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汽車出口被“圍追堵截”?

中國汽車出口被“圍追堵截”?

中國新聞周刊

2024-05-24 19:27釋出于北京中國新聞周刊官方賬号

近日,美國宣布對中國太陽能電池、電動汽車、計算機晶片和醫療産品等一系列商品加征關稅。其中,電動汽車加征關稅從25%提升至100%(加征後的關稅由27.5%升至102.5%),動力電池關稅從7.5%提升至25%,電池零部件關稅從7.5%提升至25%。

無獨有偶,當地時間5月8日,歐盟主席馮德萊恩在德國柏林接受采訪時表示,歐洲必須阻止受到“大量補貼”的中國電動汽車進入歐洲市場。

歐美對中國電動汽車“圍追堵截”的背後,是中國汽車出口一路高歌的發展現狀。2023年,大陸全年汽車整車出口491萬輛,同比增長57.9%,首次躍居全球第一。

這一發展勢頭還在繼續。海關總署最新釋出的統計資料顯示,2024年4月份,中國汽車整車出口量達到55.6萬輛,出口金額首次突破100億美元大關,達到了107億美元,雙雙創下月度曆史新高。

“美國增加關稅對于長城汽車沒有影響。”長城汽車副總裁、海外業務負責人史青科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由于美國目前并不是中國汽車出口的主要市場,是以美國對于中國電動汽車提高關稅門檻的實際影響并不大。資料顯示,目前美國市場對于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出口占比尚不足1%。

而對于歐盟的這份“保護熱情”,歐洲車企巨頭也“不願買賬”。寶馬首席執行官齊普策近期表示,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加征關稅,是“搬起石頭砸自己腳”。他直言,歐洲汽車行業“不需要保護”。

誰買走了中國汽車?

2023年,俄羅斯成為中國汽車第一大出口目的地,中國對俄整車出口超過90萬輛,同比增長高達459%。

在俄烏沖突爆發後,美國、歐洲和日韓車企紛紛撤離俄羅斯市場,為中國車企提供了難得的機遇。長城、奇瑞、吉利等中國品牌在俄羅斯市場銷量穩步攀升。

緊随其後的出口目的地是墨西哥,達到41.51萬輛,同比增長62%,占總出口量的8.5%。

路透社此前曾在報道中表示,美國政壇有觀點認為,中國電動車制造商存在通過先在墨西哥建廠再打開美國市場的可能性,是以建議加征關稅,将中國公司生産的電動汽車、電池和其他零部件及資源完全排除在供應鍊之外。

根據《北美自由貿易協定》,隻要一輛車62.5%以上的零部件産自北美,就可以免稅進入美國市場。特斯拉已宣布在墨西哥建廠,規劃年産能達200萬輛。比亞迪、上汽、奇瑞等車企積極與墨西哥政府談判建廠事宜,一批中國供應鍊企業也開始布局墨西哥建廠。而美國方面則對中國品牌汽車通過墨西哥進入其市場的可能性保持高度警惕。

此外,在2023年中國汽車的主要出口目的地中,比利時、澳洲、英國、沙特都是21萬輛左右;泰國、菲律賓大緻各是17萬輛,還有阿聯酋、烏茲别克斯坦分别是15萬輛和11萬輛。

目前,中國汽車在歐洲的市場佔有率繼續保持增長。根據德國市場研究機構Dataforce資料,今年3月,中國汽車制造商在歐洲市場的份額首次超過4%,汽車銷量總和為5.74萬輛,同比增長6.6%。

中國汽車出口被“圍追堵截”?

圖檔來源:長城汽車

“這一輪整體中國汽車的出海,和十年前面臨的市場情況存在很大的差別。”長城汽車總裁穆峰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以前出海屬于機會性市場,現在屬于戰略性市場,而中國是這輪變革的原點市場。”

穆峰表示,中國市場對于電動化、智能化既有消費欲望,也有消費能力。據穆峰介紹,北美、歐洲、日韓新車使用者年齡明顯大于中國,“北美平均年齡應該是51歲,有購買能力,但是在網際網路時代下的消費欲望不如年輕使用者”。

據史青科介紹,目前長城汽車主要出口地為歐亞、拉美及澳洲,“由于很多國家目前并不具有純電動車推廣的基礎設施,出口車型仍以燃油車為主,HEV車型也有明顯增長”。

中國汽車出口被“圍追堵截”?

圖檔來源:宇通

與此同時,中國生産的新能源商用車進入全球更多市場,并實作高端化的突破。宇通集團方面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近日,宇通46輛機場擺渡車陸續批量傳遞西班牙,将在該國15個機場投入營運。其中,25輛純電動機場擺渡車創造了中國出口最大批量新能源機場擺渡車訂單紀錄。據了解,宇通機場擺渡車産品已覆寫歐洲、中東、中亞、非洲、南美30餘個海外國家及地區并實作持續營運,其中在歐洲機場擺渡車市場的綜合保有量已超過百輛,是在歐洲保有量最高的中國品牌。

出口登頂第一背後

中國汽車品牌在出口海外的過程中,不僅實作了量的攀升,更是在品牌影響力方面實作了突破。

中國汽車出口被“圍追堵截”?

圖檔來源:奇瑞汽車

以奇瑞汽車為例,去年該公司出口了93.7萬輛汽車,占總銷量的近一半,但貢獻的利潤占比超過了一半。

在海外市場,奇瑞也在不斷推進品牌高端化。星途産品在海外市場的定位更是直接對标奔馳、寶馬、奧迪和雷克薩斯等豪華品牌。“無論是國内市場還是國際市場,奇瑞在很早的時候就開始品牌向上的嘗試。”在前不久奇瑞星途星紀元ET上市釋出會後,奇瑞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尹同躍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我們一直希望可以高品質發展,包括海外市場的發展、産品銷售結構、品質與口碑,都是我們極為關注的。至于一個月多賣幾千台少賣幾千台對我們來說反而不是很重視,現在是一定要抓實銷,否則會把經銷商搞亂套,使用者也會受影響。”

長城汽車出口也實作了強勢增長,并且在品牌高端化的努力下,其淨利潤表現也尤為亮眼。根據一季度财報,長城汽車一季度營業收入428.6億元,同比增長47.60%,淨利潤32.28億元,同比增長1752.55%。銷量方面,一季度累計銷量27.5萬輛,同比增長25%。其中海外銷量9.28萬輛,同比增長78.51%,占比33.75%;新能源車銷量5.92萬輛,同比增長112.82%,占比21.53%。

對于海外市場的開拓,穆峰表示,中國的汽車出海正從“貿易型出海”向“生态型出海”轉變。“我們要真正面向當地消費者,必須服務先行。我們把它叫做生态型的出海,是戰略性的出海。”

“初入歐洲市場,宇通便結合西班牙客戶的實際需求與建議,對整車關鍵技術進行了近60項改進與優化。”據宇通方面介紹,2007年以前,大陸民航市場的機場擺渡車産品完全依賴進口;但近幾年來,國産機場擺渡車市場占有率逐漸超越進口産品,已成為國内“幹線機場”的絕對主力。“宇通在國内純電動機場擺渡車行業的占有率超65%,不僅成為國内機場擺渡車銷量第一品牌,更成為全球純電動機場擺渡車銷量第一品牌,其中純電動車型的銷量占比逐年提升,不斷推動全球機場綠色轉型與可持續發展。”宇通方面表示。

與此同時,“産地銷”也是中國汽車出海繞不開的話題。“我們不但要為中國汽車創造價值,也要給當地的政府和當地的消費者紮紮實實地創造社會價值,這樣才是一個長續可發展的過程。”穆峰說。

目前,中國汽車企業紛紛在海外建廠。比亞迪已在匈牙利建立歐洲首座新能源汽車工廠,投資額數十億歐元,将生産電動汽車和動力電池。廣汽集團則加速在緬甸、馬來西亞、泰國等地的海外工廠建設,其中廣汽埃安泰國工廠從申請到獲批僅用時4個月,是泰國電動車行業落地最快的保稅工廠。

作者:劉珊珊

檢視原圖 1.35M

  • 中國汽車出口被“圍追堵截”?
  • 中國汽車出口被“圍追堵截”?
  • 中國汽車出口被“圍追堵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