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跟着膳食指南為孩子調理飲食|中國學生營養日

作者:健康報

雖然我們的生活水準日益提高,但大陸兒童青少年卻面臨着嚴峻的雙重營養不良挑戰。雙重營養不良指的是營養攝入不足與營養攝入過剩同在,進而導緻營養缺乏病、營養不良與超重肥胖、營養過剩兩個極端營養問題同時出現。

跟着膳食指南為孩子調理飲食|中國學生營養日

想要吃得好

這些問題要避免

兒童青少年出現雙重營養不良的症結與飲食息息相關,對照大陸兒童膳食指南的推薦,現實生活中兒童的飲食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精制谷物多,粗糧薯類少。

對于主食的攝入,有些孩子常常過分偏愛精加工的谷類食物。這類主食不僅會使孩子體重上升,還可能增加其未來患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的風險。

2.蔬菜攝入嚴重不足。

蔬菜對有些孩子來說是如“黃連”一般地存在。或是由于寡淡的味道,或是由于難嚼的口感,無論是嬰幼兒還是學齡兒童,蔬菜的攝入量大多少于指南的推薦量(2~5歲100~ 300克/日;6~17歲400~500克/日)。膳食纖維缺乏,會導緻孩子出現便秘、積食,以及微量營養素缺乏等。

3.奶豆類攝入不達标,大魚大肉超限。

很多家長已經意識到奶類對于兒童健康的重要性,但大範圍人群調查提示大陸居民奶類攝入難以達到膳食指南每日300克的推薦量。奶類攝入不足減少了鈣的攝入,骨骼健康也就得不到保證。研究發現,給生長發育中的兒童青少年補充奶類,有助于身高和骨量的增長。還有研究顯示,老年時期骨質疏松和骨折的發生,與兒童和青少年時期奶類攝入偏低有關。

是以,建議學齡前兒童每天奶類攝入350~500毫升,學齡兒童每天攝入300毫升左右的奶類。乳糖不耐受的孩子可以選擇酸奶或舒化奶,超重肥胖的孩子最好選擇低脂奶或脫脂奶。

大陸兒童豆類的攝入量也遠低于推薦攝入量(幹豆類15~25克/天,相當于北豆腐30~50克/天)。日常飲食中,孩子們攝入的肉類越來越多,常超過指南推薦量(2~5歲50~75克/日;6~17歲100~150克/日)。大豆類制品不僅優質蛋白質含量高,不飽和脂肪酸占比也高。增加豆類的攝入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動物性食物攝入過多帶來的肥胖風險,有效預防慢性病的發生。

4.烹調油過量或單一。

學齡兒童容易出現烹調油超量攝入。一方面是由于煎、炒、炸等烹調方式用油量大,另一方面是由于過量的零食導緻油脂攝入過多。兒童油脂攝入過多同樣會增加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等慢性病的發病風險。是以,家長在烹調飲食上要控油。

兒童日常飲食也容易出現烹調油攝入過于單一的問題。比如,有些家長覺得橄榄油好,全家無論老少就都隻用橄榄油。橄榄油中的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确實較高,但其必需脂肪酸含量卻沒有大豆油高。是以,食物多樣化不是僅指水果蔬菜,烹調油亦是如此,建議大家盡量購買小包裝的各類植物油,保證食用油多樣化。

5.飲水量不足,飲料替代水。

有些孩子不愛喝白水,就用喝飲料替代飲水。但大陸目前市面上一半以上的飲料都是含糖飲料。含糖飲料攝入過多會增加兒童齲齒、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血脂異常等疾病的發病風險。即使是零卡無糖飲料,也會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生風險。

是以,各年齡段的兒童都應養成良好的飲水習慣,任何飲品都不能替代飲用白開水。2~5歲兒童每日應飲水600~800毫升;6~17歲青少年每日應飲水1000~1500毫升。

糾正不良的飲食行為

加強營養健康教育

幫助兒童青少年培養健康飲食習慣,不僅可以促進兒童青少年營養狀況的改善,還能充分發揮他們的生長潛力。具體的飲食習慣可從以下幾個方面慢慢培養。

1.家長要保證孩子規律進餐,不在兩餐之間添加高能量零食和飲料,兩次正餐間隔4~5小時左右。進餐時間不少于20分鐘,不超過40分鐘。

2.家長要糾正兒童挑食、偏食的行為,可通過改變食物的花樣和口味引導兒童正确飲食。

3.消除進餐分心行為,如看電視、玩手機等。父母應保持良好的進餐行為,為兒童樹立榜樣,不在餐桌上批評、教育孩子。

4.有些青春期女生為了追求苗條盲目節食,導緻代謝紊亂,嚴重者甚至出現神經性厭食。父母和學校要對青春期女生加強引導,樹立正确的體型認知,适應青春期體型變化,保持體重的合理增長。

5.教孩子正确認識食物。兒童青少年應從認識食物開始,了解相關的營養常識,學會選擇與合理搭配食物,并養成健康的飲食行為。

6.營造良好的就餐環境。鼓勵兒童青少年參與食物的準備和烹調。參與食物的準備過程,能讓孩子鍛煉動手能力,也能增進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在進餐過程中,保持心情愉快,舒适的環境可以更好地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

7.學會檢視食品标簽,正确選擇健康零食。父母及兒童在購買零食時要學會檢視食品包裝上的營養标簽資訊,盡量選擇低鹽、低脂和低糖的零食。家長要培養兒童少吃或不吃高鹽、高糖、高脂肪零食的習慣。水果和能生吃的新鮮蔬菜、奶類以及堅果是兒童零食的優選。

跟着膳食指南為孩子調理飲食|中國學生營養日

文: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臨床營養科 潘長鹭

編輯:穆薪宇 楊真宇

校對:李詩堯

稽核:秦明睿 徐秉楠

跟着膳食指南為孩子調理飲食|中國學生營養日
跟着膳食指南為孩子調理飲食|中國學生營養日

本文經「原本」原創認證,作者健康報社有限公司,通路yuanben.io查詢【4KBX7D64】擷取授權

繼續閱讀