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索馬裡購買中國殲6不給錢,中國七次追債都沒還,最後不了了之?

作者:随心論

在國際軍貿的曆史長河中,每筆交易背後都承載着國家間的信任與利益考量。

其中,索馬裡與中國之間圍繞殲6戰機的買賣,無疑是一段複雜且引人深思的故事。

索馬裡購買中國殲6不給錢,中國七次追債都沒還,最後不了了之?

1960年7月索馬裡獨立,同年12月14日,中索正式建立外交關系,中國成為最早承認并建交的國家之一,索馬裡也是第一個與中國建交的東非國家,标志着雙邊關系的新起點。

在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兩國合作密切,簽訂了多項文化和經濟技術合作協定。

中國向索馬裡提供了大量援助,幫助建設農場、公路等基礎設施,并引入了稻米種植技術,深遠地影響了索馬裡的農業發展。

索馬裡購買中國殲6不給錢,中國七次追債都沒還,最後不了了之?

一段始于信任的軍售

時間回溯到1979年,彼時的索馬裡正尋求加強國防力量,以維護國家安全和地區影響力。

在這個背景下,中國成為了其理想的合作夥伴。經過一系列談判,兩國達成了一項重要協定:索馬裡将從中國購買26架殲-6戰鬥機,合同總金額高達3310萬美元。

殲-6作為當時中國空軍的主力機型之一,以其優異的成本效益吸引了索馬裡的注意。

索馬裡購買中國殲6不給錢,中國七次追債都沒還,最後不了了之?

預付款與傳遞的順利進行

協定簽訂後,索馬裡先行支付了1600萬美元作為定金,展現了其對交易的誠意與決心。

随後,中國按照約定傳遞了所有戰機。這批殲6的抵達,無疑為索馬裡空軍注入了新鮮血液,增強了其空中防禦能力。然而,故事并沒有按預期那樣順利發展。

索馬裡購買中國殲6不給錢,中國七次追債都沒還,最後不了了之?

追債的馬拉松與“以漁抵債”的嘗試

随着傳遞的完成,索馬裡卻未能如約支付剩餘的1710萬美元。

面對這一狀況,中國并沒有立即采取強硬措施,而是選擇了耐心溝通,先後七次派遣代表前往索馬裡追讨債務。

遺憾的是,索馬裡面臨的财政困境成為了難以逾越的障礙,還款一再拖延。

1988年,事情迎來了轉機。

索馬裡國防部長訪華期間,提出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解決方案——“以漁抵債”。

即,通過向中國開放其豐富的海洋漁業資源,允許中國漁船在索馬裡海域合法捕魚,所獲收益用于抵消部分債務。中國對此表現出開放态度,同意嘗試這一創新性方案。

索馬裡購買中國殲6不給錢,中國七次追債都沒還,最後不了了之?

波折與中斷:債務償還之路再遇坎坷

“以漁抵債”計劃初期似乎為雙方找到了解決問題的可行之道。

中國漁船開始在索馬裡海域作業,雖然捕魚收益遠不足以一次性償清債務,但這至少開啟了一個積極的對話視窗,展現了中國在處理國際債務時的靈活性和創造性。

然而,好景不長,1991年索馬裡國内政局突變,一場政變導緻政府更疊。

新政權拒絕承認前任政府的債務,并終止了漁業許可證的發放,使得“以漁抵債”的方案戛然而止。這一變故,不僅讓中國的債務回收之路再次受阻,也反映了國際軍售背後隐藏的政治風險和不确定性。

索馬裡購買中國殲6不給錢,中國七次追債都沒還,最後不了了之?

至今未解的債務謎題

時光荏苒,轉眼間數十年過去,索馬裡仍未完全償還購買殲-6戰機的尾款。

這一事件,不僅僅是金錢上的損失,更是對國際信譽體系的一次考驗。

它揭示了在國際軍售中,除了技術性能和價格談判之外,還必須考慮政治穩定性和未來可能的變化,以及如何設計更加穩健的支付保障機制。

索馬裡購買中國殲6不給錢,中國七次追債都沒還,最後不了了之?

至今,索馬裡未償還的戰機款項很可能依然未結清,但中國展現出了大國的寬容态度,不會持續追索這筆款項,可以說這件事最終以一種非正式的方式得到了解決。

盡管近年來索馬裡經曆了持續的動蕩,但中國與索馬裡的關系依然保持,中國繼續在國際舞台上支援索馬裡的和平重建工作,通過援助、投資和發展項目等形式,促進索馬裡的經濟社會發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