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世代鎮守東北,卻被逼着離開中國,這個民族永遠是中華民族的一員

作者:江嶼闊

中國有56個民族,實際曆史上這片土地上生存的民族遠遠不止56個。

有一個民族,世代守護着東北疆域,為此付出了巨大的犧牲。

!本文所有内容皆有官方可靠資訊來源,具體資料贅述在文章中。
世代鎮守東北,卻被逼着離開中國,這個民族永遠是中華民族的一員

隻是沒想到,到了最後,他們的一腔熱血被辜負,隻能落寞離開中國。

他們的名字叫費雅喀,現在已經改了一個新的名字。

是什麼讓他們不得不離開故土?現在,這群人又過得怎麼樣?

世代鎮守東北,卻被逼着離開中國,這個民族永遠是中華民族的一員

長達百年 臣服中原

曆史上對費雅喀族最早的記載在《山海經》中,是說黑龍江下遊附近的一些民族。

(原文刊登于《社會科學戰線》雜志 1986年第四期 關于“清代的費雅喀族”的文章)

世代鎮守東北,卻被逼着離開中國,這個民族永遠是中華民族的一員

費雅喀人主要是以漁獵為生,在《清朝文獻通考》中就有記載,稱其“不知耕種”,以捕魚為主要的生存手段。

世代鎮守東北,卻被逼着離開中國,這個民族永遠是中華民族的一員

因為這一原因,費雅喀人并不像其他北方的遊牧民族那樣需要到處轉移放牧,而是在某個地方定居。

庫頁島就是他們曾經的定居之地,并且他們居住的房屋也十分有意思,分為“冬舍”和“夏舍”。

世代鎮守東北,卻被逼着離開中國,這個民族永遠是中華民族的一員

“夏舍”就是正常在地上建設的房屋,“冬舍”就是半地下的結構,這可能與當地的寒冷氣候有關,住在地下有利于保暖。

費雅喀族最早進入中原政權的管理範圍之内是在唐朝。

世代鎮守東北,卻被逼着離開中國,這個民族永遠是中華民族的一員

唐代中樞機構先在費雅喀地區設立行政機構,并且派官員進行管理。

後來到了金、元、明時期,這種管理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

世代鎮守東北,卻被逼着離開中國,這個民族永遠是中華民族的一員

因為中原文化的傳入,費雅喀人的生活習慣也逐漸發生了改變。

最明顯的就是房子和服飾的變化,上文中我們提到了他們的房子是“下沉”的,因為有一部分在地下,是以也被稱為“土屋”。

世代鎮守東北,卻被逼着離開中國,這個民族永遠是中華民族的一員

但是随着他們歸順中原政權,傳統的“土屋”被結構性的住宅所取代。

衣物也是如此,因為此前一直靠着漁獵為生,是以他們的衣服大多是動物皮毛,後來逐漸學會種植棉麻,使用布料制作的衣物。

世代鎮守東北,卻被逼着離開中國,這個民族永遠是中華民族的一員

就連整體的服飾風格也往漢服方面靠近,後來滿族成為國家的主要統治者,費雅喀的服裝風格又朝着滿服轉變。

我們都知道,清朝的統治者是滿族,在入主中原之前一直生活在大陸的東北地區。

世代鎮守東北,卻被逼着離開中國,這個民族永遠是中華民族的一員

因為是滿族人的故土,是以他們原來的駐地也被稱為“龍興之地”。

為了加強對全國的統治,“龍興之地”算是回不去了,是以清朝統治者就委托還留守在那裡的少數民族看守故土。

世代鎮守東北,卻被逼着離開中國,這個民族永遠是中華民族的一員

費雅喀人承擔的就是這個任務,他們不僅守衛着這塊地方,還每年定時進貢,清朝也會賞賜他們一些來自中原的物品。

世代鎮守東北,卻被逼着離開中國,這個民族永遠是中華民族的一員

并且,清朝還通過宗室女與費雅喀族首領通婚的方式,加強與這一民族的聯系。

費雅喀族與中華各族的關聯存在了幾百年,那麼,這個種族是什麼時候離開的呢?

世代鎮守東北,卻被逼着離開中國,這個民族永遠是中華民族的一員

清廷軟弱 割地讓人

在接受清廷統治的這段時間,費雅喀族兢兢業業完成着清中央交給他們的任務,守衛着邊境。

在17世紀,沙俄對西伯利亞這片區域的探索從來就沒有停止過,經常派遣先遣隊前來,其中就是哥薩克騎兵。

世代鎮守東北,卻被逼着離開中國,這個民族永遠是中華民族的一員

不可避免地,他們就與費雅喀族人碰面。

一開始,沙俄的軍隊試圖用勸說的方式,要求費雅喀族歸順俄國,這樣他們居住的地方,就自然而然成為沙俄的領土。

世代鎮守東北,卻被逼着離開中國,這個民族永遠是中華民族的一員

但費雅喀族人不願成為國家的叛徒,堅持不肯歸順,于是雙方就爆發了激烈的沖突,不少的費雅喀人死在守衛祖國領土的戰鬥中。

世代鎮守東北,卻被逼着離開中國,這個民族永遠是中華民族的一員

不過好在那時的清政府還算強大,多次派遣軍隊前來,協助費雅喀人進行戰鬥,還設定了吉林将軍和黑龍江将軍進行統一的管理。

世代鎮守東北,卻被逼着離開中國,這個民族永遠是中華民族的一員

但不幸的是,費雅喀族一直信賴的清廷最終還是背叛了他們。

那是19世紀中葉,腐朽的清政府搖搖欲墜,内憂和外患一樣都不少。

世代鎮守東北,卻被逼着離開中國,這個民族永遠是中華民族的一員

而在北方的沙俄也沒有好到哪裡去,他們剛剛經曆了克裡米亞戰争的失敗,急需要“血包”輸血。

自然而然,就将目标定為了比自己還要慘,剛剛經曆過第二次鴉片戰争的清朝。

世代鎮守東北,卻被逼着離開中國,這個民族永遠是中華民族的一員

1858年,沙俄的西伯利亞總督穆拉韋約夫帶領軍隊來到黑龍江中遊附近,美其名曰“幫助清朝調解與英法的關系”。

世代鎮守東北,卻被逼着離開中國,這個民族永遠是中華民族的一員

但是實際上,他們要求清廷将國家東北地區的很大一塊土地交給他們進行“共管”,否則就跟着英法一起“下手”。

世代鎮守東北,卻被逼着離開中國,這個民族永遠是中華民族的一員

那個時候,太平天國在南邊迅速擴張勢力,英法聯軍也在虎視眈眈,清朝大部分的軍隊都被調往南方,東北防守正是空虛的時候。

當時駐紮在這裡的主将奕山怕了,竟然不經過中央同意,就擅自簽訂了條約。

世代鎮守東北,卻被逼着離開中國,這個民族永遠是中華民族的一員

但實際上,沙俄剛剛在克裡米亞戰敗,就算是真對上,清軍也未必沒有一戰之力。

被劃分出去的費雅喀族還是抱有一絲希望的,畢竟這份條約并不是清中央簽的,隻要清廷不承認,他們還是這個國家的人。

世代鎮守東北,卻被逼着離開中國,這個民族永遠是中華民族的一員

但是掌權的鹹豐帝也同樣懦弱,他本就被國内的形式搞得心煩意亂,沙俄一恐吓就“繳械投降”。

1860年,清政府正式承認了上述條約的合法性,這就是臭名昭著的《瑷珲條約》。

世代鎮守東北,卻被逼着離開中國,這個民族永遠是中華民族的一員

在後續的條約中,直接将“共管”變成了“割讓”。

自此之後,費雅喀族不得不成為沙俄的子民,并且新的統治者還給他們改名換姓為尼夫赫族。

世代鎮守東北,卻被逼着離開中國,這個民族永遠是中華民族的一員

這個名字在俄語中可不是個好詞,甚至還有“仇恨”的意思。

可見費雅喀族自始至終都不肯接受沙俄的統治,即便他們名義上劃給了沙俄。

世代鎮守東北,卻被逼着離開中國,這個民族永遠是中華民族的一員

結語

實際上,費雅喀族在俄羅斯一開始過得并不好,沙俄将他們居住的庫頁島設為“流放之地”,将一些窮兇極惡的囚犯送來這裡。

這些囚犯身上帶有各種各樣的外來疾病,嚴重影響了當地的衛生環境。

世代鎮守東北,卻被逼着離開中國,這個民族永遠是中華民族的一員

并且,沙俄還會強迫費雅喀族購買俄羅斯的高價食物,并禁止他們捕魚打獵,如果不買,隻能等着餓死。

蘇聯成立後,費雅喀族的境遇好了一點,但是他們的文化也在長久的“俄化”中消失殆盡。

現在的後代,僅僅是長着東方面孔的俄羅斯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