩人近百人參加。

1992年2月21日,《中國西部發展報》發表王珂評論《一片冰心在玉壺——王若冰西部詩歌賞析》。8月,為《星星詩刊》“新星系”欄目發表推介詩人娜夜詩歌的評論《情感的節制與表述》;《天水文學》第2期發表長篇評論《人的沉思與追問——對李益裕短篇小說集〈大雜院的悲歡〉的判斷性描述》。

1993年1月,創辦天水日報“文學廣角”欄目。4月,散文《兩位老師》獲甘肅經濟報社舉辦的“涼武杯”散文有獎大賽二等獎。5月,從甘南穿越諾爾蓋、翻越大雪山至四川,後翻巴山、秦嶺回天水,歸來後創作散文《尕海聽歌》《穿越諾爾蓋》及詩歌《雪山》《若爾蓋草原》等;台灣《笠》詩刊發表《王若冰作品》;散文《一個人一生原本是等待另一個人》收入“90年代校園文化新潮叢書”《無窮的覆寫》;《大旅遊導報》發表章治萍文章《王若冰:葬海的水手》。7月,給四川詩人雨田長詩寫長篇評論《最疼的是靈魂》。10月,《江南》大型文學雙月刊發表組詩《秋歌與冬》;《青海篝火詩刊》發表長詩《海葬》。

1994年與周偉、羅巴、角巴聯合執筆創作14集電視連續劇《飛将軍李廣》文學劇本。4月,《人民文學》發表組詩《上升的島嶼》。10月,新華出版社出版詩歌處女集《巨大的冬天》,《文藝報》《綠風》《蘭州日報》等報刊發表王家新的書序及葉舟、沈天鴻、王珂等人評論文章。次年,此書獲甘肅省第4次優秀文學作品獎。

1997年12月,《飛天》發表散文《尕海聽歌》。

1998年1月,寫作文學評論《場景和狀态——王族和他的長詩〈路弑〉》。5月,寫作詩歌評論《維護春天的燈盞——周舟和他的〈正午沒有風〉》;在天水市委宣傳部、市文聯召開的“繁榮文藝創作”座談會上,作題為《何處是出路——天水市青年文學創作現狀與回顧》的發言。此前,在《天水報》和《天水日報》開設專欄撰寫評論推介天水作者,被評論者涉及李益裕、缑光明、周舟、安永、毛朝陽、汪浩德、汪渺、胥海蓮、卿曉晴、胥海蓮、楊景、秦雨、劉根玄、周長生、蔔進善、毛朝陽、馬恒春等。在《天水日報·雨絲》副刊開設專欄,撰寫藝術評論評介天水書畫家,被評介者包括胡達生、範永傑、張應生、陳柳州、管玉、範宏亞、左鋒、劉萬年、李雲川、姚力毅、馬晞、陶元德、趙福平等。10月,寫作《甘肅詩壇“三駕馬車”——我所認識的陽飏、娜夜和古馬》;散文《尕海聽歌》《雪山》《穿越若爾蓋》收入《中國西部散文精選》。

1999年12月,在天水日報策劃《文學廣角·20世紀終刊号》詩歌專版。

2001年1月,與安永、周偉合作出版天水曆史文化散文集《天籁水影》,并開始以地域文化為背景的散文創作。2月開始,在《星星詩刊》《詩刊》《詩歌報月刊》發表系列組詩《生活的反光》。3月,主持在《天水日報》“文學廣角”欄目推出紀念昌耀逝世一周年專版。10月,發表于《星星詩刊》的詩歌《春天的房子》被《詩選刊》轉載。12月,文藝評論集《傾聽與呈現》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此書次年獲甘肅省首屆黃河文學獎。

2002年1月,詩歌《陰影》收入《2001中國年度最佳詩歌》。經韓作榮、雷達介紹加入中國作家協會。發表于陝西民刊《陣地》的系列組詩《寫作的抒情》,相繼被《詩選刊》《詩刊》轉載。受青海詩人章治萍先生邀請,擔任“詩家園論壇”版主。10月,參與《詩刊》下半月刊開辦的“新詩标準讨論”欄目的《詩歌精神和我們的寫作》發表在《詩刊》下半月刊。11月,《飛天》發表組詩《翠綠的新聞》。

2003年1月,詩歌《雪山下的夜晚》《一束鮮花移到窗前》入選《2002年中國最佳詩歌》。6月,《詩刊》下半月刊等刊物發表系列組詩《陝甘甯一帶》。8月,《甘肅日報》發表丁念保詩歌評論《王若冰:在抒情中感覺生活的微痛》。11月,寫作評論《對抗:雨田的方式》,後收入“《非非》體制外寫作讨論專号”。

2004年5月,向在蘭州舉行的第2屆甘肅詩會暨甘肅文學論壇送出《把西部詩進行到底》(後發表于2007年1月号《飛天》)和《找一個詞代替——也談甘肅中青年詩壇的現狀與未來》的論文,并以《找一個詞代替——也談甘肅中青年詩壇的現狀與未來》在大會上作主旨發言。會上,被聘為甘肅文學院特邀評論家。7月至9月,完成對中華民族父親山——秦嶺的全程考察,行程5000餘公裡,途經甘陝川鄂豫5省50餘縣市近百個鄉鎮,對秦嶺沿線曆史文化進行了全面考察。

2005年6月,為徐雲峰、唐宏組織的“全友家私杯”全市中國小生作文大賽獲獎作品集寫序。10月,寫作詩歌評論《打鐵的聲音響徹黃昏——古馬詩歌的精神意向》。12月,刊發于《飛天》1999年9月号的《王若冰的詩》(11首)獲《飛天》(1996-2005)十年文學獎。開始長篇文化散文《走進大秦嶺——中華民族父親山探行》創作。

2006年1月,《當代戲劇》發表評秦腔劇《山裡紅》的戲劇評論《山裡紅的魅力》。2月,在《星星詩刊》發表組詩《與生活有關》。4月,在《甘肅日報》發表《天水文學:一方迷人的天空》,評介天水文學創作。5月,《飛天》發表散文《流亡路上的杜甫》。6月,随邢同義赴上海參加《恍若隔世·回眸夾邊溝》研讨會,并寫作《使命:恢複曆史的記憶》的采訪側記。9月,參加當代西北文學論壇暨第3屆甘肅詩會,送出《把西部詩歌進行到底》和《詩歌高原的成長履曆——新時期甘肅詩歌發展現狀報告》的論文,其中《詩歌高原的成長履曆》在論壇上作主題發言。11月,《飛天》發表詩歌評論《大風起兮雲飛揚——陽飏詩歌印象》。12月,寫作美術評論《濃筆重彩 天籁神性——毛雪峰新疆重彩山水品讀》,後發表于《美術報》等報刊;31日,策劃組織“祈福迎祥文學之夜”朗誦會。

2007年3月,受“詩家園網”站長章治萍邀請,與其共同主編《詩家園》“敖主義·中國新邊塞詩人作品集”專号。5月,《飛天》發表組詩《把冬天走到盡頭》。7月,寫作羅巴詩歌評論《讓靈魂畢現傷口和光芒》;《詩刊》下半月刊發表組詩《黑暗的行者》。10月,長篇散文《走進大秦嶺——中華民族父親山探行》由花城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首次提出“秦嶺是中華民族父親山”和“秦嶺文化”概念,出版後引起廣泛影響,并入圍第5屆魯迅文學獎。11月3日,蘭州晨報發表該報記者劉小雷訪談《王若冰:我觸摸到了秦嶺的靈魂》。12月,《青年文學》發表組詩《詩五首》。12月23日,由花城出版社、甘肅文學院主辦,天水市文聯、天水日報社、天水市作協承辦的《走進大秦嶺》首發式暨研讨會在天水舉行。著名作家、中國作協副主席陳忠實,中國記協《中華新聞報》常務副社長蔡勵,廣東花城出版社文化藝術編輯室主任、《走進大秦嶺》責任編輯溫文認,百花文藝出版社《散文》月刊主編汪惠仁,詩人、甘肅文學院常務副院長高凱,以及陽飏、張存學、馬平川、秦嶺、牛慶國、郭嚴棣等著名作家、詩人出席。陳忠實認為,《走進大秦嶺》提出“秦嶺文化”,并創造性地将秦嶺比作“中華民族的父親山”,開拓了文化散文的大視野。其後,《文藝報》《甘肅日報》《蘭州日報》等報刊發表丁念保、劉子、馬平川等有關《走進大秦嶺》的評論。

2008年1月,聶中民在《隴南文學》發表《王若冰:詩群沉思者》;劉子寫作《雪地和火焰的上升方式》評論其近期詩歌創作變化;唐宏在《天水周刊》發表《王若冰:一盞燈》的評述文章;《星星詩刊》發表組詩《關山一帶》;寫作美術評論《野趣幽秀 禅道相融——彭中傑中國山水畫小識》。2月,《飛天》發表評論《蒼茫之境的意味——讀〈古馬的詩〉兼談北方邊地文化精神》。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省阿壩州汶川縣發生裡氏8.0級大地震,波及天水;16日晚,與詩人周舟、葉梓,作家薛林榮通過部落格向天水文學界發出為“5.12”大地震死難者和幸存者祈禱的倡議;18日晚8時,與數十位天水界朋友在伏羲廟廣場舉行以“禳災祈福,天佑中華”為主題為“5.12”大地震死難者和幸存者祈福捐款活動,所籌2728.7元善款第2天由葉梓負責寄往中國紅十字會;創作紀念“5.12”大地震組詩《悼念和記憶》,先後被收入香港大公報出版的《天堂之路——2008年中國四川大地震詩選》和敦煌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守護家園——5.12大地震甘肅文學記憶》。6月4日,與詩人周舟、葉梓到天水城區防震棚散發詩刊社為抗震救災印發的《詩傳單》;到鼓浪嶼寫作長篇散文《尋找大秦帝國》;散文《天水古巷》相繼被天水市郵政局等機關主辦的《天水樓市》和《北大荒文學》(2007年第6期)剽竊,先将天水市郵政局告上法庭,後向《北大荒文學》雜志社發函要求終止侵權行為并就剽竊一事進行說明,後《天水樓市》侵權一案由被告與作者達成賠償協定庭外調解,但《北大荒文學》始終未有回應。7月,為隴南書法家王小靜寫作書法評論《開阖大度 不拘點劃》。8月,接受《詩選刊》(下半月刊)編輯、詩人花語采訪,回應其主持的《詩人與城市》欄目訪談;應約與高凱寫作《崛起的高地——改革開放三十年甘肅詩歌創作》,後收入馬少青主編的《隴原花雨——改革開放三十年的甘肅文學藝術》;《中國文化報》發表作家秦嶺的評論《〈走進大秦嶺〉“大”在何處》;《文藝報》發表丁念保評《走進大秦嶺》的文章《一部元氣淋漓的作品》。9月,受陝西電視台之邀為康健甯執導的8集紀錄片《大秦嶺》撰寫解說詞。10月,應《詩選刊》(下半月刊)之約,着手整理《甘肅詩人地圖》。該文2萬多字,基本涵蓋了建國以來甘肅有影響的老中青詩人,并撰寫了《甘肅詩人與佛教石窟寺分布》的前言,于次年1月号在《詩選刊》(下半月刊)刊出。11月,《華商報》發表通訊員李方、王茜、張玲妍的專訪《王若冰:秦嶺文化開掘者》。12月,石家莊經濟技術開發區中學将《走進大秦嶺》相關文章作為八年級下冊國文綜合測試題。

2009年1月,為餘普查散文集《河流的聲音》作序;寫作《書品、畫品和人品——我所認識的毛選選和他的書畫作品》。2月,應西安萬邦書城之邀在陝西省美術館講解秦嶺與秦嶺文化。3月,應《黃河詩報》主編王竟成之約寫作詩歌理論《詩歌和我的靈魂》。5月12日,應綿陽詩人雨田之邀與陽飏、周舟赴四川綿陽北川中學“5.12”大地震遺址,參加由雨田、白林鶴等發起的“詩祭5.12”詩歌朗誦活動。6月,出任複刊後的寶雞《陣地》詩報藝術指導。與此同時,10年間先後為天水作家唐宏、闫虎林、餘普查、蔔進善、白麟、秦舟、程鵬、馬浩江、趙三娃、邢娟娟等詩人、作家作品集作序,撰寫包括陽飏、古馬、周舟、黃英、翟萬益、佛石、賈凡、廖五洲、嘉昌、毛曉春、彭中傑、毛選選、王鳳保、賈麗珠、毛雪峰、馬召平、景斌、羅巴、邢同義、雍際春等作家、詩人、學者、書法家、畫家的文學及書畫評論。7月,攜夫妻、女兒自駕車漫遊河西大地及青海海西、海東,創作《西行組詩》10首。10月,《手稿•秋之卷》發表散文《我的大學》。11月,寫作文學評論《生活的意味和周舟的意義——周舟〈渭南舊事〉的文本價值》;和欣梓合作,為2010年1月号《詩歌月刊》推出的“天津天水詩人詩歌展”綜述《群星璀璨的天水詩歌創作》。12月,《散文》月刊發表散文《道士塔前》,後入選《散文2009年精選集》;詩歌《關山》入選《2009年最适合中學生閱讀的詩》一書;《走進大秦嶺》榮獲第3屆甘肅黃河文學獎二等獎。

2010年1月1日至8日,由中國著名紀錄片導演康健甯執導,陝西省委宣傳部、陝西電視台拍攝的8集系列片《大秦嶺》在央視10套連續播出,擔任1至4集《宏基偉業》《山佑漢脈》《盛世佛音》《高山仰止》撰稿。該片播出後反響極大,先後獲第25屆中國電視金鷹獎優秀紀錄片獎,第2屆全國優秀電視文化(文藝)欄目暨大型特别節目優秀大型紀錄片,國家廣電總局2010年度國産紀錄片及創作人才扶持項目優秀中篇獎、最佳編劇獎。10年後,《大秦嶺》在鳳凰衛視選播5集,為前4集和第8集。1月,由其組稿選編、天水籍作家秦嶺支援的《詩歌報月刊》“天水—天水青年詩人專号”出版;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長篇曆史散文《尋找大秦帝國》;受《尋找大秦帝國》出版方西安萬邦書城之邀,先後到西安、寶雞、蘭州舉辦講座和簽售活動。2月7日,《華商報》發表該報資深記者王鋒專訪《〈大秦嶺〉撰稿王若冰解密大秦嶺情結,他力倡秦嶺是中華民族父親山》。3月,《手稿》第2期“關中—天水經濟區”散文專号出版,天水部分由其組稿,一次性集中推出26天水作家的20餘篇散文。4月,上海詩人唐泳在其部落格發表《我所認識的王若冰》;發表于《南方周末》2007年6月14日的《尋訪仇池古國》,收入甘肅省基礎教育課程教材中心選編的甘肅省地方課程教材《人文修養》五年級下冊;《天水師範學院學報》第3期發表蘭州大學文學院博士郭茂全題為《行走、哲思與詩意的審美遇合——評王若冰曆史文化散文〈走進大秦嶺——中華民族父親山探尋〉》的評論;應邀赴商洛參加由國家旅遊局、陝西省旅遊局和商洛市政府主辦的“首屆秦嶺生态旅遊節暨仙娥湖國際論壇”,并以《大秦嶺、大手筆、大造勢,商洛應做出示範》為題發表演講。7月,聶中民發表評論詩集《巨大的冬天》的文章《天水文壇永遠的水手》;在樓觀台接受《旅遊衛視》著名主持人阿澀采訪。9月,《甘肅日報》刊發散文《漢字的光芒》;《中西詩歌》刊出詩歌《吼叫和記憶》(9首);《散文》第9期刊發《津門印象,兩本雜志和一座城市的氣質》。10月,為王族長篇散文《狼界》寫作評論《以狼的精神為背景》。11月,《星星詩刊》第11期刊發組詩《離幸福更近一些》及創作談《詩歌和我的靈魂》。12月,《天津文學》12月号刊發詩歌《春節過後》《距離》《你讓車停了下來》《夢見》;《中國商務線上旅行網》釋出的“秦嶺在召喚,我們在行動”文案,引用了《走進大秦嶺》中的研究成果:“秦嶺文化是由道教文化、秦文化、楚文化、巴蜀文化、中原文化、關中文化、兵戎文化、土匪文化、移民文化、宗教文化互相浸淫、互相滲透,形成的一種新的文化精氣和血脈。”完成“秦嶺文化概論”初稿《大秦嶺:肇啟中華文明的精神高地》。

2011年2月,與詩友商議并通過部落格和《天水日報》呼籲向身患重病無錢醫治的武山青年作家董春晖捐款。

3月,應華商報之約為該報主編的《秦嶺72峪探秘》作題為《天下大美 盡在秦嶺》的序。4月,由楊建仁任主編,其與高凱任副主編的《甘肅的詩》出版發行。6月,相繼應甯夏文聯和平涼文聯之邀,先後赴甯夏和平涼參加“黃河金岸”詩歌節及“美麗平涼六月行”采風活動;天水市紅十字會、天水博愛醫院等機關侵犯《天水古巷》著作權案,達成庭外調解,作者維權成功。7月,與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劉慶柱、史金波、田雪原等受邀參加由西安交大、《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舉辦的“走進大秦嶺科學考察啟動儀式暨大秦嶺與中華文明高層論壇”,并發表題為《秦嶺:中華遠古文明肇啟的溫暖母床》的演講。8月17日至9月4日,自駕車從天水啟程,開始渭河流域的文化考察。9月18日,應邀參加由中國先秦史學會、萊蕪市委宣傳部舉辦的首屆中國(萊蕪)嬴文化研讨會,并代表來賓緻答謝辭。10月,應《大西北詩刊》之邀寫作評論《持續向上的力量——“平涼詩群”閱讀随記》;為莊苓詩集寫序《夢的痛》;為安永詩集和書法集寫序;為周宜興長篇小說《書香閨秀》《早春時節》寫作評論《大變革年代的社會風俗畫 》。

2012年1月,寫作《2011:新世紀詩歌介入擔當元年——2011年詩歌走向描述》,此文在其部落格退出後被各大網站及部落格轉發,後入選《2012年中國詩情紀要》;為葉廣芩散文集《秦嶺無閑草》撰寫評論《草木有情》。6月,1984年發表的詩歌《嘉峪關》被收入《嘉峪關志》;應山東萊蕪嬴文化研究會主辦《嬴文化研究》之約,寫作《嬴秦精神四論》和《嬴族:古老的太陽部族》。7月,西安萬邦圖書公司和長春出版社聯合出版《走進大秦嶺——中華民族父親山探尋》修訂本。12月,《走進大秦嶺——中華民族父親山探尋》修訂本獲甘肅省敦煌文藝獎一等獎。7月至8月,受陝西省旅遊局邀請,為寫作長篇紀實文學《全旅遊時代》進行采訪,曆時45天,走訪陝西各市縣旅遊景區,搜集寫作素材,12月完成20萬字《全旅遊時代》,後因種種原因未出版。

2013年1月,《飛天》和《敦煌詩刊》分别刊發懷念兄長王尚忠的詩歌《與兄長交談》《我開始懼怕回家》;應深圳報業集團《遊遍天下》雜志刊約稿,發民俗散文《天水:中國最長的年節》。3月,《延河》刊發長篇散文《秦嶺渭河》;由安永任主編,其與汪渺任副主編的《詩歌中的天水》《天水文學作品選》出版。4月,《黃河文學》第6期刊發評論甯夏詩人牛紅旗散文集的文學評論《是挽詞,也是贊歌》;應約為陝西山陽縣月亮洞景區題寫“月亮洞”;受北京盛世唐人影視傳媒公司邀請,參加慶陽籌拍的8集大型紀錄片《黃土大塬》腳本研讨會并擔任文學顧問;入選2012年甘肅全省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5月,為《關天經濟導報》“讀城記”欄目撰文《寶雞:青銅之邦》。6月,為太白山景區山門文化牆撰寫《大秦嶺》;為隴南作家、詩人趙殷、張蓉作序。10月,受邀參加百名作家走進太白山活動,執筆撰寫《太白山宣言》,呼籲保護秦嶺生态環境。11月15日,參加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終南文化書院成立儀式,與賈平凹等被聘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終南文化書院文化顧問、終南山申遺文化宣傳大使;當晚,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名家講堂》為師生作題為《大秦嶺朝拜:秦嶺與華夏文明起源及中國傳統文化的萌生》的學術報告。11月,赴平涼參加6集紀錄片《西北望崆峒》腳本研讨會,并擔任該片學術顧問;散文《不朽的漢字》獲“甘肅新聞獎”副刊一等獎。12月,長篇文化散文《渭河傳》由太白文藝出版社出版,此為繼《走進大秦嶺》《尋找大秦帝國》後“大秦嶺系列”之一。

2014年1月,被聘請為西北旅遊文化研究院旅遊文學研究所所長;在《〈飛天•大學生詩苑〉創辦史記》出版之際撰寫《為了銘記的紀念》;《南方文壇》發表評論葉舟長詩《陪護筆記》評論《抒情,且不至于抒情》。3月,《中國作家》紀實版選發《渭河傳》10萬字版;馬步升為其寫作評論《大行走,走出的大散文——從〈走進大秦嶺〉到〈渭河傳〉》。4月,《渭河傳》在《寶雞日報》開始全文連載;15日,《甘肅日報》“文學隴軍”欄目發表閻小鵬文章《王若冰:為山河立傳》。5月9日,《文藝報》發表王元忠評論《〈渭河傳〉行走在路上的書寫》;中國旅遊出版社出版長篇散文《仰望太白山》;19日在太白山舉行首發儀式,随後《中國旅遊報》選載10餘篇;陝西電視台拍攝制作的10集航拍藝術片《大美陝西》播出,應邀擔任第1集《中央山脈》和第4集《綠色家園》撰稿;應邀參加陝西省旅遊局舉辦的“中國旅遊日”主題活動“穿越大秦嶺,聆聽黃河風”自駕遊漢江取水活動及19日在華山北峰舉辦的“秦嶺黃河對話”活動;20日,應作家秦嶺之邀,赴天津參加“全國作家看和平”采風活動。7月,《先鋒詩報》刊發詩歌10首;應姜紅偉之約,參與《20世紀80年代大學生詩歌運動訪談錄》;為寶雞市社科聯主編的《寶雞山水文化》寫序《為山河立傳》。8月,和夫人從杭州返天水途中,從漢口開始逆漢江而行,完成對漢江下遊的考察,為寫作長篇散文《走讀漢江》搜集素材。9月,詩歌《詠歎太白山》榮獲“大美太白山”全國征文二等獎;應仙女山旅遊度假區邀請,到重慶武隆采風。10月2日,應邀參加黃陵縣甲午年重陽公祭軒轅皇帝典禮,并作為嘉賓向人文始祖軒轅黃帝敬獻花籃。11月17日至29日,從天水齊壽山出發,自駕車對漢江中上遊進行考察。12月,為陝西作家周吉靈長篇散文寫序《父親山的精神之書》。

2015年1月,寫作《我與〈西北望崆峒〉的淵源》;《走進大秦嶺》獲第5屆黃河文學獎榮譽獎;《仰望太白山》獲陝西省旅遊局旅遊宣傳品大賽印刷類三等獎;《詩人文摘》轉載《飛天》2015年第1期轉發回憶《飛天·大學生詩苑》的文章《詩歌黃金時代的青春記憶》。3月,《環球人文地理》第2期以30個頁面刊發圖文版《渭河傳》。4月,西部血漢詩網刊第99期刊發詩歌12首。5月10日,組織天水詩人作家去泾川進行文學采風活動;13日,應邀參加由陝西省旅遊局策劃的2015“秦嶺與黃河對話”主題文化活動新聞釋出會;17日至19日,參加2015年中國旅遊節陝西省主題活動“秦嶺與黃河對話”活動。6月,完成《天水人文辭典》寫作;23日,《詩歌周刊》第165期刊發王若冰等詩人為方陣的《中國地方詩展:天水篇》。7月11日參加西安永陽坊藝術節,并出席《走進大秦嶺》讀者見面會;寫作獨化詩歌評論《獨化:向着傳統挺進》。8月10日至16日,組織天水部分作家詩人開展曆時7天的“新絲路作家走進海西”自駕車采風活動,期間創作《在察爾汗鹽湖》等詩歌;25日,參加在西安舉辦的“首屆中國大學生詩歌藝術節”開幕式并以《在絲綢之路起點反思我們的詩歌創作》為題發言。11月5日至12月22日,天水釋出先後推出系列散文《五縣雜記》之清水、張家川、秦安、甘谷、武山篇和《水号北流泉》。11月8日,應邀參加由陝西省文物局和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終南山書院舉辦的終南山文化遺産研讨會;21日,赴廣東雲浮市參加首屆“省際文學”高峰論壇,創作《在雲浮拜禅宗祖師六祖慧能墓》等詩歌;《好詩人》第11期推出《寫作的抒情》(組詩);《詩家園》紙刊刊出《西北詩人自選集》專号王若冰卷。12月,《詩人讀詩》平台第57期推出詩人王若冰讀詩《與石頭對話》;詩歌《過當金山》入選《中國現代詩精選》。12月17日,赴鄂爾多斯參加第8屆“《中國作家》鄂爾多斯文學獎”,刊發于2014年《中國作家》3月号紀實版的12字版《渭河傳》,獲第8屆“《中國作家》鄂爾多斯文學獎”優秀作品獎。評委會對《渭河傳》的評語是:“這是一部具有史詩性質的紀實作品,我們通過關于一條河流流淌的文字,不僅領略到陝甘大地自然山川的面貌,而且也可以清楚這塊土地上生命具有的曆史存在形态。作品呈現的是博大精深、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2016年3月12日,由甘肅當代文學研究會和西北師大傳媒學院聯合舉行的《渭河傳》研讨會在西北師大老文科樓召開,張明廉、馬步升、楊光祖、張存學、高凱、王元忠、劉晉等作家、評論家參加。4月29日,陳忠實逝世,在赴陝西省石泉縣參加“鬼谷子旅遊文化節”途中,應葉舟之約為《蘭州晨報》寫作《痛别一位可親可敬的老人》,随後赴西安吊唁,在其主持的《麥積山文化周刊》推出悼念陳忠實特刊。5月,赴太白山參加2016年“秦嶺與黃河對話”活動,與著名文化學者王志等共同對話旅遊與商貿、文化融合;與天水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正茂,詩人葉舟赴北京與人民文學雜志社達成聯合舉辦“中國天水·李杜詩歌節”的合作協定,并聘請著名學者霍松林、著名文學評論家雷達擔任“中國天水·李杜詩歌節”顧問。6月6日,首屆“中國天水·李杜詩歌節開幕式暨丙申端午詩會”在南郭寺舉行,由其作為策劃人的一年一度“中國天水·李杜詩歌節”大幕正式拉開;14日,趕赴伊犁參加“一帶一路晚報絲路論壇”,沿獨庫公路穿越西天山;19日,新疆傳回途中到蘭州理工大學參加甘肅省當代詩歌研究會成立大會,和葉舟、高尚、阿信、牛慶國等被聘為顧問;21日至23日,組織甘川詩人互訪杜甫草堂采風活動,帶領10餘位甘肅詩人沿當年杜甫入蜀路線從天水到達成都,受到四川省作協和《星星詩刊》雜志社的熱情接待,在杜甫草堂共同舉辦“千裡詩緣 情系草堂”川甘詩人朗誦會。7月,受邀到定西渭源縣參加丙申年大禹公祭大典。8月,《新疆文學》發表閻小鵬長篇評論《曆史文化與民族精神的詩意呈現——〈渭河傳〉的審美價值和思想意義》。9月,組織“李杜詩歌節”詩人作家開展“走進李白祖居地、杜甫流寓地”采風活動,來自北京、上海、廣州等地17位作家、詩人和天水作者共同參加系列活動;20日,赴北京參加首屆“李杜詩歌獎”終評會,評出吉狄馬加獲第1屆李杜詩歌獎金獎,雷平陽和西娃獲貢獻獎,王單單、武強華、張二棍獲新銳獎;22日,從北京傳回途中應北京非馬影視傳媒公司王嘉邀請,去陝西榆林考察無定河,為紀錄片《無定河》腳本創作積累素材。10月,國慶期間開始《走讀漢江》寫作。11月5日晚,首屆“中國天水·李杜詩歌獎”頒獎典禮在天水市秦州大劇院啟幕,天水市市長楊維俊,雷達、阿來等文化名人和獲獎作者與來自全國20多家知名媒體記者、天水各界人士1000餘人出席頒獎盛典;11日,應商洛學院之邀赴商洛參加“秦嶺畫派”研讨會,并作題為《山水精神 人文情懷》的主題演講。12月,完成6集紀錄片《無定河》解說詞撰寫。

2017年1月至3月,完成散文集《走筆山河》整理和校對工作;選編第2本詩集《我的隔壁是靈魂》;從網上發現,《道士塔前》2010年被武漢鋼鐵集團第三中學選作聯考模拟試題。2月16日微信公衆号開通,名稱為“王若冰的大秦嶺”,首推“王若冰說大秦嶺”系列。3月,詩歌《關山》收入《〈詩刊〉創刊60周年詩選》。4月,赴東南大學參加東南大學文學院等機關舉辦的首屆中國禅詩詩書酒研讨會。5月18日,到鎮安參加“秦嶺與黃河對話”活動,與熊召政相見;在“秦嶺與黃河對話·長江黃河旅遊産品推介會”上演講秦嶺、黃河與長江的文化淵源;25日,《星星詩刊》推出首屆“中國天水·李杜詩歌節”天水詩人專輯,40餘位詩人作品入選。6月,蘭州理工學院金生翠教授選編的甘肅散文讀本《文苑漫步》,收錄《尕海聽歌》《道士塔前》兩篇;16日至18日,組織天水詩友赴寶雞參加新絲路詩會;28日,第2屆“中國天水·李杜詩歌節”在麥積山石窟開幕;讀者出版集團上司班子和《星星詩刊》主編龔學敏、《飛天》月刊主編馬青山及來自北京、蘭州、四川、陝西、天水的詩人、作家、媒體記者出席開幕式;由首屆“中國天水·李杜詩歌節”組委會出資、連輯題字、王若冰撰寫碑文的《李白祖居地》石碑在秦安高鐵站前廣場落成,王正茂、王巨才、李曉東、李少君等揭幕。7月,著名詩人李老鄉在天津去世,10日和周舟、汪渺趕赴天津吊唁,在《麥積山文化周刊》推出悼念詩人李老鄉特刊。8月,中外詩歌線上《詩無限》總第95期選發詩歌《在樓觀台拜谒老子墓》;17日,赴西安拜會賈平凹,請其為“李杜詩歌獎”獎杯題字;《西北旅遊》發表《當文壇“鬼才”賈平凹遇見“秦嶺之子”王若冰》;29日,張書紳逝世,在《麥積山文化周刊》推出紀念《大學生詩苑》創辦者張書紳特刊;《渭河傳》獲第8屆敦煌文藝獎三等獎。10月14日,赴北京組織并參加第2屆“中國天水·李杜詩歌獎”終評會,多多獲第2屆“中國天水·李杜詩歌獎”金獎,胡弦、毛子獲銀獎,金鈴子、葉麗隽、離離獲新銳獎,張書紳獲貢獻獎。11月和12月,在太白山完成《走讀漢江》初稿,總字數21萬字。12月,由陝文投和北京非馬聯合制作,其擔任撰稿的3集曆史文獻紀錄片《李子洲》在子洲縣開拍;30日晚,第2屆“中國天水·李杜詩歌獎”頒獎典禮在秦州大劇院隆重舉行,吉狄馬加出席。

2018年1月,《延河》刊發長篇散文《昆明池筆記》,中國作家網予以轉發;完成6集紀錄片《泱泱渭河》大綱,改定6集紀錄片《無定河》解說詞;參加為其作序的許雲峰散文随筆集《雲在天上飛》分享會;“王若冰文化工作室”成立;為畫家賈麗珠作品寫作美術評論《賈麗珠的“先鋒性”》。2月,受邀參加詩人高凱通過《隴東詩群微信公衆号》組織的于堅長詩《小鎮》線上讨論會并發言。3月,《環球人文地理》推出根據《走讀漢江》編輯出版的大策劃《漢江》專題;赴陝西勉縣參加油菜花節,寫作詩歌《雨中的玉蘭花》等;21日,台灣詩人洛夫去世,寫作詩歌《送洛夫》,後編入杭州純真年代書吧編輯的《洛夫紀念集》和甘建華、王錦芳主編的《洛夫紀念文集·詩歌卷》;28日至29日,應邀赴陝西渭南參加“國際專家學者渭南行”采風活動,遊曆洽川古莘國景區、韓城古城、習仲勳故居、澄城堯頭窯瓷窯遺址,并向意大利一帶一路交流合作辦公室主任梅碧娜、匈牙利駐華旅遊參贊伊萬夫婦書法作品;赴京邀請吉狄馬加出任第3屆“中國天水李杜詩歌節”組委會主任及第3屆“中國天水·李杜詩歌獎”組委會主任;31日在京驚聞評論家雷達去世,遵市委宣傳部訓示留京和高凱協助吊唁事宜,當晚在三裡屯土耳其酒吧寫作《最後的道别——哭雷達》。4月,詩集《我的隔壁是靈魂》出版;21日,由陝西省作協、甘肅省作協、第3屆“中國天水·李杜詩歌節”組委會主辦,天水日報社、西北旅遊文化研究院、西安萬邦書城、雁塔區委宣傳部承辦的《我的隔壁是靈魂》分享會在西安萬邦書城關中大書房舉行,分享會由著名詩歌評論家沈琦主持,作家、詩人、評論家葉廣芩、秦巴子、王珂、王元忠、馬召平、賈妍,天水市委組織部長王正茂出席,天水部分詩友參加;25日,《甘肅日報》發表散文《天水:古漢水之源》。5月6日,為寶雞市社科聯主編的《天台山文化》寫序;19日,和北京交大旅遊學院教授張輝在西安昆明池參加2018年中國旅遊日主題活動“秦嶺與黃河對話”;23日,甘肅甘谷謝家灣李家溝麒麟塔重修完工,受邀為此塔撰寫的碑文刻行。6月,應邀參加寶雞日報社舉辦的“魅力隴縣”采風活動,随後受邀和王元忠赴康縣參加《詩林》大水溝改稿會,被授予大水溝榮譽村民。7月,參加《詩刊》社第9屆“青春回眸”詩會;與來自各地詩人計15人(曹宇翔、餘笑忠、盧文麗、王若冰、姜念光、李雲、楊梓、郭金牛、第廣龍、琳子、梁積林、李浔、韓閩山、東籬、姚江平)同遊金山嶺長城、承德避暑山莊、木蘭圍場、塞罕壩、禦道口草原和北野創辦的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大清坊酒廠等;參加《詩刊》社“青春回眸暨綠水青山當代詩歌研讨會”并作主題發言;《城市地理》雜志以《天水人文辭典》為藍本推出50個頁碼的《解讀天水》大策劃,與太白文藝出版社續簽《渭河傳》重印3000冊合同;甘肅電視台拍攝的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文化人物系列《用靈魂寫作的詩人——王若冰》在甘肅電視台文化頻道播出。8月,出任第3屆“甘肅詩歌八駿”評委;赴北京參加第3屆“中國天水·李杜詩歌獎”終評會,評選出王家新獲金獎,古馬、高鵬程獲銀獎,臧海英、李瑾、彭志強、趙亞鋒獲新銳獎,謝冕獲貢獻獎,羅馬尼亞詩人卡西安·瑪利亞·斯皮裡東獲首個國際詩歌獎的第3屆“中國天水·李杜詩歌獎”。9月2日上午,東柯草堂修葺完工及石碑揭幕式舉行,參加第3屆“中國天水·李杜詩歌獎”頒獎盛典的吉狄馬加、謝冕、王家新等著名詩人、評論家出席;晚上大雨,第3屆“中國天水·李杜詩歌獎”頒獎盛典在麥積區翠湖舉行;4日,網上發現20年前《詩歌報》發表的詩歌《憤怒》被收入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十支銅号》;天水電視台《書香天水》系列節目播出王若冰的訪談節目;20日至24日,赴四川自貢參加自貢國際詩歌周,國内外50餘位詩人參加,被自流井區尖山村授予榮譽村民,期間寫作詩歌《井鹽》;9月号《詩刊》上半月刊,刊出第9屆“青春回眸”詩會專輯王若冰詩歌400行,包括代表作《怅然之夕》和寫作随筆《行走的意義》。10月,赴敦煌參加“全國文學院院長聯席會議暨首屆絲綢之路文學論壇”作題為《向着詩歌本身》的主題發言。11月,《延河》發表王元忠評論《精神、民間和空間——王若冰詩歌解讀的三個次元》;上海詩人曉松等主辦的《詩黎明》推出王若冰組詩《日常紀事》7首;赴甯縣參加省文聯、省文學院、慶陽市文聯舉辦的“隴東詩群”研讨會,作題為《黃土塬、信天遊和鄉土精神的繁殖與生長》的主題發言;8日,《甘肅日報》欄目刊發劉晉的文章《王若冰:用腳步丈量山川大地》;30日,組織舉辦“向青春喝彩——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天水實力青年作家創作交流會”,作題為《走向振興的态勢》的發言。12月,應《陝西詩歌》之約,組織推出《天水詩人專輯》;寫作詩歌評論《由内到外的淨身自省——樊樊詩歌閱讀随感》;随筆集《山河回望——王若冰說大秦嶺》由太白文藝出版社出版;甘肅省委宣傳部重點項目“隴原文學典藏”之一的《走筆山河》由敦煌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上海民刊《詩黎明》2017—2018年選入選《王若冰的詩》。

2019年1月2日,北師大新詩研究所譚五昌選編的《2018年中國新詩排行榜》收入詩歌《在雲浮拜谒六祖慧能墓》;《中國作家》紀實版刊發12萬字版《走讀漢江》;《環球人文地理》以《我們的大秦嶺》為題,推出以其《走進大秦嶺》《山河回望》為母本選編的特别策劃;7日,香港《中華時報》和《中華新聞網》同時推出《走讀漢江》之《兩源同流》;《文藝報》刊發《向着詩歌本身——甘肅詩歌八駿簡評》;章治萍主持《詩家園》網站紙刊推出西北詩人專輯王若冰卷。3月,《中國作家》微信公衆号推出《我的所有幸運來自于大秦嶺》;16日,受漢中市文聯邀請,在漢中市各縣區文聯暨文藝家協會骨幹教育訓練班上作題為《解讀大秦嶺》的報告;赴西安參加中國作協舉辦的全國基層作協負責人教育訓練班,并作題為《紮根沃土 與時代同步 與人民同心》的發言。4月,王法《法哥與詩歌》平台推出《中國詩人名錄之王若冰篇》。6月1日,第4屆“中國天水·李杜詩歌節”開幕式在天水一中麥積校區舉行;3日,陝西省作協主辦的《文學陝軍》平台推出賈連友《王若冰:為秦嶺樹碑立傳》,随後《中國作家網》轉載;5日,赴安徽宣城桃花溪鎮參加第6屆桃花溪國際詩歌節,寫作《在桃花溪跟李白攀老鄉》;為徐雲峰新著《心路一光年》寫序;14日至17日,赴清水縣參加“寫意清水•助力扶貧”采風活動;28日,赴嘉峪關參加胡楊作品研讨會,并寫作《以西部地理為背景》的胡楊詩歌評論。7月,湖北詩人餘笑忠主持的《遇見好詩歌》平台推出“夏天”專輯,收錄詩歌《閃電》;6日,赴泸州參加《詩刊》社、國際詩酒大會、泸州老窖等機關聯合舉辦的“國際詩酒大會暨新時代詩歌傳媒論壇”并作對話發言;李少君、符力主編,長江詩歌出版中心出版的《新時代詩歌百人讀本》收入詩歌《在察爾汗鹽湖》《禦道口牧場》二首;譚五昌主編《2018中國新詩排行榜》,收入詩歌《在雲浮拜谒六祖慧能》;28日,參加第29屆全國讀書交易會并在曲江國際會議中心參加西安出版社《紙上長安》叢書啟動儀式,和吳克敬、朱鴻等被聘為《紙上長安》叢書編委。8月16日,在陝西合陽參加黃河旅遊大會,《渭河傳》獲首屆“中國黃河旅遊文化獎·文學獎”,同時獲獎的還有吉狄馬加長詩《黃河》及陝北民歌王王向榮;江蘇詩人微信公衆号推出《甘肅詩人方陣》,入選《對畢加索〈彈吉他的男人〉的詩意化诠釋》;太白文藝出版社“渭河文化”叢書再版《渭河傳》;30日,赴陝西鳳縣參加“2019江河旅遊發展對話會”并作題為《秦嶺與嘉陵江》的主題演講。9月6日赴渭源參加《小說選刊》雜志社等機關主辦的“中國作家看渭源”采風活動;《人民文學》發表散文《漢江兩記》;《西北旅遊》雜志推出報道《王若冰:從〈走進大秦嶺〉到〈渭河傳〉》;24日,赴陝西丹鳳縣參加《大秦嶺論壇》,與作家賈平凹,著名學者、清華大學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所所長汪晖同台演講,演講題目為《大秦嶺與商洛文化旅遊》;28日,參加雷達文學館開館儀式;29日,在秦州劇院萬達集團“2019天水文脈發展與傳承峰會”上發表演講。10月,《最詩刊》“甘肅詩人群體作品聯展”推出“王若冰專輯”;11日,參加天水師院建校60周年晚會并作為傑出校友代表上台與新老校友交流;第4屆“中國天水·李杜詩歌獎”頒獎典禮期間,策劃組織17日下午“猜想與預見:未來世界的詩歌與文學——第四屆‘中國天水·李杜詩歌節’圓桌對話會”,參加頒獎典禮的當代著名詩歌理論家徐敬亞,著名詩人、第4屆“中國天水·李杜詩歌獎”最高獎成就獎得主王小妮,著名詩人、中國作協詩歌創作委員會副主任楊克,著名詩人人鄰,著名詩人、海南省作協副主席蔣浩,著名詩人李浔,詩人、作家、“中國天水·李杜詩歌節”主辦人王若冰,天水詩人、作家雪潇、王選等人參加,天水師範學院教授王元忠主持對話會;北京師範大學主辦的《國文導報》“作家話讀”欄目刊發《油燈下的閱讀》。11月,抵達阿勒泰參加新疆冬季旅遊博覽會,寫作詩歌《在禾木凝視積雪》。2019年11月27日至2020年3月12日,《渭河傳》在《天水晚報》分50期跨年度連載。12月16日《人民日報》發表記者王錦濤專訪《天水有詩氣自華》,同時《人民視訊》推出關于“李杜詩歌節”的視訊訪談。

2020年

1月8日至19日,赴意大利和法國等地交流通路;新冠肺炎全面爆發,23日武漢封城,寫作詩歌《救贖與重生:庚子年新春的人間》,發表于2020年3月号《詩潮》。

2月,以天水作協、天水晚報名義開展抗擊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文學作品征集活動。

3月,《詩刊》上半月刊刊發《疏勒河懷想(外二首)》;起草《第五屆“中國天水·李杜詩歌節”實施方案》。

4月,《掌上寶雞·關天名作家》刊發散文《油燈下的閱讀》;完成“全國詩人抗擊新冠肺炎網上詩歌朗誦會暨第五屆‘中國天水·李杜詩歌節’開幕式”方案并約請國内著名詩人汪劍钊、餘笑忠、李自國、李郁蔥、包苞等人,完成朗誦詩歌錄制。

5月22日,作為特邀嘉賓赴陝西商南金絲峽參加“告訴世界一個大秦嶺”文旅對話活動;接天水市政府上司批示,第5屆“李杜詩歌節”停辦。

6月4日,邀請葉梓在《天水晚報•麥積山文化周刊》主持的“天水籍作家聯展”推出,将用一年時間推出包括郭文斌、秦嶺、王族、陳繼明、羅巴、卿曉晴、趙劍雲等在内20餘位天水籍在外工作的作家、詩人的代表作品(此前,在《天水晚報》先後策劃推出過“2016中國好詩榜”“天水實力作家展”“隴東南作家聯展”“陝甘川三省四市作家作品展”);散文《走進大秦嶺》被《生态文學》平台推介後又被寶雞電台錄制成語音版播放;詩歌《登麥積山石窟》入選《2019年中國新詩排行榜》;22日,天水岷山生态公園建成開園,受市城投公司之邀撰寫的《弘文園記》立碑刻行。

7月,12至20日,攜夫人及孫子自駕車從天水出發,對西秦嶺進行文化及自然地理的考察;中國詩歌網第93期《中國好詩》刊發詩歌《北石窟寺》。

8月,《長江文藝》刊發組詩《像我正在經曆的生活(10首)》;11日,由其主持策劃,天水日報社、市扶貧辦、市作協聯合舉辦的“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報告文學征集活動啟動;26日,《文化藝術報》發表該報記者魏韬題為《讀懂了秦嶺,你就讀懂了中國》的專訪,随後被《中國作家網》轉載。

9月,《朔方》刊發組詩《人間背影》,散文《道士塔前》入選《大美敦煌》精選本;15日,受青年導演陳飛邀請,赴西安與著名詩人、作家、電影評論家閻安、和谷、張阿利等參加第7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美麗鄉村影像表達與國際傳播”論壇;19日,《文彙報》發表散文《黃河的顔色》,後被《中國作家網》轉發;27日,由中國地名學會等機關主辦的“丈量大秦嶺”科學普查活動從天水啟程,作為該活動首席文化學者全程參加;長篇散文《走讀漢江》入選中國藝術報社和四川巴中市委宣傳部主辦的首屆“大巴山文藝推優工程”。

10月7日,“丈量大秦嶺”科學普查活動結束,與地質、地理、水文等方面專家行程6000餘公裡,完成對大秦嶺全山域繞行;17日,赴浙江溫嶺參加“全國時刊主編懇談會及全國詩人溫嶺行”采風活動,寫作詩歌《最堅硬和最柔軟的》;18日,《陝西日報》發表題為《行走在秦嶺渭河之間》的通訊,記述其10多年來圍繞秦嶺文化和渭河文化行走探尋與寫作經曆,并被《學習強國》平台轉發;《湖南詩人》2020年第3期“實力詩人”欄目刊發《王若冰的詩》;19日由溫嶺至杭州旅居期間,完成“得隴望蜀”詩叢序《隴南的詩意》寫作并開始12集紀錄片《中華秦嶺》大綱的寫作。

11月,作為總撰稿完成12集紀錄片《中華秦嶺》大綱;由其主編的《天水課——“中國天水·李杜詩歌節”采風詩選》出版;散文《黃河的顔色》被《讀者·海外版》轉發;11日,由泸州赴西安後與西北旅遊文化研究院院長王曉民拜見大慈恩寺主持增勤法師;19日至24日赴泸州參加由泸州市人民政府、中國作協《詩刊》社主辦,中國詩歌網、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等承辦的國際詩酒文化大會第2屆新時代詩歌傳媒論壇,與著名詩人、作家就“自然、生态與新時代文化建設”主題進行對話;詩歌《中秋夜》收入譚五昌主編《每日一詩(2021年卷)》。

12月,網上發現《新時期文學選刊》第32期“重磅詩人”欄目選發組詩《把靈魂放在高處》;25日,赴銅川參加銅川牡丹園景區開發論證會;28日,在西安驚聞天水農民作家舒垠去世,與丁永斌、王選溝通吊唁及後事處理事宜;30日,在西安參加12集人文地理紀錄片《中華秦嶺》腳本創作座談會,該片定位為人文地理紀錄片,計劃拍11集,每集50分鐘,由王若冰任總撰稿,劉晉、閻小鵬等參與撰稿。

2021年

新冠疫情又持續一年。

1月,2日為隴南高天佑主編的“得隴望蜀”詩叢撰寫的“隴南的詩意——得隴望蜀詩叢第一輯讀後”在紅星書評、《成都商報》刊發;11日,驚悉天水籍藝術家靳勒去世,撰文悼念,并就靳勒持續多年的石節子鄉建藝術行為進行肯定與評說;13日,詩歌《疏勒河懷想》入選《2020年中國新詩排行榜》。

2月,13日開始借春節假日與家人暢遊江南古鎮;24日散文《太白山下》在《散文》2021年第二期刊登。

3月29日,在陝西商南“中華秦嶺大講堂”講授秦嶺文化。

4月,17日去寶雞參加李明緒和李喜的《大秦嶺之魂——鳌山探秘》新書首發式;22日,詩集《巨大的冬天》榮獲民間第三屆高窪文學獎,授獎詞由閻小鵬撰寫,薛林榮頒獎;29日,在太白山上闆寺參加2021秦嶺與黃河對話活動。

5月,14日為詩人胡楊撰寫的評論《胡楊詩歌創作的地域特質》刊發于《詩探索》2021年第一輯;15日赴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參加詩歌研讨會;27日,赴陝西華山參加秦嶺風景·華山論劍2021秦嶺旅遊(華山)合作大會。會上揭幕由其參與的《中國秦嶺旅遊圖》。

7月,7日至9日赴甘南、臨夏參加由省文聯組織的新時代文藝工作者巡回宣講活動;24日參加天水市伏羲文化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意識研讨會并發言。7月30日至8月上旬,遊覽考察新疆大地風土人情。

8月11日,《唯有杜康》榮獲第六屆報人散文獎。

9月,2日列入“紙上長安”系列的王若冰散文集《渭河所謂》由西安出版社出版;16日,在王若冰文化工作室(新館)主持召開王若冰《渭河所謂》、薛林榮《魯迅草木譜》、閻小鵬《草葉鋒芒》、胡曉宜《萬物生長的音階》新書座談會。9月28日,王選榮調蘭州飛天編輯部,率衆文友為其餞行。

12月,11日天水市委書記張永霞接見赴北京出席中國文聯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王若冰一行,12日至17日在北京參加全國第十一次文聯會和第十次作代會。

2022年

新冠疫情又持續一年。

1月,5日散文集《走筆山河》獲第三屆“絲路散文獎”;10日給雨田的詩歌評論在《出都商報》發表,後又在《文學報》、中國詩歌網轉載;24日寫渭河流域古代音樂的散文《大呂之音》在《飛天》2022年2期發表。

2月上旬,一家相約四川過春節并考察巴山勝水,随後寓居杭州避疫,5月下旬傳回天水。4月24日組詩《西北之西》在《草堂》詩刊發表。7月2日應邀參加“2022寶雞·大關中詩會”及文學采風活動。

8月,1日再次走進太白山,并在山巅進行文化、生态、旅遊、戶外主題對話。卡包在大爺嶺失而複得,一番折騰。8月,13日赴青海互助參加第四屆昌耀詩歌獎頒獎典禮;20日在王若冰工作室舉辦李曉東散文随筆集《天風水雅》分享會。

9月,7日新著《走讀漢江》散文集單行本由太白文藝出版社出版并入選文藝聯合書單9月榜單;8日《詩歌月刊》八月号刊發其組詩《西部景物記》;9日在王若冰文化工作室舉辦“隴月向人圓——壬寅中秋書畫筆會”;15日,參加延安2022中國黃河對話活動,在壺口瀑布實時直播現場講解黃河文化。

10月正式退休。10月9日,由其組稿的“天水市文學作品”專輯在《西涼文學》刊登。王若冰文化工作室參與主辦的第二屆“元土杯”美麗鄉村全省散文大賽面向全國征稿,11月30日大賽揭曉,呂敏讷、丁永斌等獲獎。

11月,由蘇敏撰寫的《走讀漢江》書評“一條河流的生命經曆與精神傳記”(縮略版)在《文藝報》刊登;《百道網》刊發曹豔有關《走讀漢江》的專訪文章《探尋河流文化精神,呈現秦嶺人文情懷》。

2023年1月,1日到陝西延安及壺口瀑布參加西北旅遊協作區舉辦的絲綢之路·美好生活“第一縷陽光”拍攝采風活動;5日,在《西部文藝研究》發表文學評論《代際更疊視域下的甘肅詩歌》,尤其對七十、八十、九十後新崛起詩人李滿強、包苞、蔔卡、莫渡、李王強、楊玉林、鬼石、李子緣、藍冰、野子等詩歌予以高度關照。下旬在杭州、揚州、蘇州、南京宏村、黃山等處全家春遊。2月,其詩歌《在查爾汗鹽湖》入選《2022中國精短詩選》。3月,中旬在西安參加新華社陝西分社舉辦的“讓世界看見秦嶺·傳承秦嶺文化研讨會”并做《讀懂了大秦嶺就讀懂了中國》的主旨演講,随後再次深入秦嶺深處考察商丹斷裂帶;21日,應邀參加天水市實驗國小第八屆校園詩歌節啟動儀式并講話;27日,赴陝西漢中參加《走讀漢江》售書活動并在漢中新華書店做《我所了解的漢江和漢江文化》講座。4月,14日在蘭州參加“國際詩酒文化大會·詩酒黃河”主題研讨會;19日,由其組稿的甘肅詩人詩作在美國《休斯頓詩苑》集中發表;20日,參加天水師院舉行的讀書月活動啟動暨圖書捐贈儀式;21日,在秦州區博物館舉辦的“秦州博雅講堂”做“祖脈秦嶺”主題講座;30日,與友人野遊甘谷,到古坡草原(朱圉山)、毛家坪遺址等處覽勝問古。5月,6日到陝西佛坪縣參加首期“佛坪·秦嶺文化大講堂”系列活動并做“祖脈秦嶺的人文曆史”專題講座;15日,去寶雞參加“生态中國山水旅遊高品質發展對話”活動,與全國知名專家聊說山水旅遊,在西北旅遊大集直播現場解說大秦嶺及西北山水。26至28日,和馬醜子在張家川縣舉辦陝甘甯知名作家相聚張家川雲鼎采風活動,陪同全國20多名作家詩人參觀張家川馬家塬、瘩垯川、街亭遺址及河峪摩崖石刻等文化遺産。6月,3日在甘肅衛視《絲路大講堂》介紹秦嶺文化,節目于10月28日在甘肅衛視播出。6月5日在甘南州合作市接受甘肅省生态環境特邀觀察員聘書。6月15日到19日,赴陝西華山參加華山論劍·2013年首屆華山全國抖音大賽并擔任評委。7月,1日在杭州參加中國林業生态作協換屆會議并推選為理事;5日至16日,以撰稿人身份,與中央電視台專題組到青海進行環柴達木盆地實地考察,為大型人文紀錄片《柴達木》開拍做準備,10天行程超過6000公裡,随後于9月6日到9日期間,再次赴柴達木現場指導紀錄片《柴達木》的拍攝。8月,6日在青海龍羊峽參加2023(青海)黃河文化旅遊帶宣傳推廣系列活動;20日,在王若冰工作室與五點半詩群共同舉辦首屆天水詩童詩歌獎頒獎儀式;26日在甘肅會甯參加西北紅色旅遊發展論壇大會并做主旨發言。9月,9日晚在天水接待浙江胡理勇一行詩人團;12日,在天水王若冰工作室向秦嶺博物館(商洛)捐贈有關秦嶺的書籍及藏品;23日,由王若冰工作室承辦的“李杜光芒,書韻天水——秦理斌書李杜詩歌書法作品天水展”在天水文化館開展。10月,13日去西安參加首屆華山全國抖音大賽頒獎典禮暨2023“秦嶺與黃河對話”(第九屆)活動;15日,去四川參加第七屆中國酒泸州老窖文化藝術節。11月,5日在天水師院與梁雲教授同台主持秦人與天水關系的主題講座;8日赴西安培華學院參加第三屆“陝西省美麗鄉村國際影像節影視傳播與鄉村發展論壇”;11日參加閻海軍《翻越隴坂》天水釋出及研讨會;20日受鳳凰網陝西頻道之約,在漢中石門棧道聊漢水曆史和文化;24日赴福建南平邵武,參加著名詩人進校園活動;27日,評論賈平凹《秦嶺記》的萬字書評《一座山嶺本體世界的靈性抒寫》獲2022年《延河》雜志最受讀者歡迎獎獲獎名單随筆三等獎,12月7日赴西安領獎。12月25日,赴西安參加太白文藝出版社成立三十周年慶典。

2024年1月13日,由“王若冰文化工作室”組織評選的“2023天水文學排行榜”上榜作品揭曉,15位作家的15篇(部)作品榮登榜單,在天水古城舉辦了2023天水文學排行榜釋出儀式暨作家詩人書畫家迎新春寫春聯送福字活動。2月,2日接受《華山論劍大講堂》專訪;26日,受麥積區教育局局長之邀,給母校天水二中寫了《師生通力,共鑄輝煌》的長信,以學長的身份勉勵母校再創輝煌。3月6日,《走讀漢江》獲首屆觀音山杯·生态文學獎三等獎。3月至4月中旬,寓居杭州,3月10至12日期間從杭州飛達西安并到泾陽參加“2024中國原點龍文化高峰論壇”,被中華姓氏文化聯合會聘請為顧問。3月13日在網上接受甘肅人民廣播電台記者專訪。3月中旬天水麻辣燙火爆全國後,以《西北旅遊》《天水日報》等為載體,連續發表其撰寫的《天水古巷》《天水古樹》《山頭南郭寺》《大地之灣》《鑄劍為犁》《西部牧馬人》《天水:古漢水之源》等多篇有關天水的文化散文,引導大衆目光在關注天水美食的同時,更多聚焦天水深厚廣博的曆史文化。同時開始籌備《走進大秦嶺》出版20周年座談會等事宜。2023年新著《王若冰秦嶺、漢江行考察日記》即将出版,新開筆的《秦嶺傳》成書過半。4月21日從杭州獨自傳回天水,22日給天水市國小教育聯盟首屆校園詩歌節暨天水市實驗國小第九屆校園詩歌節閉幕式書寫了千字賀信,祝賀詩教之花越開越豔!23日上午應邀參加天水師院65周年校慶暨讀書月活動并給學校師生做“大秦嶺與中華根源文化”的學術講座,下午又去天水師院圖書館看望捐獻出的4000多冊書籍,在王若冰專櫃前照相留念,用他的話說“專程與它們告别。”26日參加紀念天水二中建校70周年系列活動,向母校贈送了《走讀漢江》等作品。5月1日、2日西北天氣冷寒,普遍降溫十度左右,部分高山落雪。2日晚21:18,在微信朋友圈釋出其散文《太白山下》入選部編2024年聯考閱讀示例與練習的消息。3日15時發現其因病猝逝于秦州區尚義巷家中,享年62歲。遺體于3日19時用靈車接出擁擠狹窄的尚義巷南出口,在北山殡儀館停靈三天,賈平凹、張津梁、霍衛平等衆多名流、故交、親友、讀者前來悼念或托送挽聯鮮花,全國衆多媒體刊發訃告及其詩作和懷念文章,一幅“人間未遂青雲志,天上先成白玉樓”挽對寄托了大衆的惋惜深情。5月6日上午,遺體在秦州郊外皂郊福壽山火化。上千名各界人士自發前去送行,告别儀式上,市融媒體中心、市社科聯負責人作悼詞和宣讀唁電,女兒王舒表态要與親友一起做好父親文學遺産的整理、發揚光大工作。

文本整理丨蘇敏

王若冰文集 ◇ 原鄉書院
王若冰文集 ◇ 原鄉書院
王若冰文集 ◇ 原鄉書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